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界】‖ 康信明:三次愣怔

文摘   文化   2024-09-07 00:00   河北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三次愣怔  

      山西 康信明       

      愣怔就是因事发突然没想到,令自己呆在原地不动的状态。人这一生,总有很多愣怔时刻。最令我难忘的,是以下这三次。

一、“你的资源是从哪里来的?”

  我出第一本书几年后,托人送给大领导一本签名书。过了一段时间,他来我们单位检查工作,提到我出书的事情,他突然问我:“你的资源是从哪里来的?”

      我愣在原地。这种用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感觉有些怪异,会不会听错了?我回味了一下,没错,真真切切,就是“资源”二字。疑惑使我脱口而出:“资源?”他似解释似追问道:“你的资料是从哪里收集来的?”我心头掠过一丝不快,书送给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肯定是翻看过的,自序里明明白白写着,这是我多年思考的积累。而且,以他的词汇量,肯定会想到“参考”“资料”什么的,而他却选择用“资源”一词。这个“资源”的含义就比较庞大了,好像已然存在一个什么现成的富矿,被人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或者整体端过来似的。我赶紧解释:“就是我平时所思所想积累出来的,没有参考什么书或者资料。”确实,整本书全是一些格言警句之类,都是平时悟出来的人生和生活道理,短小而独立,连一个具体例子都没举,这样的书也没必要参考什么,再参考,就成照抄了。他听后默不作声,似乎陷入了沉思,亦或和我一样,没想到我会这样回答,以至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对应他的地位。还有可能是大领导的见识确实广,有些见怪不怪了。

      很多人出书后,喜欢到处送人。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好意是肯定的。就比如我,主动送书极少,有限的几本,也无非是想看到收书人舒心的笑脸和由此打开的话匣子。但很不凑巧,遇到的都是凝重的表情和沉默不语的下文,没有谁能体会这种尴尬的局面,除了我。

      很多东西,人总是相信只会自己有,别人不可能有。只应该是他向你输出,怎么可能出现你向他输出的现象呢?这或许就是人们无言的原因,也是我轻易不送人书的原因。

二、“康老”

       我在调统股当股长时,上级单位的科长,带领我们这帮各县的年轻人,常年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论文。我们攻城略地,不断发表文章,一个个刊物被我们拿下。在他营造的氛围下,我们干事创业的劲头十足,每个人似乎都身怀使命,站在了改革创新、指点经济金融工作的前沿,成就感十足。

      有一次,科长召集我们各县的股长开会,就某一个调研课题进行讨论。做完总结发言后,他跟着说了一句:“请康老讲两句。”也可能是请“康老”点评一下或者“康老”还有什么意见之类,反正当时我有些走神,没太听清,也没记住原话。科长此言一出,相信所有的人都愣住了。“老”字前面加姓氏,是尊称那些功成名就德高望重年长之人的,我那时三十刚出头,无名之辈一枚,科长四十不到,都不到称呼“老”的年纪,也谈不上。

      会场一阵短暂沉默后,远处(后排)有人率先发出哄笑声:“哈哈,康老,说两句。”跟着整个会场都出现了夹杂笑声的唧唧喳喳声。我反应比较慢,还处于发懵状态,更没整理好思绪。当科长微笑着投来征询的目光时,我又是一惊,心里想:敢情您是认真的呀!就在信与不信之际,我使劲摆了摆手,估计脸红了,反正没有发言。

      那时候的调研氛围真好,全国都在大兴调研之风,很多单位成立了或专门或兼职的调研机构,领导们不仅对这个新兴部门予以格外关照,有的还亲自动手写文章。我们到基层或企业调研,看到的都是真诚欢迎的笑脸,提供的是最真实的资料,知无不言,没有什么顾虑或隐瞒。通过调研,我们产生什么样的看法和观点,就敢在调研文章里写什么样的看法和观点,体现出的是调研人的一片赤诚。向杂志投稿,也基本是择优录用,很少听说有什么人情稿、金钱稿之类。

      科长是一个工作狂,不断抛出一个又一个调研课题,一年四季,我们不是在调研,就是在调研的路上。感觉他除了调研,生活中再无别的什么。在这种环境的熏陶和磨练下,整个地区人民银行的调研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省行有名,总行挂号。渐渐地,科长手下又出现了所谓“四大才子”之说,碍于我是当事人,就不必细说了。

      此次科长如此称呼我,缘于我是他的“得意”门生,平时发表过不少文章,彼时更是在国家级经济学类权威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几千字的调研报告,科长赞赏有加的同时,愈加对我另眼相看。

      这件事,我没有向任何人讲过,但不知怎么地就传开了,好多人见面就呼我“康老”,多少带点戏谑的成分。尤其是一位上级单位年长的司机师傅,每次见到我,都是满脸讪笑地有意多唤我几声“康老”“康老”,当然,这是一种调侃。

三、“折阳寿呢!”

      上级部门来本单位检查,中午陪客吃饭。我进饭厅时,领导们已经落座。与开会一样,吃饭也是讲求座次的,虽然没那么严格,却也有着不成文的规矩或礼数。我看到有位领导并没有挨着别的领导坐,而是空出了紧临的上首位。无论从职务还是待客之道角度上说(年龄上,他只比我小三四岁),他都应该坐我上首。我连忙请他,他却反过来请我,几次三番,他还是不肯,我只好妥协。看我不再谦让,他心意满足似地说:“不敢,不敢,不然折阳寿呢!”

      折阳寿,多么隆重的词!按照习俗,这是为避免侵犯了不该侵犯的,犯了不该犯的忌,出于敬畏,才说的话,没想到用在了我的身上。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回应,只好说了句:“您真幽默!”再看领导,并无开玩笑的意思,仍然保持着低头状态,一脸严肃。周围的人大都忙着说话、打招呼,但还是有人听到了,也是怔在那里,估计也被这句话拍懵了,没说什么。

      绝大多数人是唯“长”是尊的,甚至按“长”的大小决定尊敬的程度。你以为他们真的是在敬对方或敬什么“长”吗?不是的,因为这“长”可以影响他们的利益,给他们带来现实或潜在的利益,也可以减少和剥夺利益,总之是有用的。当“长”字消失,敬重便急转直下,折半、消失甚而恶语相加、报复,都是常有的事。他们敬的其实是自己心目中的利益,以利为敬,习惯成自然。与这些眼里只有“长”的人相比,也总有一部分人,他们心中藏有一方净土,不染凡尘,不受“利”所左右,知道这世上还有一些东西比“利”重,比“长”贵,比如:精神、品行、气节、成就、才识等等,值得摆上自己心中的圣坛。诚然,敬这些,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但他们从骨子里就是坚持这么认为的。借用主席的一句话,他们是一群“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至少在某些方面)。

康信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山西省作协会员 中国诗歌网实力诗人榜诗人。有诗作发表于《诗探索》《延河》《辽河》《奔流》《中国金融文学》等。所著书籍《通向成功的N个细节》《机遇可遇更可求》《撩开人性的面纱》《相爱容易相处难》,被美国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等收藏,远销澳大利亚。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于国永

制作:周   璇



温馨提示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诚邀加入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刘银环老师手机(微信):13512073421,电子邮箱:lyh621017@126.com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王小平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范忠民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霞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微刊

合作单位:晋泰轩

天津散文
天津散文•微刊为天津散文研究会的网络微刊,倡导抒写真情实感,讴歌美善人生,展示精良原创散文,力推优秀作品,开展作品研讨,促进创作交流。欢迎关注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