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关注国产AI模型和算力制程,智能驾驶进入加速发展期:2025年1月投资策略

财富   财经   2025-01-15 07:40   北京  

许英博  徐涛  尹欣驰  杨泽原

  黄亚元  陈俊云  廖原

2025年料将是中国科技投资大年。2022年底ChatGPT推出至今,美国AI资产获得全球投资人空前关注,纳指累计上涨近100%。我们判断,2025年之后,中国AI资产的吸引力将逐渐显现,头部AI公司持续高投入、快迭代、勇于进取,有望获得稳健增长的营收乃至盈利能力,以及业绩驱动的阿尔法投资机会。头部AI公司估值相对美国可比公司具有明显比较优势,一旦美股科技股出现由CAPEX增长放缓导致的业绩和估值双重压力,中国资产吸引力将进一步显现。重点关注国产大模型、国产算力制程、智能驾驶和具身智能公司的投资机会。同时,也要注意到中国AI算力仍受制于人、美国新总统就任亦可能带来进一步趋严的限制措施,可能给中国科技资产的估值带来波动。


市场回顾和展望:2024年美股科技股领涨全球,我们预计2025年后中国头部科技资产吸引力将逐渐显现。


2024年纳指上涨34%,2022年底至2024年底累计上涨近100%。英伟达领涨美股科技巨头,2024年上涨171%,贡献同期纳指约19%的涨幅,2023年至今累计上涨831%。美股科技股盈利、估值双升,获得全球投资人空前关注。2024年上证指数上涨14%,A股电子/通信/计算机/传媒/汽车指数分别上涨17%/28%/17%/19%/19%,港股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7%,均跑赢指数。我们判断,未来3-6个月,AI技术进步和应用落地或将驱动美股继续上行,直至科技巨头CAPEX增长放缓。一旦美股巨头出现盈利增速放缓和估值承压,中国AI资产的相对吸引力将进一步显现。2025年,头部AI公司的持续投入有望逐渐体现在业绩中,估值亦较美股可比公司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头部港股科技公司的估值优势更显著。



国产AI模型:AI模型公司的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模型即基础设施驱动B端需求,模型即应用驱动C端需求。


字节跳动豆包模型能力持续提升,SuperCLUE通用大模型基准测评2024年度榜单现实,豆包处于第一梯队前列。据aicpb网站,豆包APP的月活用户已达7116万,居国内榜首。据2024火山引擎冬季Force原动力大会,2024年12月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调用量已达4万亿次,较5月增长33倍。我们判断,豆包的使用量和渗透率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日均token调用量仍将持续高增长。商业模式看,模型即基础设施,豆包模型能力提升的同时亦显著降价,B端客户如手机、汽车、智能终端等对豆包的调用量持续提升;模型即应用,C端客户的MAU和日均token使用量均有较大提升空间。提示两类相关投资机会:1)字节跳动算力链IDC公司,2)拥有同类产品的头部互联网公司。



国产算力制程:AI算力的核心竞争是先进制程芯片能力,晶圆厂作为核心战略资产地位料将持续强化。


外部制裁导致“可用先进制程”稀缺性显著增强,供需关系由全球匹配转向有限的国产方案。美国对华AI和半导体限制趋严,1月13 日,拜登政府正式宣布对 AI 芯片的出口实施新的全球性管制措施,对中国大陆的先进AI芯片采购实施严格管控。中国模型公司在采购英伟达芯片的同时,也需战略性考虑国产AI芯片供给。对于国产AI芯片公司而言,“国际先进制程”的可获得性降低,“可用先进制程”的稀缺性提高。国内手机、算力、CPU、智能驾驶等领域将持续拉动先进制程需求,中芯国际作为目前国内领先的具有先进制程能力的晶圆代工厂,可望迎来需求、盈利能力和估值的同时提升。



智能驾驶和具身智能:汽车智能驾驶是AI应用率先落地的场景,并可望泛化到具身智能和低空经济领域。


VLM+端到端技术驱动汽车智能驾驶从“可用”到“好用”,从“功能”到“体验”。融合高速NOA和城市NOA的L2+智能驾驶逐渐进入普及期,我们预计2024、2025年L2+智能驾驶渗透率分别为14%和30%,主要由于比亚迪、小米、华为等车企将驱动数百万量级的汽车智能化。融合了视觉、语言、动作的VLA模型被视为下一代智能驾驶的关键技术,VLA技术亦适用于机器人。特斯拉引领汽车企业入局具身智能,小米、小鹏汽车、比亚迪等车厂跟进;傅里叶、银河通用、星动纪元、智元机器人等出现在CES2025英伟达的发布会上。此外,车企还在积极参与低空经济,如小鹏汇天、吉利沃飞等。



风险因素:


地缘政治和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险,美国潜在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出台导致国内光模块、锂电池、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等科技产品出口受阻或产品竞争力减弱的风险,美国新总统就职后对华AI和半导体进一步更严格限制的风险,宏观经济增速不大预期的风险,AI技术进展和应用落地速度不达预期的风险等。



投资策略:


我们判断,2025年之后,中国AI资产的吸引力将逐渐显现,头部AI公司持续高投入、快迭代、勇于进取,有望获得稳健增长的营收和盈利能力,以及业绩驱动的阿尔法投资机会。头部AI公司估值相对美国可比公司具有明显比较优势,一旦美股科技股出现由CAPEX增长放缓导致的业绩和估值双重压力,中国资产吸引力将进一步显现。重点关注国产大模型、国产算力制程、智能驾驶和具身智能公司的投资机会。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1月14日发布的《科技产业2025年1月投资策略—关注国产AI模型和算力制程,智能驾驶进入加速发展期》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