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视频反映,自己在列车上欲买2元一瓶的矿泉水及15元一份的素菜,遭列车员嘲笑“买便宜货”。
列车最低配置15元餐食的规定由来已久,但在执行层面总会遇到各种阻碍,这究竟是为何?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体验到平价的列车餐食?
坐高铁遇到40多块一份的盒饭,你会咬牙买下来享用,还是挨饿到下车?
按照铁路公司曾出台的规定,列车有义务为乘客提供不高于15元的平价餐食。但当你正儿八经向乘务员咨询是否有平价餐食时,事情和预想的就不太一样了。
脸薄的乘务员大概会说:“15元的都是素菜,还要等半个多小时,你确定要15元的吗?”脸厚的乘务员则会想尽办法逼你买贵的或者不买。
7月19日,一名乘客发视频称,自己先是询问乘务员有没有2元一瓶的矿泉水,对方冷漠地吐出了两个字——“要等”;后来又问有没有素的套餐,对方竟然说最低有46元一份的,甚至跟同事笑着指指点点道:“他要买便宜货”。
该乘客意欲投诉,领班随即赶来道歉。
按领班的说法,涉事乘务员刚上班没多久,没什么经验,希望乘客给她一个机会,“我们肯定回去也会批评教育的。”
涉事乘务员的做法让不少网友感到气愤:
“解聘吧,现在又不缺劳动力。”
“嫌贫爱富的家伙,浅薄无知,三观不正!”
“我就搞不懂一个列车服务员有啥底气笑别人,你很有钱还是很有地位呢?”
双方最后是怎么处理的,已经没了后续。但我们大概能够推断,要么领班的道歉最终化解了矛盾,乘客免费获得了15元的餐食,要么乘客硬刚到底,投诉到12306后被告知“会核实处理”。
不管是哪种结局,类似的变相诱导乘客购买高价餐食的现象仍然得不到解决。
为什么?
因为列车这样的封闭空间是卖方市场,餐食供应商和消费者都牢牢掌控在铁路公司手里,媒体曝光和软性规定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乘务员说到底只是这条利益链的“牺牲品”:他们被动或主动地行使着销售职能,靠卖更多碗饭来端牢自己那碗饭。
与其一次又一次地指责和投诉乘务员,我们不如思考该怎样深入打破当下的格局。
一方面,列车餐食价格畸高、品质下乘这件事,长期以来饱受诟病,铁路公司应当本着消费者至上的原则,市场化食材供应,公开透明地遵守相关法规,还市场以良好口碑。
另一方面,在内部人员管理上,铁路公司需要做一些调整:列车员的工资收入到底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和销售额挂钩,有必要听取一线员工的意见。
正如强买强卖的旅行团,导游的素质不是重点,旅行社的价格设计和薪资结构才是关键:前者不过是被困在薪酬制度里的背锅人,后者才是坐享其成、金蝉脱壳的矛盾之源。
私以为,虽然铁路公司的体量和独特的公共属性难以撼动,但如果总是向乘客提供高价低质的产品,变相地拒绝执行控价政策,那么最终人们都将学会自备干粮,不再陪你玩。
/END
/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