吃戏饭这行的人,旧时代称之为“下九流”,但他们傲着呢,最明显的一种表现,就是看不起外行。
你外行无论学得多么好,他们和你之间都有一堵不可逾越的墙,除非你下海成为他们圈内的人,但即使这样,他们也认为你不是从小学戏科班出身,不是梨园世家子弟,不是他们圈内的人,只不过是今天你吃了这口饭,从心里还是不认同你!
老旦宗师龚云甫
这种现象很有意思吧,但是是确实存在的,即使像龚云甫、刘鸿声、言菊朋、奚啸伯、黄桂秋这样的名角儿,甚至都已经是一个流派的创始人了,在那些所谓的“内行”眼里,也是时不时地拿出你原来是票友这件事揶揄几句。
这种情况可能只有中国有吧,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的,这可能也跟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有关系吧。
那么内行看不起外行,还给外行起了一些称号,比如说称呼票友下海唱红了的名角灌制的唱片,称为“某处”,说孙菊仙叫“孙处”,德珺如叫“德处”,汪笑侬叫“汪处”,龚云甫叫“龚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票友下海成为名角儿的都叫处,这可能就是一些内行人对票友下海的一些艺人的一种称呼吧,这种称呼似乎还算温和。
那么下面说的这四种称呼就没那么温和了,一个是“羊毛”,一个是“丸子”,一个是“老斗”,一个是“棒槌”,这四个称呼一个比一个难听,到最后一个可以讲,就是属于直接骂人的话了。
羊毛
这个“羊毛”和戏怎么能关联到一起呢?这其实也是老北京话儿的一句翻版,内行人指外行票友为羊毛,意思就是指艺术浅薄而轻浮,没有根基,属于“半边人”,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语气中就是讽刺和看不起。
当然这个羊毛到现在好像是说得少了,在清朝晚期,民国初年的时候,这个词可是很泛滥的。
有这么一件事儿,据说同为票友下海的金秀山(唱花脸)德珺如(唱青衣)孙菊仙(唱老生),他们三个人每贴《二进宫》必是满堂,可是他们的营业再好,上座再佳,梨园行内的人,还是戏谑地称他们为“三(阳)羊开泰”,可想在那个时代,这个开口饭是多么的难吃吧。
小生前辈艺人德珺如
丸子
这个丸子还真是和吃有关,表面说的实际就是饭桌上的那个丸子。据说过去有一种不上不下的宴席叫“丸子席”,说不上吧,它比不了燕窝鱼翅席,说不下吧,它又比低等的一些席面强。常常有票友,为了学点东西,就请专业的教他们,请的饭多是这种“丸子席”。
可是很多的伶人,他们吃尽穿绝,根本就看不上这种席面,于是就给票友们起了这个戏谑的称呼,叫作“丸子”,当年奚啸伯就是因为老有人说他是丸子,他听得多了就有些生气,于是,自己组织了一个班社,起名就叫“丸子剧社”,并且二路,三路底包,他全用的是票友,现在看这个奚啸伯气性实际也够大的。
老斗
老斗这个词最早出自于堂子,那时候称呼陪酒的男孩为“相公”,称呼喝酒玩乐的客人为“老斗”,可见这个词出现的时候就已经不是什么好听的词了,当然,也有人说老北京人说那些见识浅薄的人,也称他们为“老斗”。
后来也不知道是谁,就直接拿过来形容那些票友外行了,意思也很明显,就是指那些不懂规矩技术的外行,在台上哪哪都不对,根本就不懂,不是这里事。
棒槌
内行称呼外行最难听的一句话就是棒槌,这个棒槌就比较直接了。什么意思呢?就是指一窍不通的大外行,和一根大木头棒子一样。
“棒槌”这个词是绝对不能直接说的,那么直接说就属于骂人了。这个词到今天还在流行,其实这个词也很直白,开宗明义,也不用解释,说的人很直接,听的人也很明白。
其实以上的这些称呼,票友自己可以称呼自己,说自己是羊毛、丸子、棒槌甚至老斗,但是别人可不能说,你说了就是在骂人家!这个可不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任何时代这些话都是私下里说,没有表面说的。
票友下海而成就一派的旦角大家黄桂秋
当然,现在很多人已经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了,那么随着戏曲的衰落,这些称呼也逐渐没人提了,甚至如“男旦”这样的词,在旧时代几乎和骂人没什么区别,可是现在却成了一句好词儿,甚至有梨园行内的人都称呼自己是什么“男旦”,连内行都这样,还要求外行懂那么多吗?所以,现在的人很多事情不明白似乎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本公众号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