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或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丙类传染病。其主要由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导致,其中在中国甲型流感最常见。
流感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感染者(包括有症状和无症状的人)都是传染源。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还可以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通过口腔、鼻腔或眼睛等黏膜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
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同样可能通过前述途径导致感染。在人员密集且通风不畅的封闭空间中,病毒还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进行传播。
三
普通感冒,指以咳嗽、鼻塞、咽痛、头痛等不适为表现的一类疾病,通常症状轻微而且多数能够自行恢复。
普通感冒 | 流感 | |
---|---|---|
病原体 | 多种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 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 |
季节性 | 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较为常见 | 主要在冬季和早春季节流行 |
发热程度 | 一般不发热或低热(37.5-38℃) | 常见高热(38-40℃),持续时间较长 |
症状 | ||
- 咳嗽 | 干咳或有痰 | 干咳 |
- 喉咙痛 | 常见 | 常见 |
- 鼻塞、流涕 | 常见 | 较少见 |
- 肌肉酸痛 | 轻微或无 | 明显 |
- 头痛 | 轻微或无 | 常见 |
- 疲劳乏力 | 轻微 | 明显 |
- 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 | 较少见 | 乙型流感可能引起 |
病程 | 一般7-10天自愈 | 一般7-10天,但症状可能持续更久 |
并发症 | 较少 | 可能引发肺炎、支气管炎等严重并发症 |
流感通常表现为急性发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痛、乏力、头痛等,体温可能高达39~40℃,患者可能会感到怕冷、发抖,通常伴有肌肉和关节疼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
及时到医院就诊,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要佩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减少与周围人员近距离接触,如确需外出时,应佩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减少疾病传播。
出现流感症状后注意隔离保护、适当开窗通风。
洗手是防止流感传播的一个简单而关键的方法。在外出归来、使用公共物品后、打喷嚏或擤鼻涕之后、以及在接触口腔、鼻子、眼睛前后,还有在吃饭和上厕所前后,都应该及时清洁双手。
感染流感的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如果家中有人患上流感,建议尽量进行隔离,尤其是避免与儿童和老年人接触。如果必须接触,可以戴上口罩以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在流感高发的季节,尽量不要去人多密集的区域,如确需要去时,佩戴医用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