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供给侧改革开始被多次强调。十年后,CPIA多次表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市场关注0.68元/W限价倡议的实施效果;之后24年10月 30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再超市场预期,我们看到一场新能源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或许正在拉开序幕。
时间轴回到2017年,铺天盖地都在讲“供给侧是煤炭重大转折点,引领煤炭高质量发展”,站在当下节点,我们拨茧抽丝,试图去重现煤炭行业真实产能出清时间轴。
知政策是解惑第一步
我们认为产能出清的故事要从2011年讲起。
2011年后煤炭需求放缓,煤炭行业盈利大幅下滑。2002年中国加入WTO,煤炭等化工产业开启大快后快速扩能的煤炭产能终于在十年后进入供>求关系。
据2007年以来的统计数据,受“四万亿”投资的影响,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达到30.38%,2011年后同比增速开启放缓,2013年已降至19.43%,同时,我国下定决心治理环境污染,煤炭需求量在主动控制及被动减量背景下连续向下调整。
在供给方面,自2007年以来,虽然国家政策压缩煤炭产能,但仍抵不过高价刺激下煤炭产能的快速扩张,煤炭供给自2011年逐渐进入供大于求关系。
根据年度数据计算,2011年10月后,动力煤、无烟煤等煤种均步入下跌区间,利润自12年开始下滑,降幅步步扩大,尤其进入2014年,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王显政讲话知,煤炭企业的亏损面已经超过了70%以上,并且有50%以上的企业出现了减发、欠发、缓发职工工资的现象。
2011年准备整治煤炭产能结构:”十二五“期间煤炭政策发生转向,由大干快上转向结构优化。
”加快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是“十二五”期间国家政策的主基调。2011年底,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安监总局、煤监局联合下发《关于“十二五” 期间进一步推进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011〕2091号),打响淘汰落后产能响亮的一枪,值得一提的是,财政支持及工作验收措施明确,并连续五年发布”关于做好xxxx年煤炭行业淘汰产能工作的通知“。
下决心进行煤炭去产能:”十三五“期间,正式提出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于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由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此后在12月18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2016年2月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市场认为正式标志着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开始。
真实真实真实
时间轴回到2017年,媒体铺天盖地都在讲“供给侧是煤炭重大转折点,引领煤炭高质量发展”,站在当下节点,我们拨茧抽丝,试图去还原煤炭行业真实产能出清时间轴。
不同于其他行业,煤炭行业数据库很丰富,但是大家各用一套,国家统计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行业研究员各有一套自己的数据,首先我们要明确煤炭可供产能=表外产能(超产产能+非法产能)+全国登记在册煤矿累计产能-僵尸产能,煤炭产量=表外产量(超产产量+非法产量)+表内产量(国家统计局公布原煤产量)。我们结合数据及历史尽力还原其中可能性更大的产能出清时间轴,所以我们有了以下结论:1.2011~2015年煤炭价格长期剧烈下跌是导致产能出清的最主要原因;2.“十二五”期间各省区推进的煤炭兼并重组和退出落后煤矿为产能彻底出清打下基础;3.2016-2017年“去产能”主要为“确认”过去出清的无效产能;4.严控新增审批产能给予煤价高企的持续性。
1.2011~2015年煤炭价格长期剧烈下跌是导致产能出清的最主要原因
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从2011年10月的高点985元/吨,一路下跌至2015年12月的420元/吨,连续4年下跌,跌幅超57%,煤炭价格长期剧烈的下跌的过程中,产能大量出清。特别是在2015-2016年期间,以山陕内为例,可以明确看到煤炭上市企业实际吨煤售价普遍要低于现金成本,对于非上市的煤炭企业,特别是规模效应较差的煤炭企业,吨煤现金成本更高,当开工生产意味着亏损现金的时候,开采成本高的、融资能力差的大量煤炭企业只有关停退出,产能大量出清。
除了可以从价格间接推测2011-2015年间有大量产能退出,同时也存在数据支撑。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2009-2014年期间每年有3-4亿吨新增产能,而产量却几乎不变甚至出现下跌。煤炭行业是典型的连续化生产行业,煤炭企业一旦建成具备生产能力,绝大多数都是满负荷生产,甚至超负荷生产,煤炭行业的产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实际的产能。所以显而易见自煤价下跌以来,已经出现大量自然出清产能。
2.“十二五”期间各省区推进的煤炭兼并重组和退出落后煤矿为产能彻底出清打下基础
为什么我们要提到“十二五”期间的重组及退出落后产能政策,为什么要将去产能时间轴拉到2011年而不是2016年?
随着煤炭行业暴利的兴起,公众对煤老板黑色发财史的关注也曝光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越界开采、无序抢量开采等等负面消息纷沓而来,这样的经济效益甚至被形容为带血的煤,带血的GDP,“国进民退”煤矿重组迫在眉睫。所谓煤炭整合,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把小煤矿关了,中等煤矿进行技术改造后,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卖给国有大型煤炭企业。
当时很流行一句话“封口子,找碴子,打雀子”,所谓“封口子”就是将所有的采矿手续办理权统一上归国土资源部,从实际上停办了私营采矿手续,阻止了小的、违规产能的新建;“找碴子”就是指运用安全检查、技术改造等手段关停违法不合规产能。煤炭整合起始于2007年山西,逐渐扩散到内蒙,陕西,贵州,重庆,东北等全国各地,这场轰轰烈烈的整合运动既退出了部分违规落后产能,也使煤炭行业国有化基本完成,为后面产能政策有效性打下基础。
2011年10月29日,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通知》,针对“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对经济欠发达地区 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工作给予奖励的具体内容予以明确,包括奖励条件、奖励标准、组织淘汰、 资金申报与使用及管理等,可以被看作是对煤炭重组的支撑和进一步细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十二五”期间共淘汰小煤矿7250处,淘汰产能5.5亿吨,关闭产能3.2亿吨。
3.2016-2017年“去产能”主要为“确认”过去出清的无效产能
表外的煤炭也会流入市场销售,因此我们通过商品煤(原煤经过洗选后等作为商品出售的煤)产量来还原煤炭的实际供应情况。2016-2018年计划去除6.5亿吨,实际淘汰7.5亿吨,但是从实际产量上来看反而有所增加,所以我们认为“去产能”去掉的大部分是“僵尸产能”,这也是为什么去产能政策在高度市场化操作、煤价持续上扬的情况下,能够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任务。
2014年国家能源局开始公布全国登记在册煤矿累计产能,通过对比2014年与2017年在册产能我们发现,黑龙江、重庆等多个省份的产能利用率(产量/在册产能)出现提升。截至2017年底,仍有19个省份煤炭产量小于在册生产煤矿产能与联合试运转煤矿产能之和,重庆、黑龙江、江西等省区2017年的产能利用率(产量/(生产+联合试运转煤矿产能))甚至低于官方公布的2017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产能利用率68.2%,由此可见,直至2017年在册的生产煤矿产能依然有无效产能。
4.严控新增审批产能给予高价持续性
2016年2月1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实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从效果来看,2016-2017年几乎无新审批煤炭项目,实现从中央至地方自上而下的产能减重。
为何煤炭行业处于去产能尾声煤价才大幅反弹甚至新高
从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走势我们可以看到,煤价正式反转出现在2016年8月,而在2016年底煤炭的“276日"工作制度就已出现放宽,我们认为一是供给侧改革之后需求才是主导价格方向的核心,二是虽然前五年产能已经出现出清,但是新增产能>淘汰产能。
在2011-2016年漫长的五年下跌过程中,我们发现2012-2013年供暖季煤价有短暂反弹,而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13年开始出现供给收缩趋势,开始出现供给缺口,但是下游需求回升迟缓继续拖累煤价,同样的逻辑可以解释2017-2018年煤价的回撤。我们认为17-18年煤价的回撤除了政策转向温和外,更大的因素是蓝天保卫战后钢铁行业去产能,使焦炭下游需求疲软。
煤炭价格在去产能尾声才出现反弹另一原因是新增产能投放规模>退出产能规模。
进入2011年中国重化工时代的结束,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需求增量市场基本消失,市场竞争开始集中于存量份额的争夺,不足以容纳如此多过剩产能。对于煤炭行业,去产能主要问题集中在一边是高效环保的大型产能不断投放一边是中小型落后产能无法彻底出清,实际淘汰量相比每年的新增产能非常有限。
而2011-2015年煤炭跌破成本价导致大量产能彻底出清解决了过剩产能问题,煤炭不景气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及“3年内停止审批新建产能”行政手段解决了新增产能问题。
- END -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资讯和信息,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或对于具体事件的陈述,不构成推荐及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及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