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B站交出一份极其亮眼的三季报.《三国:谋定天下》上演单骑救主,挽救B站于水火之中,以一举之力帮助B站实现单季度净利润的扭亏为盈,结束了多年季度盈利负增长的状态。
但客观来讲,爆款游戏终究可遇不可求。对于投资者而言,B 站主平台的商业化仍旧是最值得关注的话题。
随着Z时代的新用户群体开始成为主力,B 站一直以来坚守的用户至上、永不变质的使命,在当前硝烟四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还能奏效吗?
兴趣驱动是B站用户社交的核心纽带
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B站的核心资产一定是流量,用户就是流量的具象代表。而内容平台所需的工作,就是通过一种组织形式将用户们聚集起来,维持他们的日常活跃。
把时钟拨回到2009年。
与彼时同为视频网站的优酷、土豆相比,B 站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够在观看视频时发送弹幕进行实时的互动。而正是“弹幕模式”,对B站后来的脱颖而出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时,直播平台还没有兴起。看视频发弹幕的玩法,实现了用户在错位的时空条件下,在视频各个时间轴节点上进行生动的互动,十分新颖。
深入分析来看,弹幕强化了用户之间交流效率,也隐性地促成了用户之间意见、观点、审美的高度统一。
在这样的言论模式下,用户的兴趣会以更快速的方式蒸馏、收敛。因此兴趣最终成为了B站用户之间社交的最大公约数。
与微信为代表的熟人关系纽带不同,兴趣社交是完全基于用户的自主选择和意愿去建立的,相比于被动的关系式社交更加轻松无压力,也更加符合人性的基本需求。
兴趣除了横向串联起各个普通用户之外,还在纵向维度上串联起了UP主与粉丝。
首先,统一的兴趣氛围演化出了B站不同的分区。因此不同类型的UP主会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扎根于不同的分区,并根据时下用户的兴趣喜好,结合后台数据分析,主动制作观众感兴趣的内容。观众则通过选择以“一键三连加关注”的方式优中选优,捧起了一个个优质的 UP 主。
兴趣驱动正是 B 站区别于其他同类内容社区平台的核心差异化护城河。B站在发展早期正是靠着这样的一套逻辑,构成了内容消耗的自循环,至今也未改变。
B站的扩圈之路伴随着内容的提质升级
B站的野蛮生长时代
B站在早期是一个单纯的二次元文化分享网站,“哔哩哔哩”的这个名字就是来自于动画《某科学的超电磁炮》。
早期的B站几乎没有那么多分区,用户的兴趣几乎就是单纯的二次元文化交流。那时候的 UP 主大都是制作、搬运ACG(动画、游戏、漫画)相关内容。包括后来B站上大量的“鬼畜”、搞笑、段子等视频,实际上都是基于ACG文化的延申。因此B站的底层基因一定是以二次元构成主体的。
从 2018年 B 站百大UP名单中我们就能看出,他们主要是以游戏、搞笑视频剪辑、动漫视频制作为主。2019年B站前五大粉丝体量的UP主中,有三个是游戏、动漫区的(第一老番茄、第三LexBurner、第四敖厂长)。
2018年、2019年的数据已经当前可考据最早的数据了,实际上B站早期头部UP主则更加的小众化。
B 站用户的群体特征很明显,他们喜爱ACG文化,凝聚力极强、粘性很高。
但是作为偏小众化的群体,二次元的圈子存在一定的入门门槛。B站早期的入站测试题包含了大量的二次元知识问答,新人很容易对一些“二次元黑话”感到迷惑。同样,早期的B站充斥了大量的盗版视频,品质良莠不齐。
那个男人加入后,扩大用户流量成为B站的主要战略目标。
2010年,尚在金山网络的陈睿第一次以用户的身份登录B站,他便意识到B站是一个“真正的爱好者社区”。随着中日文化的不断交融,国内二次元文化呈现出喷涌之势。而作为国内唯一的二次元弹幕社区平台,陈睿意识到 B 站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作为二次元爱好者+前软件大厂从业者的双重身份,陈睿在 2011 年同B站创始人徐逸交流之后,就果断为B站注入了第一笔天使投资金,并以业务顾问的身份,加入了B站这个创业团队,并一步步最终掌权B站。
显然,早期B站固有的“小众”、“高门槛”、“盗版横行”特征注定无法站在大众的视野下。于是在陈睿的领导下,B站刀刃向内,正式开始自我革新,踏上扩圈之路。
后来的故事,网络上已经有很多公开文章详细报道了,我们这里就不详述了。其中重大标志性事件包括有购买动画漫画版权、代理游戏、打造 B 站跨年纪IP、推出《后浪》和《入海》等主旋律、高质量影片等,结果就是 B 站在2020年前后先后完成二次元领域、主流视野的突破,最终站上主流舞台。
2020年是 B 站的季度 DAU/MAU 快速增长的一年,平台的 DAU 同比增幅均保持在55%以上。对应的是 2019年12月31日B站突破了8000多万的在线观看的线下跨年晚会,以及2020年全渠道投放的《后浪》和《入海》影片,成功以年轻、活力、朝气、正能量的姿态进入主流用户视野。
B站的流量增长十分迅猛,并且持续时间很长,远超竞品平台。
自21年以来B站DAU的增速就显著领先于视频行业其他APP,特别是在22年其他视频平台 DAU 仅维持个位数同比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情况下,B站DAU始终仍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正如我们此前提到的,B站的核心资产正是用户。伴随着狂暴扩圈打法,当然也少不了翻倍增长的营销资金,2021年 B 站广告业务营收迎来了200%以上的同比增长,股价也一飞冲天,火速站上了 157 美元的历史高点。
2024Q1,B站顺利实现了日活过亿的小目标。而最新的24Q3 财报则表明,B 站当前日均活跃用户1.07亿人,创历史新高,月活3.48亿人。这标志着B站在用户扩圈的第一步上取得了成功。
1 亿 DAU 之后,B站增量空间还有多大?
当我们复盘B站2021到2024年的财报,很明显能够看到 B 站的 DAU 自2023Q1开始已经出现显著的增速放缓迹象,并且一直延续。从去年四季度开始,B站的 DAU 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超10%的增长了。
B 站用户的增长已经进入了平台期。
B 站用户增长的平台期是一种必然。
首先是公司高层的对于盈利目标的要求必须实现,无限制的投入扩流不现实。
扩圈买量需要平台付出大量的成本。2020年B站的总体费用率为 49.8%,其中营销成本大幅上升至91.59亿元,相比于2019年几乎翻倍增长。尽管近年来B站提升DAU的单用户成本正在大幅下降,但是时至今日,B站的年总归母净利润却仍然是负数。当B站将盈利转正作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的时候,平台运行宣发的成本势必会收缩。
其次,从微观层面剖析,这与 B 站以中长视频为主的 PUGC 产出模式有关。
从内容供给侧来说,B站的长视频产能比不上短平快的短视频是客观事实,因此能持续提供用户消耗内容的迭代频率就不高。
当前 B 站知识区的用户占很大部分,这部分用户刷视频的习惯往往是带有目的性的(学业、工作等需要),相比于以日常娱乐为主的抖音、快手是完全不同。因为对于人性而言,娱乐是日常的,而学习是可选择的。
从用户数据上看,当前 B站 DAU 1.07亿、MAU 3.48亿,与快手对比,快手的 DAU 则有4亿,MAU为 7.14亿。简单计算一下 DAU/MAU,B站为30.75%,快手是56.0%。
B站 DAU/MAU 30% 的数据已经维持了近一年,本质上反映的是B站用户观看习惯,即用户日常的访问频率并不高。
因此,综上所述,在外界环境没有大的变动的前提下, 预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B站不会在流量扩圈上再进行超规格的、额外的成本支出,B 站将会维持当前 1 亿的DAU水平,而 DAU/MAU 比例也将维持在30%左右。
B 站如何穿越内容社区平台的生命周期?
陈睿在B站港股二次上市的时候,表示 B 站将遵循两步走的战略,“先用内容吸引用户、社区留住用户,再提供给用户更多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内容衍生的东西,如果用户喜欢就会去消费,这是我们的商业模式。”
以用户需求为绝对核心,是B站自诞生、成长、成熟一路走来的最高准则,可能也是将是未来突破互联网内容社区周期宿命的关键抓手。
在 2011 年同样有一个新兴的内容平台开始萌芽。
知乎早期的发展脉络与B站很类似,两者基于一个垂类的小赛道逐渐成长起来的。作为偏向于知识的文字问答社区,知乎早期采用的是邀请注册制,通过高层的熟人网络,吸引了一大批名人大咖入驻社区发言互动。
直到2013年,知乎才正式对公众用户开放。彼时,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大家对于知识的获取还仅仅只能通过百度旗下的产品百度知道,知乎“更专业”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于是自此以后知乎注册用户快速增长,到 2017 年知乎注册用户过亿。
刚上线的知乎,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专业。早期的知乎的帖子确实质量较高,与微博等大众社区形成了巨大差异。
但是俗话说的好,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由于平台自身战略规划过于激进,随着用户规模的逐渐扩大,知乎爆发式的下沉扩圈,带来了平台内容的质量开始的迅速下降,这实际上直接动摇了知乎自身“专业问答社区”的护城河。
2016年,知乎开始大批量出现以“如何评价”开头的灌水文章。随着文字洗稿,广告软文营销等内容开始兴起,知乎的专业性开始迅速丧失。“谢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知乎体的迅速泛滥,以及反串、讽刺内容的裂变传播,知乎的核心用户开始出现流失,知乎内容社区开始呈现出恶性循环。由于特有的匿名功能以及监管的缺失,知乎也成为诸多互联网谣言的始发地。
尽管后来知乎使尽了浑身解数,开始推出盐选会员、推出认证勋章、付费课程等手段开始进行用户分层,可惜仍旧无法挽救接连下跌的股价。基本的免费内容都没有做好,普通用户早就对知乎失去了耐心。
“蒸发式降温”是一种被经常被引用的社交效应,用于解释为什么社交圈子总一定会随着用户的扩大而逐渐冷清下来。
举个例子,在一个社交圈层中,往往会出现“某些人”过于频繁的发表言论,导致其他成员的厌倦。但是他们往往会因为社交关系的缘故,不会正面指出“某些人”的问题,而是选择沉默,不去交流。久而久之,整个社交圈子就渐渐冷淡下来,慢慢大家开始将群消息设置成免打扰甚至直接退出。
实际上,“蒸发式降温”产生的原因远比理论更复杂复杂。对于互联网公共平台而言,它一针见血的指出,广泛的公共道德标准容易遭遇到少见的口无遮拦的压制,而往往最终的结果都是劣币驱逐良币,使得内容社区的发展逐渐脱离本心。
我们回顾历史,知乎的衰落如此,再往前看,天涯、豆瓣,乃至微博的衰落哪个不是这样呢?
内容社区平台似乎永远逃脱不了这个宿命。他们失败的经历都共同指向了同一个结论,那就是自己打发走了自己的用户。
那么现在回过头去看,当在2016年陈睿向所有B站用户承诺B站永远不会在视频里加贴片广告的时候,我们能够确定,说出这句话的他,绝对不是一时冲动。
如今B站能有如今的用户规模,“B站无贴片广告”这个招牌绝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不少用户选择B站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B站看视频没有广告的概念深入人心,现如今已经成为大家默认的规则。这是其他视频平台不敢模仿,也无法模仿的杀手锏。
尾声
无论是互联网社交平台还是内容社区,逃脱自身生命周期的最终途径就是打入日常生活。
微信击穿了熟人社交这个需求,扫一扫是社交的必须品。抖音、快手同样在电商+广告的内循环上做得风生水起,在日常消费领域深入进了老百姓心智。
它们的产品功能已经超越最原本的初始形态,就像孙行者一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而如今 B 站需要面对的,是更多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年轻用户,他们兴趣更加多元,爱好更加垂直。这意味着想要植入这样用户群体们的生活,远比其他平台要更加困难。
因为这群用户可以因为兴趣来到 B 站,同样也可以因为对社区的不满而离开 B 站。
言而总之,无论 B 站未来要选择何种商业化路径,用户至上永远是 B 站立足的根本。B站永远不会变质,因为一旦变质,也就意味着 B 站即将迎来自己的末日。
- END -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资讯和信息,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或对于具体事件的陈述,不构成推荐及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及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