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安三万里》获得不错的票房和口碑,与此同时,质疑也在热闹中悄然袭来。
近日,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发文炮轰这部电影与真实历史不符,要求片方、导演、编剧等发表纠错、致歉声明。
是《长安三万里》不尊重史实,还是洛阳眼红西安了?
“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影院公映后广受好评,票房可观,观者众多,产生了广泛影响,为普及历史知识,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该影片中部分情节描述与真实历史不符,部分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与真实历史不符,极易误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影响历史人物出生地、事发地的同胞感情。”
8月16日,洛阳隋唐史学会用这段“欲抑先扬”的文字将质疑和不满摆上了台面。
具体而言,影片中“与真实历史不符”之处大概有这些:
第一,李白与杜甫第一次相逢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
第二,杜甫早年生活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
第三,“一日三绝”发生在洛阳天宫寺,并非影片中描写的扬州;
第四,救下了郭子仪的是李白,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高适……
洛阳隋唐史学会是什么来头?其提出的历史原貌是否真实?
据公开资料,洛阳隋唐史学会是洛阳社科联主管的社团组织,成立于2015年9月,主要业务范围为举办各类唐史文化采风交流、讲座、研讨和社会文艺活动,收集、整理、研究、编辑、出版有关唐史文化开发唐史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
再看其提到的几个历史事实:
第一,李白和杜甫的第一次相遇确实在洛阳。公元744年,李白因为得罪杨贵妃和高力士不得不一路东行,恰逢多次赶考落第、踌躇在洛阳的杜甫。
第二,杜甫出生地为河南巩县,唐代属东都洛阳。
第三,据《唐朝名画录》记载,旭尝与裴旻、吴道子相遇于洛下,各陈其能。裴舞剑一曲,张草书一壁,吴画一壁,时人以为一日获睹三绝。其中,洛下即洛阳城。
第四,公元735年,李白游历到并州,遇见了尚未成名的郭子仪。不久,郭子仪因罪被处斩刑。出于赏识,已贵为“当朝首席诗人”的李白不惜一掷千金,亲自出面为郭子仪脱罪。
历史事实摆在眼前,《长安三万里》“魔改”的争议很难洗刷掉。
不过,更多人认为,对一部影片如此较真,未免过于“小心眼”了。
从效果来看,《长安三万里》引动的历史情节、带动的旅游消费是十分可观的。
电影开播十多天里,西安当地各类旅游数据非常亮眼:美团上,外省来西安的酒店和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339%,到店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387%,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8倍。
眼看西安流量效应如此出色,再想想此前的淄博,洛阳真的可以平心静气地置身事外吗?很难。
只可惜,从起名到拍摄,再到审核上架,整条链上的人眼里只有长安,没有洛阳。
这能怪《长安三万里》吗?
私以为,商业影片的根本目的是盈利,虚构部分内容可以更好地达成这个目的。长安和洛阳同是唐朝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但发展到如今,后者已有籍籍无名之势。受此影响,商业影片的虚构方向必定会偏向“长安”。
如此看来,影片不尊重历史事实是一回事,市场怎么选又是一回事。洛阳需要着重考虑的,应该是如何借力历史,厚积薄发,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里讲好自己的故事,做好自己的宣传。
/END
/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