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金融分析师
夏佳栋
从业资格号:F3023316
投资咨询号:Z0014235
年度评估及策略推荐
年度报告要点
今年A股市场波动较大,年初和国庆前后出现了两轮快速下跌和上涨的行情,均受资金面的影响。1至2月初,雪球结构产品敲入和融资盘被动平仓等风险因素扩散,引发股市快速下跌。随后,中央汇金大幅增持ETF以稳定市场,股市随之迅速回升。9月底,在多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ETF、融资和外资等资金合力,推动了股市的快速上涨,10月第一个交易日市场情绪达到顶峰,随后几天ETF大量被赎回,股市也随之快速回调。
但从全年来看,A股市场的资金流入明显超过资金流出。与往年相比,股权融资活动大幅减少,新股发行不足百家,定增募资也大幅减少。交易成本降低,印花税等交易费用较往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印花税率从去年9月开始减半征收。在股东减持方面,新规限制较多,特别是对大股东和董监高的减持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有效减少了资金流出。与此同时,资金流入项如ETF净申购、自由流通市值对应的分红、融资等大幅增加,尤其是在资产荒背景下,ETF成为居民资产入市的主要渠道之一,今年出现了万亿级别的净流入。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股市资金面呈现出流入远大于流出的局面,资金供需格局正在形成新的平衡。
基本面上,今年前8月,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上市公司整体营收和利润也在逐季下降。但9月-11月的经济数据已经有所好转,随着各项经济政策陆续出台,经济预期有望被扭转,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也将恢复。
估值方面,当前主要指数的PE估值分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PB估值分位较低,显示出当下国内股市估值较低,具备长期配置的价值。
综上,2025年A股市场大概率延续流动性充盈的格局,股市向下空间有限,向上仍有较大空间。随着政策落地生效,经济有望企稳复苏。当前处于美联储降息周期,外资有望重新流入A股。在估值较低,期指存在贴水的情况下,建议逢低长期配置股指多单,IM/IH风格随基差、国家产业政策、美元流动性情况的变动而切换,择机可以进行多空对冲。
交易策略建议
2024年行情回顾
大盘行情回顾
截至2024年12月8日,大盘收于3404.08点,相较于2023年底的收盘点位2974.93点,上涨幅度为14.43%。
年内最低点为2月5日创下的2635.09点,最大跌幅为11.42%;年内最高点为10月8日创下的3674.40点,最大涨幅为23.51%。
1月份,经济预期转弱,股指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下行趋势。在指数跌破2800点后,雪球结构产品开始密集敲入,量化基金减仓、两融和质押平仓等多方因素加剧了负反馈。直至中央汇金公司介入,股指才止住了下跌趋势。2月5日,大盘触及年内最低点,随后市场情绪迅速修复,股指快速反弹。
3月份,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上行格局,北向资金持续流入,尤其是新能源、高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表现突出。4月份,A股进入财报密集披露期,业绩不及预期的股票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对市场情绪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权重股的业绩相对稳定,高股息板块屡创新高,综合来看,指数呈现出震荡走势。直至
4月下旬,市场对月底政治局会议的期待上升,预期将有更多经济政策出台,股指因此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行情。
5月份,各部委迅速落实4月30日政治局会议的指导要求,推出了大量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尤其是房地产政策力度较大。但经济基本面偏弱的格局仍在,股指缺乏进一步向上的动力。6月份是政策空窗期,随着经济数据走弱,股指再度转弱。
7月份,三中全会召开,全会的主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但由于会议主要是定调政策方向而非出台具体政策,市场维持了原有趋势,一直持续到9月18日,大盘创下年内次低点。
9月18日,美联储超预期降息50个基点;9月24日,金融三大部门会议召开,政策力度大超预期;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会议时间和表述均超预期,股市加速上涨,大盘在短短6个交易日内,从不到2800点涨至最高3674点。
10月8日之后,指数经历了一轮快速回调,调整结束后,大小盘指数开始分化,中证1000指数再度创出年内新高,而上证50则维持震荡走势。市场成交量保持在高位,个股活跃度较高,目前仍维持这一格局。
四大指数行情回顾
以2024年1月1日为基期,将当日指数点位设置为净值“1”。截至2024年12月8日,沪深300净值1.1580,上证50净值1.1458,中证500净值1.1013,中证1000净值1.0785。
全年大盘风格略强,主要是下跌阶段大盘股较为抗跌,但在9月底之后的上涨行情中,小盘风格明显走强。
四大指数成分分布
今年市场利率不断走低,高分红股票有类债券属性,投资价值提升,此类股票大部分属于金融和公用事业行业,属于大盘股。因此9月底之前,上证50/沪深大幅跑赢中证500/中证1000。
但在9月底开始,市场流动性充盈,资金聚焦于科技成长板块,中证500/中证1000大幅走强。
股市流动性分析
股市流动性概况
每一轮股市行情,都是各路资金合力推动的,但复盘2016年以来的每一轮行情,似乎每一次的主力资金都不一样。因此,本部分将对比历年的股市资金面,解读当下股市的增量资金来源情况。
历史上,股市的增量资金来源多样化,包括外资、偏股型基金、融资余额、ETF净申购金额、分红和回购金额等。
今年外资净买入金额处于较低水平,偏股型基金份额预计与去年持平。融资余额上升明显,对9月底的行情起到了助涨的作用。指数ETF增量资金全年有近8000亿元,成为股市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此外,上市公司分红总额预计大幅增加,回购金额也大幅增加,将为二级市场带来不少增量资金,同时也会增强价值投资者对股市的认可度。
综上所述,股市的上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ETF和分红回购成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预计这些因素将继续对股市产生积极影响。
资金面(流入)
今年外资净买入金额处于较低水平,截至8月16日,外资净买入金额为-68亿,之后每日净买入数据暂停公布,根据三季报估算,可得8月16日-9月30日间,外资净买入金额约为880亿元,因此今年外资净买入金额大概率已经转正。
今年以来新成立偏股型基金2800亿份,预计全年大概与去年持平,处于较低水平。
今年融资余额继续上升,主要是9月底以来上升较为明显,形成了一定的增量资金。
今年主要ETF基金净申购金额大幅增加近8000亿元,是今年股市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今年上市公司中期分红较多,且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息支付率都在提升,预计2024年度上市公司的分红总额约为28000亿元左右,较2023年度增加近6000亿元。自由流通市值对应的分红总额为8480亿元,较2023年度增加1550亿元。
今年上市公司回购金额大幅增加,尽管回购主要用于股权激励,但这部分股权短期内不会卖出,实质上也是一股买入力量。
资金面(流出)
今年以来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净减持仅为448亿,股东减持失血较少。
今年前11个月IPO+再融资合计为4700亿元,去年全年为11500亿元。
减持和股市融资大幅减少,股市资金流出项被堵住。
资金面汇总
今年资金流入项2.5万亿,资金流出项7100亿元,资金流入项远大于资金流出项,股市流动性充盈。
中美利率
外资是影响国内股市流动性的一股重要力量,同时也会影响港股市场进而影响A股市场的风险偏好。此外,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会间接影响到国内货币政策的施展空间,因此,外资流动性分析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观察中美利差、美联储降息预期、汇率等因素,大致可以判断外资的流向。
中债利率目前仍处于下降大趋势当中,已跌破1.90%关口;美债利率高位震荡,仍高于4%。中美利差处于较高水平,短期外资流入A股的意愿不强。但随着美联储不断降息,未来中美利差有望缩小,外资可能重新流入A股市场。
利率与汇率
中美两国的10-2期限利差分别代表了两国的流动性水平,两者之差代表了两国的流动性水平之差,对汇率有较强的领先性。
从图中可以推断出,接下来人民币汇率倾向于继续震荡,外资流入A股的驱动力一般。
流动性与投放量
以DR007为代表的宏观流动性指标,一直维持在7天期逆回购利率附近,仅在每个月底小幅上行。
下半年央行频繁投放逆回购,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足,流动性充足有利于提高股市尤其是小盘股的活跃度。
政策与经济
今年12月政治局会议对政策的表述积极,货币政策时隔14年再度使用“适度宽松”的定调,财政政策首次使用“更加积极”的定调,还有“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稳住楼市股市”等表述,均表明明年的经济政策力度将不同寻常。
PMI
今年前8个月PMI偏弱,9月份开始连续三个月上升。
11月PMI大幅好于去年同期。分项中,新订单、出口、生产,这三大项较好。
最大的拖累项是价格,无论是产成品出厂价格,还是原材料购进价格,都在下降。
通胀
价格指数方面,今年全年CPI维持小幅正增长的态势,7-9月上升主要受到鲜菜和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目前已经显著回落。PPI全年维持弱势,企业的产成品出厂价格下降,盈利能力偏弱。
目前暂未看到通胀回升的迹象,但《新华时评》称明年货币政策将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
三驾马车
国内消费市场呈现低位回升的态势,1-10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5%,10月单月增速达4.8%,汽车和家电增速较高,在“两新”政策的助力下,消费呈现复苏势头。
出口数据表现强劲,特别是机电产品和高端装备出口增长显著,显示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平稳,1-10月同比增长3.4%。制造业投资表现亮眼,增长9.3%,尤其是消费品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迅速。房地产投资持续下行,1-10月同比下降10.3%,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额均出现下降,成为经济最大的拖累项。基建投资增速加快,同比增长4.3%,特别是水利、航空和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显著。
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到要“稳住楼市股市”,明年房地产市场有望企稳,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拖累将下降。
信用环境
今年社融增速有所下降,M1和M2增速偏低,10月份略有反弹。10月M1同比增速-6.1%,M2同比增速7.5%,均较9月反弹。
展望2025年,政策主线聚焦稳增长,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社融存量增速、M1和M2增速均会回升,尤其是M1增速将明显回升。
政府发债
今年9月份之前,政府发债进度缓慢,项目落地困难。11月8号,人大常委会批准6万亿财政化债额度,近期专项债发行速度明显加快,有利于地方财政减小付息压力,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提振消费和投资。
政策与经济小结
2024年中国经济在多重挑战下依然实现了稳健增长。前三季度,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4.8%,一季度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三季度增长4.6%。这一成绩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全年出口较强,消费和投资偏弱,最近几个月已经出现了改善的迹象。
展望2025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已释放出积极信号。会议指出,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预计2025年经济将逐步复苏,政策主线聚焦稳增长。会议强调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企业财报信息
营收和利润
全体A股(剔除金融和次新,下同)三季度营收同比-4.30%,增速低于上一个季度的-2.05%。剔除疫情的影响后,创下2015年三季度以来最低水平。归母利润同比-11.43%,增速低于上一个季度的-7.01%,继续下降。
毛利率和各项费用率
全体A股毛利率为17.16%,较去年同期下降。但是由于营业收入下降,各项费用相对刚性,费用率上行,最终导致净利率明显下降。
因此,归母利润的增速低于营收增速。
现金流
经营现金流连续下滑后,今年三季度小幅反弹;资本开支和并购继续下降;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净额下降较为明显,股息总额上升。
最终反映到资产和负债项目上,货币资金减少,有息负债增速下降,净现金减少。
大盘与M1增速长期走势
从历史上看,M1增速和上市公司的现金及等价物增速的轮廓基本一致,部分时间段M1增速有一定的领先性。去年以来,M1增速偏弱,企业的现金及等价物也减少,但10月份M1增速见底回升,后续企业的现金及等价物有望回升。
长期资产与经营性资产负债项目
随着资本开支下降,全体A股的长期资产项目增速也趋于下降,意味着产能增速下降,长期看有利于推动商品出厂价格企稳回升,提高毛利率。
经营性项目中,存货明显下降,预收账款明显下降,主要受房地产行业预收大幅减少影响,进而影响到其它行业。
ROE与股东户数
全体A股ROE持续下降,跌至历史低位,与营收增速同步,在政策发力后有望反弹。
股东人数2022年之后不再增加,今年二季度减少较为明显,筹码集中度提升。
企业财报小结
企业财报信息显示,A股整体业绩增长面临压力,近两年营收增速逐季下降,创下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趋势在剔除2020年一季度疫情特殊阶段后尤为明显。
在此背景下,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加速回款,经营现金流呈现触底回升的趋势,资本开支减少,长期经营资产项目的增速也趋于下降。长期来看,这有利于推动商品出厂价格的企稳回升,提高企业的毛利率。同时,企业手中的多余现金可以用于分红和回购,从而提升股东回报率。
股东人数已连续11个季度停止增长,今年二季度更是出现了大幅下降,这表明筹码集中度上升,股市行情在三季度末迎来了爆发。
综上所述,尽管2024年A股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在政策的支持,以及企业自身调整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市场展现出一定的韧性和潜力。
策略建议
估值、基差、盈利预测
估值方面,各指数的PE估值因利润下降而上升,位于中等偏低位置,PB估值继续下降,位于历史最低位置附近。
基差方面,IM仍是贴水最大的品种,IC和IF也处于贴水状态,IH转为升水。
盈利方面,预计2024年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触底,四季度开始企稳回升,明年在政策驱动和低基数的影响下,将呈现出逐季上升的态势。
估值
市盈率(TTM):上证50为10.75,沪深300为12.82,中证500为26.90,中证1000为41.80。
市净率(LF):上证50为1.19,沪深300为1.36,中证500为1.80,中证1000为2.14。
估值分位
市盈率分位:上证50为48%,沪深300为46%,中证500为37%,中证1000为60%。
市净率分位:上证50为19%,沪深300为17%,中证500为19%,中证1000为20%。
基差
目前除了IH期货,其他三大指数期货远月合约处于贴水状态,IM贴水幅度年化为7.92%,存在较大的移仓换月性价比。
IF、IC远月合约年化贴水分别为1.07%、6.52%。
策略建议
单边:
逢低择机做多IM/IH期货,大小盘风格随基差、国家产业政策、美元流动性情况的变动而择机切换。
多空:
IM/IH进行多空对冲。
尽量选择多IM/空IH的机会,基差对该策略有利。
在比值较为极端,且产业政策倾向于地产链条和美元流动性转松时,可择机少量选择多IH/空IM。
免责声明 //
本报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我公司及研究人员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可能会随时调整;报告中的信息及观点不构成投资要约或买卖建议,投资者据此作出的投资决策及结果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