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节选)》教学设计及专家评析

文摘   2024-12-17 23:48   江苏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周琼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验、图文赏析,品读翠翠人物形象,能够准确归纳出翠翠的形象特点。
2.借助时代背景,体悟生活环境,能够深刻理解并阐释出翠翠形象承载的作家追求与时代意义。
【课前准备】
梳理《边城(节选)》的情节,圈画描写翠翠的片段,并批注其形象特点及塑造手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民国时期的湘西,有个如诗如画的边陲小镇,生活着一位精灵般的少女翠翠,她是边城的一抹亮色,也是民国时期的一抹亮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田园牧歌式”的杰作——《边城(节选)》,感受翠翠的心灵世界,探寻她的情感秘密⋯⋯
二、读情境对话。品少女形象
PPT:对话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展示人物性格。可以袒露人物内心世界,也可以展现时代风貌。精彩的人物对话,可以产生“言近旨远”的效果。
课文节选内容有多处人物对话,体现了那个年代的本色人性。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对话,品悟翠翠的少女形象。
1.朗读翠翠与傩送的初次对话(第四章第12—24段),思考:面对陌生人提问时,翠翠是一周琼如何回答的?表现了她怎样的形象特点?明确:翠翠初遇陌生的傩送,面对傩送的提问,她耐心告知自己的底细,毫无戒备之心,体现了翠翠的善良真诚、单纯可爱等。
2.朗读祖孙之间的端午对话(第五章第11—16段),思考:翠翠面对亲人提问时,又是如何回答的?表现了她怎样的形象特点?明确:翠翠与爷爷对话简单直接,没有过多的修饰语,直率单纯,没有心机;当爷爷提到她和傩送之间的事情时,翠翠则表现得有些矜持和羞涩。
三、赏大鱼意象,析羞涩爱情
1.课文中出现了看似不经意却蕴含深意的“大鱼”意象。阅读文中写“大鱼”的四处情节,完成“翠翠表现”“心理特征⋯‘人物形象”填写。
提示: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人手。

(说明:表格中楷体字要求学生填写。)
2.下图是画家黄永玉给表叔沈从文的《边城》配的一幅木刻画——《翠翠与傩送》,再现的是翠翠与傩送初遇的场景。在《翠翠与傩送》中,画家有意突出了“大鱼”这一意象,“大鱼”比翠翠、傩送都大。结合文本思考:画家和作家都关注到了“大鱼”意象,那“大鱼”与翠翠有怎样的关联呢?

点拨:古人认为鱼在水中游弋、追逐等行为,是富有生命力的表现,是求偶行为的象征。
闻一多在《说鱼》一文中就通过对《诗经》《楚辞》、民间歌谣等诗词中“鱼”的意象分析,得出古代“鱼”是“匹偶”或者“情侣”的隐语。“大鱼”意象隐喻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婚姻的向往。
明确:“大鱼”不仅是绘画的艺术元素,更是沈从文、黄永玉对翠翠形象的深刻解读与精妙表达。大鱼在文中出现了四次,翠翠行为上也出现了四次变化,即由第一次的“轻骂”到第二次的“嗔怪”,再到第三次的“抿嘴笑”,最后到回忆时的“嗤笑”。这些行为的背后隐含着翠翠心理上的四次变化,即由开始的害羞恐慌到流露好感,再到情窦初开,最后到心有所属。由此可见,“大鱼”这一意象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连接着翠翠的内心世界,串联起翠翠羞涩爱情的点点滴滴,一步一步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之翠翠的形象愈加分明,情感也愈加清晰。
四、探一方水土。解翠翠原型
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国湘西72 l备课-设计边城是怎样的“一方水土”呢?请阅读文中相关环境描写,用关键词概括“这方水土”的特点。
点拨: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可以烘托氛围、暗示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社会环境描写可以展现时代背景、社会风俗、人伦关系等。我们可以从人物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所处的社会阶层、人际关系等方面来理解人物成长的影响因素。
示例1:“河水中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清澈的溪流、翠绿的山林宁静优美,翠翠在其中编织小生物、与黄狗嬉戏。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翠翠的天真无邪和富有童趣,烘托出她的纯真美好。
“这方水土”宁静优美,如诗如画。
示例2:端午节的龙舟比赛、捉鸭子比赛,热烈奔放,场面盛大;人们争相观看,激越又宽容⋯⋯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淳朴真诚、外热内和的民俗民风春风化雨般地滋润着翠翠的生长。她的善良真诚、天真美好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保持和强化的。
“这方水土”的民风淳朴真诚,外热内和。
追问:“这方水土”对翠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明确:古朴宁静的环境、淳朴和乐的民风孕育了翠翠善良真诚的人性美;而善良真诚的人性美反过来又印证了古朴和乐的风俗美。
2.阅读翠翠的三个原型——沈从文心中的“翠翠”的相关材料,思考:作者为何要塑造翠翠这一形象?
PPT:(1)泸溪县绒线铺的女孩。“我写《边城》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明慧温柔的品性,就从那绒线铺小女孩印象得来。”——《湘行散记·老伴》(2)青岛崂山看到的女子。“故事上的人物,万方数据一面从一年前在青岛崂山北九水所见的一个乡村女子,取得生活的必然⋯⋯”——《水云》(3)妻子张兆和。“一面就用身边黑脸长眉新妇作范本,取得性格上的朴素善良式样。”——《水云》
明确:《边城(节选)》塑造了天真活泼、善良纯朴、调皮聪慧且带有几分羞涩的翠翠这一少女形象。从人物原型看,沈从文将分散于湘西众多女子身上的明慧、温柔、朴素等美好特点巧妙融合在翠翠身上,这是作者长期思乡情结酝酿的结果。
追问:翠翠这一形象还寄托着作者怎样的理想呢?请结合下面材料进行说明。
PPT:
(1)1934年,沈从文回到阔别十多年的湘西故乡,看惯了大都市的尔虞我诈、世态炎凉,重新感受到故乡人身上保留的那种原始的人性美,也感受到了由于现代文明的侵入,湘西原始的人性美行将消失,于是创作了中篇小说《边城》。
(2)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隐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伏隐的悲痛也忽略了。
——《习作选集代序》
明确:在那个战乱频繁、人心惶惶的年代,沈从文通过翠翠这一形象,弘扬人情美,讴歌人性美,批判了世态炎凉、尔虞我诈的风气。
他希望巧借翠翠形象引导人们找回美好人性、重建民族品德,并在历史长河中为民国时代立一面镜像。从创作背景来看,善良纯真的翠翠是作者的美好寄托,如诗如画的湘西风俗是作者的理想家园。
五、展青春速写。悟时代镜像
1.青春的翠翠形象很鲜活。请结合第一章第6段的内容,用比喻或对偶句式为翠翠做个诗意解读。
PPT: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示例1: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一个纯爱至美的精灵。
示例2:话语机灵,独一份孝心给祖父;眼眸流转,空一片深情无处归。
示例3:守船摆渡,民风淳朴;痴情等待,青春自然。
2.回望翠翠,她已成民国镜像。新时代为什么要重新品读翠翠形象?明确:翠翠形象闪耀着民国时期自然淳朴的人性光辉,透露出民国时期含蓄执着的爱情追求,映照出民国时期对古朴和乐的诗意栖居的向往。翠翠从内到外焕发出美丽纯洁的光芒,如皎皎明月,照亮了民国时代,也照亮当今社会。她是中华民族纯真人性的象征,是新时代要传承的重要镜像。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我们需要像翠翠一样,守护纯真,不骄不躁,弘扬淳朴的人性之光;我们也需要像翠翠一样,保持真诚,与人为善,修补破裂的信任之墙;我们还要像翠翠一样,坚守初心,不偏不倚,校正偏航的人生之舵。时代的齿轮飞速运转,人性的光辉依旧闪亮。
六、课堂总结
通过品读翠翠形象、理解翠翠的精神风貌,我们领略了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古朴和乐的风俗美,更深刻感受到翠翠这一民国镜像的人性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和生活中,深入品味翠翠形象的独特魅力,汲取民族智慧和精神力量。
七、布置作业
沈从文借助《边城》中的人物传递人性的质朴鲜活,而鲁迅借《阿Q正传》再现现实人性的泯灭。两部作品都成书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什么沈从文和鲁迅作品中的人性差异那么大?课后阅读并思考。
附板书设计:

简评

依标设计:课堂教学的质量保障

张克中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沈从文的《边城(节选)》在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与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节选)》以及其他5篇作品一起构成了一个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单元,直接对应课程标准中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

      这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如下:

(1)精读代表性作家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至少选读10位现当代代表性作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方面的作品,大体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貌。
(2)关注当代文学创作动态,选读新近发表的有影响的作品及相关评论。
(3)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喜欢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撰写作品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4)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文学体裁,练习创作短篇作品。
根据我们对课程教学的一贯理解,这个单元教学完成后,要全部或部分实现其所对应的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如果实施单篇教学,每篇作品都应该承担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一部分。观察与理解周琼老师的《边城(节选)》教学设计,首先要基于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这个视角。
这篇教学设计共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能够归纳出翠翠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二是阐释翠翠所承载的作家追求与时代意义。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程学习的灵魂,目标不清晰、不恰当会对课程学习本身造成不利影响。本设计的两个教学目标有三个特点。1.目标定位准确。这两个教学目标都可以对标学习任务群学习目标(1)中对作家作品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的把握要求。2.目标表述清晰。一是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一是对人物形象所承载的时代意义的把握。3.目标设置的层次符合学习逻辑。本设计的教学目标1是实现教学目标2的基础。之所以特别指出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设计,是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基于教学经验制定的,这种基于经验的目标设定习惯可能万方数据会出现不准确、不清晰的现象。本设计的教学目标设定值得阅读者学习,依标设计可以让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有清晰的目的地。
生理解并解决这一问题。第一层级用“一方水土”解翠翠性格,“一方水土”中又分自然“水土”与人文“水土”。第二层级是作家心目中的“翠翠”来源,既有作家受家乡自然山水的滋养原因,又有作家对家乡风土人情的寄望与想象,同时还有作家个人漂泊在外的爱情生活对家乡移情的结
除了“导入”,这篇教学设计的整个流程共有六个部分,可以分为三大环节。“读情境对话,品少女形象”“赏大鱼意象,析羞涩爱情”,解决的是翠翠这个人物形象,指向教学目标1;“探 果。第三个层级是翠翠这个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作一方水土,解翠翠原型”“展青春速写,悟时代镜像”“课堂总结”,解决的是翠翠身上所承载家精神追求,在一个兵火连天、战乱频仍的时代,沈从文塑造这样一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第四个的作家追求和时代意义,指向教学目标2;“课层级是翠翠这个人物在今天阅读的意义。围绕一后作业”是一个精心设计,表面上看不同作品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实际上可以为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总结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发展概貌提供基础,从而实现学习任务群学习目标(1)的完整要求。
个人物形象,借助四个层级递进的内容研习,设计中的教学目标2就可以实现。
当然,这篇教学设计仍然有提升的空间,比如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空间的预留、过程的完整要求。性评价的设计、个别地方教师过度介入等。这
值得阅读者关注的还有教学设计中学习过程的层级进阶。以第二个学习环节“探一方水土,些方面也是许多教师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由这篇设计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依据课标进行解翠翠原型”“展青春速写,悟时代镜像⋯‘课堂 教学设计,可以让学习目标和整体学习层级的总结”揭示作品形象所寄寓的作家追求和时代意义为例,设计者用三个学习板块、四个层级让学进阶过程更清晰,更有课堂学习的质量保障。

中学语文教学文摘
推荐各年级课文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视频及其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