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国内医疗顶级专家集体出动,只为这件事儿!!!

体娱   2024-11-11 07:04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脑子想一想
机械手就可以拿起饮料送到患者嘴边

手臂截肢的病人只要动动脑
就可以完成拿水杯、开门


曾几何时,在科幻作品中被反复描述的“意念操控”现如今已经走进现实——脑机接口是目前神经工程领域最活跃、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将人脑和外部设备建立起通信和控制通道,可以解决诸多医学难题。



11月9日至10日,2024脑科学与脑疾病学术年会暨2024年度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宣武)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2000余名来自中外脑科学与脑疾病领域的前沿专家、学者、医护工作者、科研人员齐聚一堂,围绕“脑创未来、科技赋能”的主题展开了热切的讨论与深入交流。脑机接口相关技术更是成为会议的核心议题。



脑血管高发

40岁及以上卒中患者破千万





随着人口老龄化、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有患者达1242万,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幸存者中,约75%留下后遗症、40%重度残疾。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专项任务—“健康中国 中风识别行动”进展及建设方案更新,未来将按照多部门协同、健康融入万策的指导思想,探索建立“中风识别+防治行动”工作机制。《中国神经疾病科研报告》也同期正式发布。


吉训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


目前,国家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遴选了全国38个区县地区经过1年多的试点建设,试点地区人群高血压、脑卒中等知晓率、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规范转诊(卒中急救地图)使用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脑卒中防治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


预防胜于治疗。然而,我国居民对卒中早期症状的认知度不高,全部警示症状知晓率仅为15.6%。仅有17.6%的人会在出现症状后立即呼叫120急救。


许多卒中患者未得到及时救治,往往会造成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后遗症。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脑机接口

能否成为脑血管疾病治疗新希望?





脑机接口技术的横空出世,或将为广大脑血管患者提供了康复的新路径。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脑卒中致残的局面,依然是医疗体系的沉重的负担,也是患者家属的万众期盼。创新科技能否像科幻小说中那样,帮助这些患者回归正常,正是脑机接口的初衷与梦想


你知道吗?


脑机接口技术的概念早在1973年,就由计算机科学教授雅克·维达尔首次提出。


此后,各国科研人员均在积极探索相关领域。1993年,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老鼠通过神经信号控制机械臂;2004年,首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实验成功,可操纵神经假肢;2016年,脑机接口技术成功让患者感受到了触感;2021年,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语言的实时解码;2023年10月,宣武医院进行全球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植入手术。


2009年,患者老杨因车祸导致颈椎截断,脊髓受损,四肢瘫痪。他的脊髓损伤是最严重的一级,意味着损伤部位以下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丧失。2023年10月,他参与了宣武医院和清华大学联合开展的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首例临床试验。


时隔1年,患者老杨不仅能够借助脑机接口实现脑控抓握,自主喝水吃饭,而且在上肢运动和感觉功能康复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赵国光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


全球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植入手术的患者康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接受手术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回归生活,这是一项重大创新。


脑机接口技术仍在萌芽期,尚未完全成熟。根据去年《自然》期刊发表的文章显示,全球植入不同路径的脑机接口手术只有67例,距离临床应用仍有一段距离。


据悉,早在2021年,脑机接口技术就已经可以通过运动想象控制脑脊接口,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


脑机接口技术

与普罗大众究竟有多远?





虽然已经取得了诸多突破性的成果,但是脑机接口技术距离大规模临床应用与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

魏鹏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成果转化办公室副主任


既往有的脑机接口设备体积较为庞大,植入后不太具备常规居家的条件。近年来,随着小型化植入技术的发展,我国已进入上市前临床小规模上人的阶段,大规模上市应用或将指日可待。


此外,目前脑机接口信号获取难度、精度也存在诸多限制,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复杂的电信号干扰。如何识别和解释脑电信号,让大脑理解各种信号的意义,也是亟需攻克的难题。此外,脑机接口技术在人机交互方面也相对单一,无法适应各种场景下的多元需求。


即便短时间能够逐一攻克上述技术难题,脑机接口技术仍存在许多伦理问题值得讨论与注意。


脑机接口

还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由于脑机接口设置可以帮助大脑与肢体重新建立联系,因此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表现十分亮眼,被视为脑科学和脑神经领域的科技曙光。


2022年左右,国内第一个脑机接口植入式的三期临床已通过癫痫患者发病前给予阻断性电刺激,实现了癫痫病的预测和治疗。


林一聪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除了能够治疗常见的脑卒中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之外,未来包括渐冻症、脊髓损伤等病症,都有望通过脑机接口相关技术得到改善。


脑机接口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更是探索脑科学的一个重要窗口。不仅在医疗领域脑机接口展现出强大的先进性,未来脑机接口还有望进入更多的生活化场景。


“意念”真能控制?

2011年4月12日,58岁的瘫痪女子哈钦森在脑机接口的帮助下用自己的“意念”控制机械假肢拿起一瓶咖啡送到自己面前,这被认为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通过“意念”来控制机器手臂实现了物品拿取和自我喂养等动作。


2017年4月19日,脸书公司展示了所研发的“脑机语音文本接口”,简称“意念打字”或“大脑打字”,即通过脑机接口设备让人可以仅仅通过默想自己说的话就能打字。


与技术飞速发展相对应的,脑机接口技术也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心的隐患,比如被入侵、感染病毒、被挟持控制等。


戴小川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研究员


脑机接口技术推广和应用普及过程中,技术安全性的优先级高于实用性


目前,我国的脑机接口技术在很多不同线路、路径上,已经走在了国际前列。


前不久,来自清华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研发团队联合开发了全球首个能够与生物神经网络无缝融合的“神经元拟态柔性神经电极”系列产品,推动了国内脑机接口领域发展以及前沿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科研进程。


如今,医学界正在上演脑机接口技术改写脑血管患者命运的新篇章,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意念取物”“看图绘画”在脑机接口技术的加持下,或将加速成为现实。

编辑 | 龙薇、马思遥(实习)

©央视财经中国好医生

央视财经中国好医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央视财经 中国好医生》栏目官方账号。 欢迎关注《央视财经 中国好医生》,这里有最新的诊疗技术,最及时的诊疗服务,最实用的健康宝典,你所需要的健康内容都在这里。关注我们,给你惊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