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刘玉华:路畔的那丛野菊

文摘   文化   2024-09-16 08:00   天津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路畔的那丛野菊

     河北   刘玉华        

     
      年轻的时候,我以为所有人都很关注我的行为。而事实却是,没有人在乎我在做什么。我们习惯了通过别人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以至于渐渐忘记了最初的自我。然而,在别人的眼里,我们是什么?不过如路边的野草花,是转瞬即逝的风景,是匆匆消失的记忆。对于路人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事,路人关心的只是自己的行程,而那路边的野草花,不过只是生命途中的一抹点缀……

      秋菊有何好?只缘风露清。花中谁比数,霜后独鲜明。九月是菊月,在人们不免感叹悲秋冷冷清清之际,我却在寻寻觅觅里窥见了野菊花的热闹。

      轮胎与落叶间歇性的沙沙声伴随着我骑行在涞蔚蜿蜒的山路上,在这秋意的山梁上丛丛野菊花于行进中忽入眼帘,视野所及之处成片盛开,或黄或白,犹如云霞散落人间,馥郁的芬芳随风扑面而来,令我心旷神怡。

      映入眼帘的野菊花并不娇艳,却有着一种质朴的美。它们没有玫瑰的浓郁,没有牡丹的繁华,更不曾拥有兰花的幽雅,但每一朵野菊花都自信地开放着,散发着属于它们独有的清香。花瓣虽不似其他花卉那般细腻,却有着别样的坚韧和生命力,就那么自在地在秋风中摇曳,与天地同呼吸。

      此刻,我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共鸣。仿佛它们就是秋天的使者,用它们的方式诠释着“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哲理,提醒着我们每个人,无论外界如何变迁,都应保持内心的纯净和自在。细看每一朵野菊花,它们似乎在诉说着古往今来的故事。

      《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寻菊花潭主人不遇》中曾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菊花的意象,穿越了时间的界限,与我在这秋日的相遇中产生了某种微妙的连接。

      一阵凉风拂过脸庞,野菊花随风摇曳,犹如一场无言的舞蹈。这些花儿,兀自芬芳,在幽山僻壤之地,她们不怨地瘦根浅,不为人开,也不为人留。她们的本性自在,风也亦然。她们的存在,就像是一位修行千年的隐士,在这个尘世间静静地展现着生命的奇迹。站在这片花丛中,忽然觉得时间仿佛凝固,空气中弥漫的都是野菊花淡淡的轻香气,沁人心脾。

      不知为何,我想起了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虽然此时是白昼而非夜晚,但我的内心却与诗仙李白的孤独有了一丝奇妙的相通。仿佛这独自盛放的野菊花,就是我的明月,我的伴侣。

      山道弯弯,踏着野草的声响,我在丛菊旁驻足,蹲下身子深情地细细端详这不起眼的生命。野菊花的外观特征,从花序到花色,无不透露着自然之美。它们的花序一般为头状,外围是舌状花,中心则为筒状花。这种独特的结构不仅增加了花朵的美观度,还体现了自然界的精妙设计。野菊花的色彩丰富多样,从淡黄到深紫,每一种颜色都如同大自然的调色板,为山野增添了几分色彩。它们的根须或许未曾深入泥土,却足以支撑芳香。

      菊花之所以能在深秋中绽放,是因为它们具有晚开的特性,恰如人生的某种境遇,不是所有的花都在春日绽放,不是所有的成就都需在年轻时获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如同菊花的自我开放,不与其他花卉争春,而是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绽放最美的姿态。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积淀,它不仅代表着高洁、坚贞与淡泊名利的精神,还被人们视为长寿与健康的象征。生活于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是中国古代闻名遐迩的诗人与隐士,他身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之中,却能保持高洁的人格与独立的精神。他不满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官场的污浊,先后多次辞去官职,最终选择隐居田园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陶渊明对菊花的热爱,正是源于这种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他在著名的《饮酒·其五》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光,更体现了诗人心中那份超然物外的境界与平和的心态,菊花对于陶渊明而言,既是一种生活上的伴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与象征。

      站在这片菊花之中,我突然领悟到,与其追求速度和时机,不如更加专注于内在的积淀与成长。就像菊花,在它漫长的生长季节里默默积累,待到秋天来临时,方能绽放出这般耀眼的光彩。人生亦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焦虑于别人的步伐,忧心于自己的节奏。然而,真正应该做的,或许是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展现自己,不与旁人比较,也不自怨自艾,就像路畔的菊花,不需怜悯,自我开放。

      不知不觉,夕阳已经悄然落下,余晖将天空染成了一片温柔的橘红。我知道,这是大自然给予我最美好的祝福,也是对我此行的最好告别。

      路畔偶遇的菊香,不仅赋予了我一段难忘的旅程,更是在我内心深处种下了一颗种子,它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生长,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正如古人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时常会迷失自我,忘记了最初的纯净与坚持。而野菊花,以它们的生命语言告诉我,无论外界如何喧哗,保持自己的本色,活出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深吸一口凉爽的秋风,我在野菊花儿的目送下,载着满载的心灵财富,默默地骑上单车,沿着回家的山路缓缓前行。







刘玉华,男,1977年生人,大学学历,1997年7月参加工作,爱好文学。《人生旅途亦如此》《尘心洗尽咏夏情》《草原天路 古道幽深》《穿越时光的黄昏》刊发于天津散文公众号。《长城植根在我内心的每一寸角落》《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荷风夜雨》被保定日报涞源专版刊发。《风月无古今,情怀有浅深》《倚窗听雨》刊发于涞源县飞狐文学公众号、涞源县文艺公众号。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韩佩瑄

 制作:吴金程 




温馨提示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诚邀加入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刘银环老师手机(微信):13512073421,电子邮箱:lyh621017@126.com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王小平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范忠民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霞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微刊

合作单位:晋泰轩


天津散文
天津散文•微刊为天津散文研究会的网络微刊,倡导抒写真情实感,讴歌美善人生,展示精良原创散文,力推优秀作品,开展作品研讨,促进创作交流。欢迎关注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