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我祭拜过屏边烈士陵园后,从县城包车前往滇越铁路人字桥。屏边苗族自治县内海拔落差2400米,高处凉爽、地处潮热,盛产香蕉、甘蔗等。相关链接 屏边烈士陵园祭英烈
车过塘湾镇就看见塘湾水电站,再往前到人字桥的十几公里,就没有像样的路了。司机说:“雨季别来,非但路难走,还经常塌方,碰到就危险了。”虽然现在是旱季,我听后也觉得此行有点不妙。
最后十几公里都是这样的山路,路面上还有高处掉落的碎石。
最后车停了,山上修路造成山下大滑坡,无法进入,此处离人字桥还有三公里。
等了好久,也不见道路抢通。我不甘心白跑,就咬牙步行前往。
穿越这片塌方地带时,我忍不住抬头向山上看,万一再有泥石流滚下来就悬了!难得历险,边高一脚低一脚、边用手机记录了两张。
走进前面的村庄,向左边山上望,就能看见人字桥了。
初见人字桥
人字桥是滇越铁路线(中国昆明至越南河内)之间上一座大型肋式三铰拱钢梁桥,因其形恰似汉字“人”,故得名。又其造型别致如弓弩,又称为“弓弩手桥”,该桥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和平乡五家寨四岔河大峡谷上,波度箐站与倮姑站之间。该桥长67.15米,宽4.2米,桥面离谷底深泓线高102米,全用钢板、槽、角钢、铆钉联接而成。始建于1907年3月10日,因该铁路桥建设难度巨大,其法国铁路公司向外征集方案,最终由法国巴底纽勒工程建筑公司的工程师保罗·波登根据应用力学原理来设计,并由其公司承建。
为适应陡峭高山中人抬马驮的运输条件和困难的施工现场,工程所需的全部钢铁构件都在法国预制成单件重量限制在100千克以内,长度不超过2.5米的杆件,可在施工现场组拼铆合而成,但有两根吊装用的长355米、总重5000多千克的铁链,则由200名劳工排成600米长的队列,历时3天,用肩抗到工地。因建设工程艰巨,期间牺牲近800名中国劳工。
通向人字桥的步行栈道,由于很少有人走,桥面非常湿滑。
人字桥托起的不仅是180吨重的自身桥梁。百年来,它承载过南来北往的列车数十万趟次,运送旅客人员数以亿计。1910年滇越铁路滇段开通,运量为6万余吨;2004年,年运输量达750万吨,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字桥更见证中国与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河口起义、护国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援越抗法、援越抗美、自卫反击、对外开放、东盟贸易。其承载的荣辱与沧桑、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内涵,书写了永远无法抹去的浓墨重彩。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我一个人走在热带气候的山间,如果不是心底有股冲劲……
走到人字桥正下方,抬头望见桥边、隧道口的值班亭,那里是我此行的目的地。
向上走没多远,我脚下打滑,重重地摔了一跤,浑身生疼,相机险些砸坏。整个人都懵了,坐了好久才缓过来,四周只有鸟鸣和流水声,想想后怕,赶紧原路返回。后来把摔跤的原因,都归咎给了这双不适合越野的运动鞋。这一跤摔得我灵魂出窍,从那以后,一个人再也不去荒僻之处了。
最后远望一眼滇越铁路人字桥
包车女司机和她的闺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