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为法考专用账号:
前几天接访遇到了一个当事人,是属于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母亲。犯罪嫌疑人是一名高中生,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逮捕,一审判决已出,目前正处于二审上诉过程中。
我内心清楚,在审理过程中前来问询的当事人,目的其实很明确:要么是对一审判决不满意,希望给二审法官压力,希望有机会改判或者发还;要么是对一审判决满意,对方上诉,用这种信访的心态让二审法官不敢改判或者维持。
01
但是,这两种心态对法官而言其实都影响不大。
但从接待当事人的过程中,却能看得出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担忧。
工作人员领进来的是两个人,其中一个年轻些的应该是这位母亲的亲友阿兰,她负责向工作人员递交材料、阐述案情等等,而坐在一旁的孩子母亲则显得有些迟钝、目光呆滞。
后来听阿兰说,这位母亲现在已经有些精神失常了。
02
虽然这位母亲精神失常,但是当你真的跟她聊起这件事情的案情的时候,她会马上有了精气神,并且对案情的细节、对法条的记忆倒背如流、如数家珍,会让人很心酸:
我询问案件的案号,她能够轻松地背出案子的案号、开庭日期、裁判日期,并且孩子是什么时候出的事、什么时候被带走的都记得一清二楚,甚至可以说得清是上午下午。
03
因为墨洒对于刑事案子也不甚了解,所以只能询问一些当事人的疑点,试着帮她梳理。
当事人的母亲一下子就可以讲出来:
“我不认为我儿子是交通肇事罪,我儿子是紧急避险的状况导致的。当时我儿子是属于被他人追逐的情况下不得已拐弯才撞上摩托车的。当时有两辆车在身后追着我儿子的车。我儿子不加速开的话,我儿子就要被他们撞死了。“
“我不认为我儿子是主要责任。摩托车的驾驶人酒驾、无证驾驶、无牌驾驶、而且速度极快。我已经申请了行政诉求要求撤销这个交通事故认定书。”
“我不认为我儿子存在逃逸行为。我儿子在出现事故后根本就没有发现人被撞了,他当时跑到一家超市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儿子非常慌张,但是等他回去的时候准备救人的时候,人已经送进了医院、警察已经到场,时间只有不到30分钟。”
“我不认为死者与我儿子有直接关系。死者并不是在这次交通事故中死亡的,进入医院后他接受了长达一周的治疗,而且死者今年已经65周岁,身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我儿子并不严重的撞击根本不致死。”
“我们已经赔偿完毕并且取得了对方的谅解。”
04
孩子的母亲一下子说了好多,我都在认真的记录,但是却无力辩驳。
因为我似乎觉得这位母亲说的好像是蛮有道理的,但是又因为无知而不知所谓,只能耐心的听她说完。
“这些专业的知识,都是谁跟你讲的呀?”我终于忍不住了,向前询问。
“有一部分是我们律师向我普及的,更多的是我搜索网络、书籍发现的“母亲跟我说。
05
在跟这位母亲的交流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一位母亲对于孩子深深的爱,但是也确实能感受到教育的失败:
“你的孩子现在是啥状态?”
“现在处于羁押状态。“
“为什么没办理取保候审?”
“之前办理取保候审了,但是有一天她去他大姨家住,我突发心脏病,我儿子非常着急,但是他当时在他大姨家喝了些酒,但是也没管那么多,想开车来照顾我,结果在路上就被查酒驾的查到了,然后取保候审就被取消了。“
听到了这些,我大概能知道些什么了。
溺爱终究不是爱。
作者 / 墨 洒编辑 / 墨 洒 设计 / 墨 洒
法考专栏在公众号及墨洒学长(小红书、微博、今日头条)同步更新。
接投稿本公众号。
读者关注后私信领取《中国法院2022年度案例》。
法考专栏在公众号及墨洒学长(小红书、微博、今日头条)同步更新。
接投稿本公众号。
读者关注后私信领取《中国法院2022年度案例》。
诉讼实务
律师、法律工作者、法检工作人员共同学习交流的专业平台,专注于法律知识的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