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专用账号:
01
前几天有读者向我咨询,说我的一个离婚纠纷的案件从年初立案到现在已经过去快一年了,法官也没通知开庭,这样符合常理吗?
我问他:你确定你的案子已经立上案了吗?如果是立上案的话,那么早就过了审限了。
读者开始抓耳挠腮,说:难道不是把材料交到窗口就是立上案吗?
我告诉读者当然不是这样,现在各地法院的操作都不是一样。有的法院会立一个调解字号的案号作为接收立案材料的标志,但是这个不等于立案受理,还可能会因为材料不全被打回来;还有许多法院会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一直排队。基本上就是谁催了再弄。
读者这才恍然大悟,赶紧跑到法院立案庭去再次询问了。
02
立不上案,这似乎成了现在司法环境一个很正常的状态。
尤其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案件量十分巨大。递交材料之后杳无音信似乎成了正常现象。
原因为何?案件量过大,员额法官过少,这种现实存在的矛盾短时间无法调和,所以拖着,成了一种“肯定不对、但也算不上错”的一种解决方案。
03
前两年刚入额的时候,每天都要计算着案子的审限,哪个快到期了、哪个要开庭了,但是等工作三两年之后,对于这些所谓的数据开始麻木了。
结案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收案的速度。
如果是一切是有尽头的,那么似乎努努力、加加班还能完成,但是当你意识到无论怎么加班,工作也做不完的时候,能做的也就只有放平心态,一点点完成了。
有的时候,看到媒体在宣传哪里的法官一年办了千八百件案子的时候,我内心除了吃惊,还有就是后怕。
真正在做法律的人都知道,每个案子都代表着两方的命运。
一年一千件案子,在审限之内立审结,处理了最少两千个诉讼主体的命运。
案子质量真的能够保证吗?
如果真的想踏踏实实的把案件事实查清,把裁判文书写的精准有力,到底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是否真的有人计算过?
04
员额制改革有不少受益者,不少法官乘着改革的东风拿到了更高的收入,更快的进入了职业快车道,走上领导岗位。
也有改革的牺牲者,那些优秀的法官助理被迫在助理的岗位停滞多年,满满的消耗着自己的青春、那些一线的牛马法官们望案兴叹,没有尽头、没有尽头。
但是,员额制改革中,或许最终的受害者,就是那些无奈之下走向法院的老百姓。
案件积压的恶果,最终还是由老百姓“买单”,老百姓成了冤大头。
案件处理效率越来越低,特别是民事案件,立案难、审理慢,诉前调解能拖几个月不带动静。
老百姓为打个官司得跑断腿,心里的火气蹭蹭地往上冒。
老百姓对司法的信心一天天被消耗殆尽。
可是老百姓哪里懂“员额制”,他们只盼着早点解决问题。
作者 / 墨 洒编辑 / 墨 洒 设计 / 墨 洒
法考专栏在公众号及墨洒学长(小红书、微博、今日头条)同步更新。
接投稿本公众号。
读者关注后私信领取《中国法院2022年度案例》。
法考专栏在公众号及墨洒学长(小红书、微博、今日头条)同步更新。
接投稿本公众号。
读者关注后私信领取《中国法院2022年度案例》。
诉讼实务
律师、法律工作者、法检工作人员共同学习交流的专业平台,专注于法律知识的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