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通常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儿童(发育)性三大类。原发性青光眼是主要的青光眼类型,在我国约占86.7%,其病因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是典型的眼科心身疾病,见于18岁及以上人群,一般系双侧性,但两眼的发病可有先有后,严重程度也不相同。
根据眼压升高时前房角的状态(关闭或开放),又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两大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正常的眼压值为10-21mmHg,青光眼大多数是由于眼压升高超过这一数值引起眼球后部的视神经逐步损伤而影响视力的一组疾病。
房水为充满前后房的透明液体,占眼内容积的4%,由睫状体上皮细胞产生,处于动态循环中,起到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维持眼压的作用。正常情况下,房水的产生与排出总是保持一个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一个稳定的眼压。
青光眼患者房水往往能正常产生,但排出通道因各种原因阻塞,动态平衡被破坏,眼内积存房水过多而引起眼压过高。若不及时治疗,长时间的高眼压会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神经萎缩,进而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对于许多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来说,一开始可能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发病隐匿,这是因为青光眼常常悄无声息地发展,慢慢地破坏视网膜的神经纤维,从周围视野开始逐渐影响中心视野,常常直到晚期,视功能遭受到严重损害时才发觉。但是,还有一种急性角闭型青光眼,其发作剧烈,症状明显,包括剧烈的眼部疼痛、头痛、突发的视力下降、眼睛发红、恶心、呕吐、流泪、角膜混浊以及在灯光周围看到彩色光晕等。
1.有青光眼家族遗传史的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具有遗传倾向,一般认为属多基因遗传;
2.远视患者、近视患者,特别是高度近视患者,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也高于正常人群,原因可能与高度近视患者眼轴拉长使巩膜和视神经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其对眼压的耐受性和抵抗力降低有关;
3.体检发现眼压高的人:不同眼压水平中开角型青光眼患病率不同,眼压水平越高则患病率越高;
4.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皮质类固醇可能影响小梁细胞的功能和细胞外基质的代谢;
5.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血流动力学或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常见的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压、心或脑血管中风病史、周围血管病、高粘血症、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偏头痛等原因可能与影响视乳头的血液灌注有关;
6.年龄:随年龄的增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4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明显增加;
7.解剖因素:眼轴短、前房较浅而晶状体较厚的人更易发生房角关闭;
8.其他危险因素:脾气暴躁、喜怒无常及易激动、过度疲劳、近距离用眼等可能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相关。
高危人群最好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
眼压升高是造成青光眼损害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治疗青光眼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眼压,把眼压降到对应一个目标值不再损伤视神经。每个青光眼患者的目标眼压值不尽相同,医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药物、激光、手术等治疗方法降低眼压。
如果采用药物控制眼压,需要终生用药,只要眼压得到控制,一般情况下不要随便更换药物,且每天需按时,按次数,按用药量,一次也不能少。而且需要定期到医院就诊测量眼压,以方便调整用药或者改变治疗方案。
一般而言,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首先采用降眼压眼药水或激光等手段降低眼压,当降眼压药物不能控制眼压时候,需要考虑手术降低眼压。
对于闭角型青光眼,一般先考虑手术降低眼压,当房角黏连闭合范围>180°、药物无法控制的眼压或视神经损伤较重者,应选择滤过性手术,即在眼球重新做一个房水引流通道引流房水,少数患者可通过破坏房水生成的办法降低眼压。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控制眼压,需要长期定期追踪检查。
预防青光眼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尤其是高龄、具有浅前房、窄房角解剖特征的人群,包括测量眼压和评估视神经的状况,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追踪青光眼的病程。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定期锻炼、健康饮食、戒烟,并控制其他某些可能增加眼压的状况(如高血压和糖尿病)也可以帮助预防青光眼的发展。
自媒体服务平台 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