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大路朝天写了两步曲之一的《油电之争——价格篇》,从日常使用维修成本、购车、换车成本,总结分析了电车、油车的全寿命成本。认为当前来说,电车的拥有成本没有明显优势,还付出了便利性、时间、安全等许多隐性成本。为此,需要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对电车智能化、驾驶体验、乘坐体验的性能(功能)与油车进行对比。
迟迟不见大作,在下不才狗尾续貂《油电之争——性能篇》,以补缺憾。
车作为交通工具,主要性能体现在动力,续航,操控以及智能化带来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以下新能源车与电车概念不作区分】
动力/加速与高速性能
电车在起步和中低速加速时优势明显,电动机响应迅猛、动力输出直接,能瞬间输出极大扭矩,实现快速加速;油车响应相对慢,发动机动力输出相对迟缓。即便电车普遍重于同级别油车,加速特性也对油车实现碾压。不过电车在高速持续加速或超车时,受电动机特性限制,动力会有衰减;反之,油车发动机在高速时能持续稳定提供强大动力,加速超车连贯。
续航里程/城区与长途出行
油车续航通常可达4-6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且补加油就几分钟,长途出行无忧;纯电车续航里程也能4-6百公里,但补能不方便,目前充电桩密度有限,且充电速度明显慢,存在续航焦虑。不过混动车型能解决续航焦虑,如搭载第五代DM-i超级混动系统的比亚迪秦L满油满电续航超2000公里。
操控性/底盘与悬挂
油车多采用前置前驱,车头重车尾轻,高速避险理论危险系数相对高。电车布局灵活,多基于后驱打造,重心低,加上强大的电控主动底盘系统,麋鹿测试成绩往往优于同级别油车。当前油车底盘智能化水平不高,高端车型才会用诸如空气悬挂、主动式减震器与CDC动态悬架阻尼控制系统来提升车辆的操控性与舒适性;而电车因电池重量大,影响操控,因此通常这些在高端油车上才用的系统直接下放到30万级别的电车,操控性不少要优于同级别油车。
舒适性/噪音与智能化
理论上电车的电动机运行时噪音低,且动力输出平顺,无顿挫感,实际上电动机也有声音,且开车习惯不好时,电车强大的加减速性能令乘客更容易晕车;而油车高速行驶时,如果隔音不良,发动机噪音和振动会传递到车内,影响舒适性。
受限于电源容量和发动机机械响应的滞后特性,油车智能化发展滞后,许多在电车上基本普及的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都要相对高档的油车才有;同级别电车智能化水平明显投入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泊车,智能驾驶等,提高了驾驶安全性和便利性。
安全性/主被动安全与起火风险
车身结构的被动安全和具体车型相关,常规的ABS、ESC主动安全系统基本标配,同级别油车电车区别不大。碰撞测试结果电车安全性还优于油车,但这更多反映的是车身结构的安全。
区别较大的在于电车加速迅猛,又没有油车急加速时发动机的吼声,更易误将油(电)门当刹车从而导致严重事故。强制动能回收的特斯拉单踏板模式,收电时有明显刹车感觉,易产生电门当刹车的错觉,就更是如此。
最大的区别在于起火风险,虽然统计数据表明老化的油车起火概率高,但电车的起火风险更不容忽视,除了少数品牌未有爆出电池起火外,早期电车包括主流品牌起火不少,且锂电池起火往往毫无征兆,电池热失控后起火燃烧速度快,火势凶猛,基本无法灭火,这也是不少人坚持不买电车的重要原因。
小结
电车与油车性能相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电车除了因为电动机特性加速性碾压油车,电控灵敏远优于发动机机械操控响应外,天然契合智能化外,实际上其它性能更多来自于堆砌各种智能化舒适化配件。
油车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发动机、变速箱成本相对稳定,但电车(电动机、电池和底盘)最重要的成本构成——电池正以每年10%左右下降,就会有更多的成本空间用于智能化舒适化,这也是同级别电车性能相对优于油车的根本原因。
以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出厂单价来看,从2015年到2024年10年间锂电池价格下降了82%,年均降幅超10%!新能源车从微不足道的33万增长到预计1200万,增长了36倍!
电池价格不断降低,预计三年以后,纯电的价格优势将显著高于混动,更不用说有复杂齿轮箱的燃油车,随着充电设施的完善,纯电车型将大增,并汰换燃油车、压制混动车。
总结
1、发展新能源车是国家意志,会不断出台政策引导。新能源车天然契合智能化、低碳环保,既降低进口石油依赖(2023年进口石油5.64亿吨,依存度77.6%,而汽车用油占比约75%)、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同时也是拉动光伏、风能绿色发电、锂电池、新兴储能一起弯道超车形成产业龙头全部国内的完美闭环。2024年8月11日中央《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新能源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2、电车的性价比当前已明显超越油车,越来越多的人用真金白银在支持。2021年以来,电车发展迅速,至2022年6月、2023年底分别突破1000、2000万辆。根据公安部2023年底数据,全国汽车保有量3.36亿,当年新增2456万,报废756万(其中新能源车12万),净增1700万(与2022年相同);其中油车保有量3.1亿,净增969万;新能源车保有量2041万,净增731万(2023年新能源车销售949.5万)。2024年受“汽车以旧换新”影响,预计总销售2600万,其中新能源车超1200万。新能源车渗透率下半年起稳定超50%,电车销量、存量迅速增加。如果报废(主要替换油车)与2023年相当,2024年油车保有量不超3.15亿,而新能源车保有量超0.3亿。
3、电车的里程焦虑是暂时的。本质上,汽车业是网点(加油站充电桩)与用户车辆间的网络业务。发展逾百年的油车,加油站已布点完善,油车车主没有里程焦虑;电车快速发展中,当前保有量低,充电桩建设密度不高,网点布设不完善,加上补能慢,因此才有里程焦虑一说。
根据当前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趋势预测,油车保有量2026-2027年预计达峰值约3.2亿,接下来将以每年3-500万的速度迅速下降;而电车将以每年超千万增长,2026年超0.5亿形成显著规模,2035年后电车将明显占优。
与之对应,至2023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2.1万个,覆盖率95%,加上补能慢,实际效用上远低于加油站。受惠于电车大发展,充电桩运营商经营大幅改善,正在抢占空白服务网点,建设充电站,实际上充电站建设成本远低于加油站,且可无人值守,运营成本远低于加油站。根据当前建设投入估计,全国高速、国道充电站100%全覆盖到2026年就能实现,因此电车的里程焦虑是暂时性的;反之,随着油车保有量的迅速下降,油车的加油难和里程焦虑2035年前后将出现,这时油车保有量将以超千万级别迅速减少。统计数据表明2021年加油站数量约12万座,此后开始连年下降,2022-2023年就减少了7-8000座。
4、电车的安全性担忧很大程度来源于电池。锂电池仍在发展完善中,当前主流厂商、尤其是采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用户认可度越来越高,但也不是高枕无忧。只能说,随着封装、半固态、固态等电池技术进步日新月异,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将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并认可新能源车。
配图均来自AI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