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花边历史概况(上)

文摘   2024-12-12 06:33   云南  

作者:薛建白

转自《常熟政协文史资料》第六辑



常熟花边历史概况(上)

前言

常熟花边是农村副业,是手工艺产品,是纯出口商品。它是在旧社会农村破产,土布没落的情况下产生;也是在农村里地少人多,长期穷困,因而有着副业生产习惯的现象下发展起来的。解放前主要运销纽约,旁及加拿大、东南亚、澳洲以及拉丁美洲。它的图案针法,是由国外传入,不同于祖国固有的传统刺绣(一直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誉的全雕菊花图案,是唯一带有东方色彩的制品,乃上海振隆公司股东汕头人柯克礼于一九三二年绘制),与北京、烟台、绍兴、温州、汕头以及上海郊区,本省无锡、海门等地的出口品种也有分别:工种不同,风格不同,精粗不同。四十多年来的演变,使它工轻、价廉、实用、量大,因之推销日广,在国际市场上独树一帜,为一般中下等家庭所乐于采用。在解放前卅年虽发展很快,但因国家多难,时断时续;且私人经营,唯利是图,偷工减料,盲目竞争,使质量日趋低劣,因而早已孕育了消沉淘汰的前途(一九四九年,美帝的商业杂志上流行一种说法;“要买次货,请到中国。”)当时的出口数量,主要是倚靠了反动政府通货贬值的刺激,因而很不稳定。

解放以来,国家掌握了对外贸易,统一了经营管理,组织生产,指导生产,在图案设计上创新,在针工整理上改进,使风格新颖,质量提高,从而恢复了国际市场的销售,自一九五六年起,外销数字,日渐增涨;随着国家威信的不断提高,“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从一九六三年起,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目前这种现象,还有增无减。花边生产这样的发展,既活跃了农村经济,增加了社员收入,又为国家争取了外汇,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兹将常熟(东乡)花边在解放前的生产经营过程,作一资料性的叙述,为地方手工业史留下一鳞半爪。

但由于我从业时间较晚,见闻面又狭,记忆传闻,如有失实,也在所难免,希望博闻强记的同志们加以指正和补充,俾使历史资料,更臻完备与真实!至于解放前生产于西乡大河、王庄一带的孟花(孟,意同密),因不甚了解,只得从缺,留待其他同志记述了。

生产和经营方式

常熟花边,从国际消费者的使用上说,是装饰品,又是日用品。它的生产,首先是把图案用细针刺在玻璃纸上,随后把火油搅和云青,用软刷印在黄白棉麻布上,配以灰、黄、蓝、白一色线,有的还加上贴布、镶嵌,或以万里斯、孟花、飞来等为配件,按轻重精粗的不同要求,定值发放。女工刺绣时不用棚架或棚圈,捏在手中绣制。工具极简单,只要绣花针、剪刀、针窠、钢针各一只。生产时便于携带,适合农闲农隙独绣或合绣,是其特点。绣制后须开去若干底布,使形象突出,故又名雕绣(有全雕与半雕之分)。经过洗烫整理,检验装箱,报运出口。品种有台布、茶布、盘布、长几、盆衬、酒杯套、面色布、沙发靠背搁手、措手布、钢琴套、枕袋、床单等。规格自6×6吋(英制)起,阔至72、90时,长至180吋。各种品种,除以打、对计数外,多数是以数量不等的各种规格配合成套。例如较大的台布,以一张72×108加18×18茶布一打,称为72×108—18十三张套。以下有72×90—18,72×72—18九张套,54×72—12,54×54—12,45×45—12七张套,36×36—12五张套。又如长几,以18×36、18×45、18×54三张成套。

每种规格,还有方、圆二种,同一品种,有各种不同图案。品种有新增,图案更多新创,所以在同一时期内,印样用纸,常有数千(现在花边经理部有6400种,见64年经理部通报)。雕布则在梯级式“旁布”中进行,针法有扣边、绕边、包花、绕筋、别筋、打子、切子、开洞、抽纱、装边、装方等,图案则有花果、草虫、人物等象征形象。

花边的经营方式有三种:定货、现定货、现货三种。

定货是由洋行或公司供给布料图案,洽定工资及解货日期,订约生产。这是发生初期的普遍形式。在一九二二年由于外销发展,逐渐有人向洋行直接交易,而定货却为了有散失,或被盗卖套卖,又为了美帝进口税对定货课税重的关系,所以大部改变为现定货。现定货有二种:一种仍由洋行供给布料,但作为出售欠款,解货时作收购还款;另一种由洋行指定品种,由承订者自购布料生产(信用好的老往来,洋行肯垫借款子)。在旧社会里,这一经营方式,只有导致更大的互相欺诈,合约不过形式而已。在市情好,外销畅,价格涨时,花边商往往以较高价售给别家洋行,待市情转寂,再解定货。也有的把货搁起,不发不解,只推工资低,绣工发不出,迫使洋行加价,猎取更多利润。反之,在滞销时候,那些美籍犹太人,就采取多退拒收延宕付款等办法来达到降价目的。甚者取消合同,若无其事,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尔虞我诈,各竭其丑。现货则开始于一九三一年,盛行于一九三四年前后,愈后愈盛。由花边商自购原料,自选图案,制成成品,自由出售。这一形式把花边生产推向层层高峰,但自由竞争的结果,使图案日见粗率,原料日见低劣,针工亦日趋下降,到解放前夕,花边的质量,是不知所云,识者挢舌。

不论哪一种形式,花边商的利涧获得,都靠压低工资,其程度如下:以一九三八年生产稀槐袋为例,每百对绣工实得工资10元,花边商得25元,代发户得1.67元,掮客得1元,洋行扣2元,单单生产领域中劳动者得1/4,不劳动者得3/4,这总可算是一个高额利润的事例了。倘使把国际消费者所付出的工资来对照生产者所收入的,更不知要悬珠多少。固然,这是一个特时期的特珠例子,但通常总在20%以上(一九三五年,梅李永福公司接做美百乐洋行定货,对代发户工资照扣20%,还在绣线上加出一倍利润),所以花边商除了极少数因不善经营,或游荡成性的人为时间所淘汰外,多数是白手成家,骤然致富。但常熟花边商与上海公司比较,尚有小巫与大巫之别,如戴竹记、德昌公司、同生公司、陈文记、周云记等,拥资都在百万内外,它们的资金积累,均在较早时期获得的。

从发生到发展

常熟之有花边生产,晚于上海,迟于无锡。它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繁复多变的过程。

一九一七年,浒浦附近大居家宅基,有个中年农妇季根仙(现年82岁),到上海徐家汇探亲,因天主教徒在教堂里做木匠的妹夫马仁卿的介绍,在修女处学会了花边绣制,隔了半年,即一九一八年,季根仙返乡,把花边带回家中仿绣。因为当时的工资比纺织土布高(一天可得五、六角),而且工具简单,学习容易,所以不久就在邻里亲戚间传布开来。她利用了这个形势,采取了边教边发的形式来经营。对每个学习者收费银圆二元,半个月期,期满以后,领件回家绣制,按件定值。到一九二○年时,在浒浦、文村、师桥、白宕、西周、碧溪一带,先后直接间接学会做花边的,已有千人左右,这些都是青年妇女,也有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同时发花边的人,也在这个地区内多起来,有袁全全、张志豪、王培培、殷丽珍、徐琴琴等近廿人。这些人大都是农民,少数是失业店员和小商贩,也有采取边发边教形式的,但已不收学费,学习期也缩短到二、三天。他们多数是通过上海亲友介绍,向徐家汇公司领货,开始数量不多,手提、背负、肩挑,返乡发放。在一九二一年,张志豪为白宕张和尚雇佣时,一次装下三袋,工资三千元,四、五天内发清,可见这时花边产业军已经开始在形成了。

一九二〇年以后,花边的发展中心,是在白宕桥。当时无锡与浒浦,天天有航船往返,交通很便利。而白宕的王式金开始发花边,是和无锡益友公司联系的。原来无锡生产孟花和飞来边,布类雕绣很难发展,而外销需要,则大部分是麻布类雕绣。孟花和飞飞来,已降至配件地位,所以无锡人向洋行成交一批交易,必须把雕绣部分发到常熟加工,而无锡人的经营目的,在彼而不在此,所以工资比徐家汇公司较高,也就更容易发展了。而且在一九二二年以后,当地有了相当的绣工队伍,加上当时旧中国半殖民地经济下的廉价劳动力,符合了帝国主义的胃口,所以出口需要,越来越大,迫使改变原来的经营方式。首先是王式金,由无锡胡仲华介绍,向上海谦利洋行直接订交,王因短缺资金,由谦利借给一千元垫付工资,胡仲华则在工缴中提1%作为佣金(这是花边掮客的初步形式)。这是一个新的开端,少了一层中间剥削,对工资、利润、竞争、发展都起着作用。在前后二三年间,白宕花边业是在洋行直接和无锡人间接这两个基点上逐渐发展,资本扩张了,原来机构起了分合作用,王式金改向宝华洋行交易,源盛公司由王馨三接美百乐定货及无锡人定货,徐家汇公司开始落后。

一九二三年白宕成立源盛公司,股东四人,资金二千元,这是花边形成企业的第一家。每月工缴在五千元左右,女工远至陆家市,代发户于一九二五年应运而生,最早的代发户是徐市的秦家栋、马德生,最大的是陆市毛生茂。代发户的发生,加速了绣工队伍的扩张,而且孕育了后期花边商。

一九二六年,有无锡人到白宕开设麦乐花边公司,自设整理工场,招人洗烫,二年停歇。时间虽短,但导致了王式金于一九二八年自办整理,一九三〇年自营现货,完成了花边生产的全部过程。另一方面,一九二七年,白宕女工朱贵,到无锡学习装边装方,一九三二年左右,引入了烟台的抽纱,充实了花边绣制工种,所以白宕的经营活动,一直是比较活跃进取,技术工种,也比别处完备。

在一九三〇年左右,上海有了花边掮客,推波助澜,现货交易转盛。当时生产现货,主要是白麻布装边装方72×90-18九张套。据身经卅二年盛况的人谈起:外销最畅时,洋行雇员都守候在四马路昼锦里新鹿鸣旅社内等货,有的联络旅社茶役金林,提货送行,争取先著;甚至赶到火车站争夺货品。在这样风魔似的情况下,当时做花边的利润,真是惊人,做一套,赚一套,不算希奇。而且麻布可以赊久三个月,做现货不须多大资金。女工的扩张,南过梅李,西迄王市,东向徐市、东张,在整个植棉地区,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少数长袖善舞的人是发财了,志得意满,买田造屋(如王式金、张志豪、王馨三)。另有一批新人物加入,转业的、兼业的,其时有相当规模的花边商约有廿家,且有上海的买办阶级到浒浦设庄,如施来、乔治,无锡高慕韩则与白宕吴惠生合设江夏桥分庄,争夺梅李东南地区的新绣工。这几年固然是花边商的黄金时代,但早期的花边商有不少已被时势挤掉,有些虽在继续,也奄奄没有生气。甚者如梅李永福公司,与王馨三合作,接美百乐定货,在梅李独占发货四五年,得心应手,但以管理不善,结果发出货品,无帐可稽,大部未能收回,失货万元,以致停歇。白宕赵某,素业土布,运销苏州,有相当资本,眼红花边业好大赚头,于一九三二年到上海,在掮客处接做现定货漂布12吋茶布四五箱,解货后发现规格不合遭退,搁了年把,方始卖掉,布本蚀光,立誓以后决不再做花边。此真成了春天里的冬天了。。。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

笔墨人生系列文章索引5.0

闲情雅趣系列图文索引4.5

南门坛上系列图文索引5.0

改造常熟系列图文索引3.0

常熟城老街巷系列索引

拍记常熟系列图文索引3.5

常熟古镇系列图文索引5.0

常熟古迹系列图文索引3.0

常熟记忆代发文章索引5.0

常熟文史转载摘录索引6.0

常熟建制沿革

常熟市(县)境

常熟气候

常熟土壤

常熟野生生物

常熟自然灾害

常熟地表水与地下水

常熟地质地貌

常熟古树名木

常熟农业种植

常熟农业经济制度变革

常熟中医

常熟报刊

常熟古代名人

常熟近代名人

常熟历代藏书

常熟藏书楼与藏书家

常熟旧时文学艺术创作

常熟民国期间行政机构

常熟民国期间议政机关

常熟乡镇建制沿革(1)

常熟乡镇建制沿革(2)

常熟乡镇建制沿革(3)

常熟乡镇建制沿革(4)

常熟乡镇建制沿革(5)

常熟乡镇建制沿革(6)

常熟乡镇建制沿革(7)

常熟乡镇建制沿革(8)

常熟乡镇建制沿革(9)

常熟乡镇建制沿革(10)

常熟乡镇建制沿革(11)

常熟乡镇建制沿革(原)

虞山镇旧工业体制

常熟传统手工副业

常熟传统商业概况

常熟风俗习惯

常熟革命遗址

常熟旧兵事

常熟旧学

常熟宗教

常熟记忆
常熟古城、常熟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