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信 | “维他命”和恐病症 ——我的外国病人

文摘   2024-12-23 06:34   江苏  


《“维他命”和恐病症——我的外国病人》,原文作于1995年,非洲纳米比亚东北边境兰图市。后发表在《健康报》1997.08.30,北京。近作者略添几字。




“维他命”和恐病症

——我的外国病人


出国一年多来,作为医生,我仍很惊讶这里人们恐惧生病的敏感程度。


一位一本正经的白人小学教师安琴教导说,“这里有十八种恶性疟疾病,如复发三次,人就会……咔嚓!”她边说边比划着,手往脖子上一抹,表示死亡。安琴曾患过恶性疟疾,目前她正害怕着复发。


地方教育部的那位胖子秘书玛丽,艾怨道:“我肚子胀得难受极了”,她一面大嚼饼干,一面诉说,“我的饮食不行,吃得很少,老是瘦下去”。其实她体重超常并且精力充沛。


那位忘了名字的黑人警长,通过翻译员来找我时,我猛地记起前两天驱车到工地上,狂奔猛兜地找中国翻译的,就是他!还曾向我打听过翻译员的去向呢——当时他那急速转动两颗白眼珠的不安神情,给我印象深极了——他不迭声地嚷嚷道“腿神经不好”。


不用说,教师安琴的告诫诚意可嘉,的确一些中国人疏忽了服用预防药,感染上恶性疟疾,也有的人复发超过了三次,人虽然没有“咔嚓”死去,但也病得够呛。当然根据我的医疗经验,这病肯定只有两、三个型号,安琴讲得可怕了一点儿;女秘书玛丽患的是多食症,提倡运动再加点消化剂,消消食,肚子就会舒服的;而那位警长先生,他只是轻微的腰腿痛,只要推拿针灸几次,也会好转的……


可是,他们异口同声地向我要“维他命”!



这下子,我的治疗工作只好转入医疗咨询和卫生宣传了。卫生常识告诉我们,“维他命”即维生素类药不是万能的,除了必要,正常人和普通患者只要饮食正常、膳食结构合理,如蔬菜、水果、肉蛋类和面包等营养搭配平衡,所摄取的维生素量已足够了。


可是他们还是“不”!


安琴老师说,中国人有“功夫(Chinese Gongfu) ”,她没有,很需要“维他命”;玛丽秘书说,只要服用“维他命”,她就觉得肚子舒服得多,而警长先生还是转着白眼球表示,由于他腿神经不好,引起“整个身体”的“情绪不安”,也需要维生素。


我的外国病人中是不是流行着“维生素疗法”?如同当年我国流行的“鸡血疗法”、“盐卤疗法”、“甩手疗法”一样?维生素真能医治人们对患病的恐惧,倒也是好事,可惜效果未必,超量的服用,甚至引起新的代谢紊乱或毒副作用。诚然,对于患病,人们轻则担忧,重则恐惧,这从他们的孩童时期到一百岁,大体都会流露出来的,只有年轻时或中年期才稍有减轻——因为那阶段他们正强壮——不过,在他们孩童或老年或身体健康状况失去平衡的那一阶段,容易象古代人在自然威力面前自感弱小,而往往欲求神灵的帮助一样,最明显的例子,在中国有找仙药而求不死的秦始皇,在外国有求耶稣点盲成明的故事,而今天则求助于维生素,这不能不说我的外国病人仍把那“维他命”当成上帝所赐的生命水一样,神化了这普通的药物。



我仔细观察过我的那三位外国病人,他们都是充满活力的中年人,但他们又都忘了自己所需要的生命活力,正源源勃发于他们机体的内部,而不是外部的几小片“维他命”。我们祖国医学有“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之说,当患上疾病后,那些药物、理疗和针灸等手段,也要通过自己机体的接受、调整而增强抵抗力及修复能力,“扶正祛邪”,疾病方会霍然而愈。


一种观念是身体内因起作用,另一种却是外因起主要作用,东西方观念的差别在这里明显地表露出来。


因此我理解属于西方观念范围的这里的人们,对患病的敏感程度比中国人表现得强烈得多,大约他们的“解脱恐惧”的权益观念已根深蒂固,在遇到困难时,他们有寻求保护的强烈要求(保护自身安全包括得到医治和照料,得到社会保险和保护隐私等),一旦解脱了恐惧感,他们又会毫无顾忌,全身心地投入到高度紧张的竞争生活中去,我的三位外国病人也是这样的。


经过反复解释,那位安琴老师得到了中国特产的预防恶性疟疾复发的药片,秘书玛丽被劝告“每天运动”,那位警长先生被施行了针灸术,以后,他们都有好转。来过一两次后,就再也未见到过他们,大约又去忙乎自己的事情了吧。


当然,他们当时也不再提出要“维他命”。


唉,这些敏感的外国病人啊!


作者简介


余信,出生于中医世家,近年专注中医文史抢救工作,建有常熟“得一堂”中医史料藏展室。市建公司退休医师,曾发表文学性文章、册子,并数次获奖。


相关链接:

葛香英 | 北明慧小学(五爱小学)简史

余信 |  萧蜕与爱国女校点滴

余信 | 山水画家 风骨 同辈大姐——“白描”余威丹

余信 |  余威丹女士小传

余信 | 余威丹与“万竹校笺”

余信 | 医人画家缪廷杰

余信 | 关于吴地中药

余信 | 吴越文化与常熟中医的发展

余信 | 常熟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存要

余信 | 民国“三•一七”笺存存照与常州孟河中医家

余信 | 试探近代常州中医医家的东行发展(1850—1930年)

余信 | 老年之光——记钱香岩先生

余信 | 一份“防非典(SARS)”资料

余信 | 为来常建筑人员拍照

余信 | 家乡的芭蕉扇

余信 | 1999,电脑班里的大龄学员

余信 | 步道巷桥头  :《百年家史》第二章之1

余信 | 《百年家史》第二章之2

余信 | 《百年家史》第二章之3

余信 | 《百年家史》第二章之4

余信 | 画论和画史笔记两则

余信 | 画论和画史笔记(三)

余信 | 对常州《中吴》读者的笔者心语

余信 | 丁甘仁的好友和姻亲余听鸿

余信 | 沈鹤峰伯伯:从理解到敬仰到参与

余信 | 沈鹤峰医师传记

余信 | 行行重行行:我所知所理解的名中医丁济南伯伯

余信 | 余继鸿(振元):丁甘仁先生的门人 —— 解读他的中医、中医教育和编撰生涯(上)

余信 | 余继鸿(振元):丁甘仁先生的门人 —— 解读他的中医、中医教育和编撰生涯(下)

余信 | 心地至诚荒陌开

常熟文史转载摘录索引6.0

常熟记忆代发文章索引5.0


常熟记忆
常熟古城、常熟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