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课例 《登泰山记》教学实录
文摘
2024-12-20 23:03
江苏
荣誉档案:本课荣获 2023 年兰州市中小学第四届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第一名。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是散文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这一任务群的主要学习目标与内容是:精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能根据不同文学体裁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和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学习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要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还要反复涵泳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初设的教学目标是:1. 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泰山日出的方法,体会作者登山的艰难和登上山顶之后所见到的雄浑开阔的景象。2. 学习以审美的眼光观照自然,从景物意象、移步换景等方面感受泰山之伟观。学习作者在细节特征的刻画中侧面烘托对泰山的大印象,理解并体味泰山绝顶的日出在经历风雪之后壮丽2024.7-8 • 呈现,含有姚鼐对人生不断攀登以历绝美的感悟,强化对散文的认识深度。3. 感受作者在自然中安顿自我,获得物我相融、神与物契的精神境界。领略自古以来文人在山水自然中安顿自我的文化传统,并能以审美的眼光观照生活中的自然景物,获得情感的慰藉、灵魂的诗意和精神的超越。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姚鼐的《登泰山记》,很巧的是,昨天泰山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泰山的雪后美景(投影照片,略)。看完了图片,同学们对雪后泰山之景有什么感觉?师: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是不是?这场雪后,泰山景区公众号发起了“探寻姚鼐登顶路,追慕古人悟幽怀”为主题的旅游攻略征集活动,包括路线规划、景观推荐、人文阐释……请同学们在《登泰山记》学习基础上完成公众号相关内容的撰写。师:我们先熟悉课文,完成公众号的第一个任务——梳理出姚鼐的登山路线图。先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按照下面朗读评价表中的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师:昨天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画出姚鼐的登山路线图,这些是同学们的作品,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投影学生作品,略。)同学们都很认真地画了姚鼐的登山路线,下面有请一位同学来解读自己的作品,看看在这幅作品中姚鼐是怎么登山的。生:姚鼐是在乾隆三十九年的十二月,从京城出发,途径齐河、长清,随后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界限,到达泰安。从南边的山脚登山,道路都是用石板砌成的台阶,泰山有三谷,姚鼐选择的是顺着中谷进去,翻过中岭,顺着西边的山谷走,走到山巅到达日观亭。师:感谢这位同学的解读分享,我们给他一点掌声好不好?我们从刚才同学的讲述中会发现,姚鼐走的这条路与古人通常登山的路线有什么不同?请用课文中的话告诉我。生:“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师:姚鼐登山的路线和古人一样吗?他走的是一条什么路?师:好的,我们先明确这一点,姚鼐走的是一条不同寻常的登山路。接下来我们根据刚才同学绘制的登山路线图完成第二个任务。重点研习第三自然段,试着以泰山日出的时间顺序用“×××× 图”的格式命名作者为我们呈现了哪几幅泰山胜景,推荐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并描述景物特点,写在你的学习任务单上面。师:好的,我们一起来看,同学们命名了“坐待日出图”“云雾缭绕图”“云天一线图”“壮观日出图”“回视诸峰图”,你最喜欢哪幅图?生:我最喜欢“壮观日出图”,它为我们呈现出了日出时绚丽的色彩,天空被朝霞染红,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师:同学们命名的泰山的这些美景真是令人神往。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姚鼐除了看到泰山胜景,在课文中还多次写到了哪种景象?师:是的,姚鼐在风雪中自京师来到了泰安,在风雪中爬泰山,在风雪中等到了日出,最后在风雪中欣赏泰山美景。这些都是姚鼐看到的自然风雪。师:前面说过,姚鼐登山的路线与古人不同,其实登山的时间也与众不同,是哪一天?师:我们一起思考,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姚鼐选择了在风雪中登泰山,这又是一个不同寻常之处,为什么呢?老师给大家补充学习支架,我们一起来看,在这次登山之前,姚鼐的人生经历了什么?师:我们能否从学习支架一中提炼出几个关键词?他的人生正在遭遇着什么?师:没错,此时的姚鼐经历了政治风雪。他被自然的风雪、人生的风雪、政治的风雪包围了。在这次不同寻常的登山中,到底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情趣呢?他的老师刘大櫆得知了他这次登山经历后写了这样一段话(投影:“道过泰安,……想见隐君子之高风。”)。我们现在完成下面这个表格剩余的部分,我请同学们来回答。生:姚鼐登山时间的不同寻常之处是除夕前夜冒雪登山,表现出他的不同于世俗,内心有自己的坚守,坚定无畏。生:登山路线不循古人不走寻常路,展现出他的坚持自我。生:登山所见泰山奇景,有岱祠,碧霞元君祠,古刻……他表现出来的君子之高风是对未来满怀希望。师:谢谢同学们的回答。我们思考一下,姚鼐这次不同寻常的登山,到底是去探寻什么呢?生:姚鼐把泰山看作知己,他去那里是放松自己思考未来。生:泰山不仅仅是山,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姚鼐去泰山那里是要寻找支撑和力量。师:同学们的回答很有深度。是的,姚鼐不是去看泰山的雪后初霁,不是去看云蒸霞蔚,这些是你我这些普通人都可以看到的眼前之景。姚鼐作为一个失意的政治家,一位满腹经纶的学者,他要去看的是沉淀在泰山身上伟大的文化品格,他要去看的是泰山象征的君子之风。所以,这一天的姚鼐,他登的不是泰山最高峰,他要登顶的是自己心中的最高峰。他要把自己遭遇的风雪寄托在泰山身上,让精神在泰山得到升华,让心灵在泰山得到慰藉。师:同学们,这个单元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姚鼐是在泰山获得了启迪和心灵的栖息,那你还会想到谁?生:朱自清,他在心里颇不宁静的时候去了荷塘,那里是他精神的避难所,他在那里获得了暂时的宁静,找到了精神的慰藉。生:我想到了史铁生,他在人生遭遇变故后,在地坛走出了困境,重塑了自我。师:是的,他们和姚鼐一样,都是在人生遭遇困境的时候,把自我安顿于自然之中,获得了情感的慰藉、灵魂的诗意和精神的超越。斑驳颓圮的地坛,给了史铁生生命的启迪,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气;苏轼在“变”与“不变”中,发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慨叹;泰山绝顶的日出在经历风雪之后壮丽呈现,让姚鼐对人生有了不断攀登以历绝美的感悟。生:他们都在自然中寻找到了情感的慰藉,让心灵得到了安顿。师:是的,中国文人善于以审美的眼光观照生活中的自然景物,从而获得情感的慰藉、灵魂的诗意和精神的超越。你还能想到谁?给大家几个关键词——自然,情感,生命,感悟,写一段 50~100 字的随笔。生:我写的是朱自清。朱自清在孤独中走向清华园,看着满池的荷花荷叶,以及月光照射下的荷塘,路旁有袅娜的杨柳的陪衬,他的心灵在自然中得到了治愈,情感得到了慰藉,他终于找到了心中的那份宁静。生:我写的是苏轼。苏轼在与友人游玩山水之时天空突然下起淅沥小雨,在场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哀怨之情,唯独苏轼不觉,坦然接受眼前的一切。苏轼遭遇了“乌台诗案”,被人排挤受到冷落,却依旧沉着冷静,在追寻自我中不断成熟进步。我们要学习苏轼,面对高中的学习压力,面对生活中的困境,“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师:这几位同学写得都不错,这就是中国文人带给我们的启迪,给予我们的力量。中国的自然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当自然山水遇见中国文人,山水也就拥有了生命。这是自古而今的民族审美心理,从苏轼到姚鼐到朱自清到史铁生,再到我到你们,千古同情理,代代永相传。就像刚才同学写到的,它一直在“治愈”着我们,让我们在生活中充满诗意地前行。总结:民族审美心,千古同情理师:现在我们齐读第一段。(生读。)同学们告诉我,姚鼐有没有被风雪困得步履维艰?师:是的,姚鼐从风雪中突围了出来。我们也要从生活的不如意当中,从生活的风雪中,学会安顿心灵,学会突围。师:课后我们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以“探寻姚鼐登顶路,追慕古人悟幽怀”为主题的旅游攻略的设计与撰写,并投稿给泰山景区公众号。好的,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描写登山的艰难和登上山顶之后所见到的雄浑开阔的景象;学习作者在细节特征的刻画中侧面烘托对泰山的大印象;理解并体味泰山绝顶的日出在经历风雪之后的壮丽呈现,包含了姚鼐对人生不断攀登以历绝美的感悟,深化对文本的认识。最后一点对高一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联系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其他篇目进行了整体引导,目的是让学生体味其中共同的民族审美情趣。预设的教学难点是领略自古以来文人在山水自然中安顿心灵的文化传统,并能以审美的眼光观照生活中的自然景物,进而获得情感的慰藉、灵魂的诗意和精神的超越。最后基于单元教学目标,串联单元内其他文本,让学生在整合思考后进行写作练习,这样就做到了真正的读写融合,也较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