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

文摘   2025-01-05 21:59   江苏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题共6个小题,共29分)
1.(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玉不,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知识是每个人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打深☐打牢的积石。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cān化的知识。需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_____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改正文中一个错别字。
玉不     
快cā     
   改为      
(2)文中方框处应填写的正确标点是      
(3)下列各句填入“_____”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激发出来。
B.只有充分激发出来,才能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C.既然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就能充分激发。
D.因为充分激发出来,所以才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2.(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它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
B.《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西游记》中的唐僧既有迂腐有时不辨别忠奸等缺点,又有信念坚定,仁慈善良等优点。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良好的心态是我们能否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关键。
B.通过《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
C.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
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医务工作者们小心翼翼地看护着他们,生怕让他们再次受伤。
B.看到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依然战斗在抗“疫”一线,大家都肃然起敬
C.看着熊宝宝一天天快乐长大,小朋友们都忍俊不禁
D.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见异思迁
5.(10分)古诗文默写赏析。
(1)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3)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4)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借自然景物变化揭示哲理的句子是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明月人格化,抒发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的句是           
6.(4分)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是这首小令的      ,“秋思”是      
(2)下列对该曲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
B.曲中凄凉与温馨的景象交织,催发了游子的感触。
C.曲中“古道西风瘦马”与“断肠人”等词句表明了游子漂泊之苦。
D.本曲表达了游子的吟秋情怀,写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
7.(4分)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
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     ;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二、综合实践与口语交际
8.(4分)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各题。
(1)为了鼓励同学们参与活动,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一个。
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二:举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活动三:     
三、阅读理解与分析(35分)
10.(12分)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各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不亦     
人不知而不     
吾日三吾身     
     
(2)翻译下列句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11.(10分)阅读课文选段。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的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只短棒_____起一大片竹筛来,下面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的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动词,并说说所填动词和划线动词的作用。
(2)所选文段中,详写了冬天百草园的活动——捕鸟,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捕鸟的情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3)本段的中心是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却写了百草园的无味,这是什么写法?
12.(5分)阅读“铁杵磨针”,回答问题。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磨铁杵,问之,曰:“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方      
欲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说说这个故事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13.(8分)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3)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我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四、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14.(50分)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她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性……
请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回首岁月,品味生活,童年的快乐多了一份色彩,妈妈的唠叨多了一份温馨,老师的批评多了一份关爱……这一切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请以“     伴我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文章内容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题共6个小题,共29分)
1.(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玉不,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知识是每个人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打深☐打牢的积石。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cān化的知识。需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_____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改正文中一个错别字。
玉不 zhuó 
快cā 餐 
 积 改为  基 
(2)文中方框处应填写的正确标点是  顿号 
(3)下列各句填入“_____”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激发出来。
B.只有充分激发出来,才能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C.既然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就能充分激发。
D.因为充分激发出来,所以才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玉不琢”中的“琢”读作“zhuó”,“快cān”写作“快餐”,“积石”应为“基石”。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打深”“打牢”是句子内部并列的定语,二者之间用顿号分隔。
(3)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横线处的语句处在语段结尾,应该填一个总括性的语句。联系语段内容“人不学,不知义”“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可知,用“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激发出来”来总结是恰当的。
故选:A。
【解答】答案:
(1)zhuó;餐;积;基。
(2)顿号
(3)A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它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
B.《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西游记》中的唐僧既有迂腐有时不辨别忠奸等缺点,又有信念坚定,仁慈善良等优点。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解答】ACD.正确;
B.有误,《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不是“南宋”。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良好的心态是我们能否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关键。
B.通过《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
C.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
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一面对两面,可去掉“能否”;
B.有误,缺主语,可去掉“通过”或“使”;
C.正确;
D.有误,句式杂糅,可去掉“因为”或“的原因”。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医务工作者们小心翼翼地看护着他们,生怕让他们再次受伤。
B.看到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依然战斗在抗“疫”一线,大家都肃然起敬
C.看着熊宝宝一天天快乐长大,小朋友们都忍俊不禁
D.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见异思迁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发笑。本句使用与语境不符。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5.(10分)古诗文默写赏析。
(1)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3)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4)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借自然景物变化揭示哲理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明月人格化,抒发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的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水何澹澹(注意“澹澹”的书写)
(2)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碧霄”的书写)
(3)却话巴山夜雨时
(4)夜阑卧听风吹雨(注意“阑”的书写)
(5)岐王宅里寻常见(注意“岐”的书写)
(6)不知何处吹芦管
(7)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注意“残”的书写)
(8)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
【点评】默写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时不能写错别字。
6.(4分)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是这首小令的  曲牌名 ,“秋思”是  题目 
(2)下列对该曲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
B.曲中凄凉与温馨的景象交织,催发了游子的感触。
C.曲中“古道西风瘦马”与“断肠人”等词句表明了游子漂泊之苦。
D.本曲表达了游子的吟秋情怀,写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
【分析】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常识积累。“天净沙”是这首小令的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2)本题考查诗句内容和内涵。
ABC.正确。
D.有误,“本曲表达了游子的吟秋情怀”错误,本曲表现的是游子的思乡之情。
故选:D。
答案:
(1)曲牌名 题目
(2)D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7.(4分)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
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 长妈妈 ;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藤野先生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C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分析】《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识记名著人物。结合掌握的知识可知,“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是长妈妈,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是藤野先生。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结合掌握的知识可知,《朝花夕拾》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据此可知,《故乡》不属于《朝花夕拾》。
故选:C。
答案:
长妈妈,藤野先生。
C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二、综合实践与口语交际
8.(4分)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各题。
(1)为了鼓励同学们参与活动,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一个。
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二:举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活动三: 举办“名著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围绕“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来写,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得体,有宣传性即可。例如:读好书,塑造精彩人生。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形式。首先应明确活动的主题和目的,然后选择切合实际的活动形式。本题设计活动形式要围绕“少年正是读书时”这一主题。例如:举行“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举行诵读技巧分享会等等。
【解答】答案:
(1)示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读书,我快乐。
(2)示例:举办“名著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三、阅读理解与分析(35分)
10.(12分)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各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不亦 通“悦”,愉快 
人不知而不 生气,发怒 
吾日三吾身 反省 
 超过 
(2)翻译下列句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 一是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二是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三是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行。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自身 的修养。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分析】译文:
(1)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句意为:不是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
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愠:生气,发怒。
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
句意为:不越出规矩。逾:越过,超过。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朋:志同道合的人;乐:高兴,快乐。句子翻译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句子翻译为: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吾日三省吾身”这一章从 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行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自身 的修养。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解答。答题时先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进行简单阐述即可。
答案:
(1)通“悦”,愉快 生气,发怒自我检查、反省越过,超过
(2)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一是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二是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三是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行。自身的修养。
(4)答案示例: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因为人不能为完人,多少会有一些缺点,我们只有每天反省,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
【点评】文言实词“贤”的用法:
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
如此其贤(有才能)
文言实词“信”的用法: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实)
谓为信然(确实)
岂信然邪(确实)
欲信大义于天下(shēn通“伸”,伸张)
11.(10分)阅读课文选段。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的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只短棒_____起一大片竹筛来,下面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的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动词,并说说所填动词和划线动词的作用。
(2)所选文段中,详写了冬天百草园的活动——捕鸟,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捕鸟的情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3)本段的中心是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却写了百草园的无味,这是什么写法?
【分析】语段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
【解答】(1)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段内容,根据记忆直接填写动词即可,从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语言的生动性来解答动词的作用。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抓住题目中提示的答点“哪些方面写了捕鸟”,梳理文内容,抓住描写的语句来分析,从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来分析描写的作用。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述。为了表现赞同的态度与情感而先从其反面写起,这种方法叫欲扬先抑,本段就是采用这种写法,从衬托冬天百园的趣味来解答。
答案:
(1)(支)(撒)(系)牵)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和乐趣。
(2)作者从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写了捕鸟的情况。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了冬天的百草园依然乐趣无穷。
(3)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以百草园冬天的无味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点评】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12.(5分)阅读“铁杵磨针”,回答问题。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磨铁杵,问之,曰:“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方  正在 
欲  想要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说说这个故事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分析】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翻译。
逢老媪磨方铁杵句意:见到一个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方,正在;
欲作针句意: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欲,想要。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感,被感动;还,回去;卒,完成。
句意: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文章通过李白和老妇人的对话以及后来李白取得的成就,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用成语概括可以用“持之以恒”。
答案:
(1)正在;
想要。
(2)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3)持之以恒的启示,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同时对于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在翻译文言文基础上体会作者写文章的写作手法。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多读。同时也要加强诗歌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写作背景,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都要学会鉴赏。
13.(8分)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 
 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3)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我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分析】本文以倒叙的方式,叙述了有关母亲送我离去的三件事,表达母亲对我的不舍与关爱。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写周末从母亲那里离去,她满眼不舍的送我走到很远;第二部分(49),回忆那年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送我离开小区,让我明白了母亲对我的万般不舍;第三部分(1015),回忆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深重。
【解答】(1)本题考查事件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本文是以倒叙的方式写作,按时间顺序,第件事是: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第件事是: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一定要注意事件之间的时间顺序,不能填错。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的三件事,都写了母亲对孩子离去的不舍,表现母亲是一位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母亲;母亲虽然对孩子的离去很是不舍,但她并没有向孩子提出留下或是同居的要求,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明事理,懂得替孩子着想的母亲。据此整理出答案。
(3)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时讲明“才”的表达效果,进行删与不删的比较即可。“才”说明母亲目送的时间很长,这样能真切的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如果删去,则过于平淡。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理解句意,进行合理分析即可。“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意思是说,雨天里我被淋湿了,但是比淋湿更难受的是母亲,因为她会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而自责。作者用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说明,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深。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分析,突出母爱即可。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要结合两次流泪的语境,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并分别进行简单的分析。结合语境来看,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都是为知晓母亲对自己的不舍而流泪,为母亲的孤单而流泪,也为母亲对自己的理解、关爱而感动。
答案:
(1)去年秋天(1分),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1分)
这个周末(1分),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1分)
(2)概括人物形象的2分,具体分析内容得2分。
示例一: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2分),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2分)
示例二: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2分),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2分)。
(3)讲明“才”的表达效果(1分),进行删与不删的比较(1分)
示例一:“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1分),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1分)
示例二:“才”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是,一面下楼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他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
理解句意1分,合理分析1
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 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
示例三: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4)能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各1分,分别进行分析各1
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2分),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2分)
【点评】本阅读第(2)题是记叙文阅读的典型题,人物形象的分析答题方法:
1、结合对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
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
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四、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14.(50分)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她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性……
请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分析】【审题立意】找准文题中的关键词人称“我”而不是你和她,“最欣赏”写出我为什么最喜欢,“一个人”文中可以写多个人,但必须集中笔力写一个人,其他人物是对比衬托的作用。
【思路点拨】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一到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有两至三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这两类文字不能少于全文三分之二。“人”可以写身边的人;父母、老师等,也可跨越历史,写古代和文学作品中的人:李白、岳飞等。
【误区指南】作文的写作要求比较宽泛,只要围绕我最欣赏的一个人来写即可,写作自由度较大,但本作文也有一个写作要求:不得围绕我最欣赏的一个人空发议论,我们写作文时要注意这一点。
【细节描写】欣赏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文章中一定要有大段的心理细节刻画,各种细节描写方式都可以酌情使用。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太适合写议论文。
【解答】【例文】
我最欣赏的一个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段话出自苏轼的《留侯论》,它的大意是:古时候被称作豪杰的人,一定具有一般人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高远。
《留侯论》一文说的是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的谋士张良。
  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和显赫荣耀的地位,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他结交刺客,在秦始皇必经之路上埋伏等待,想要击杀他,未遂,被悬榜通缉,不得不埋名隐姓,逃难到他处。
  一天,张良在桥边散步时,遇见一位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他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踢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忍着心中的不满,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还是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大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5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时分,张良便匆匆赶到桥上。谁知老人已经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5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又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于是老者送给他一本书﹣﹣《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深受刘邦的器重和信赖,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的“智囊”。
  不能忍的张良刺秦失败,命悬于丝;在学会忍耐后,他才发挥出了自己真正的才干。
  我也是个无法忍耐的人,如果有人说我一句坏话,我定会反说他两句;如果有人打我一下,我也绝对不会客气。但是自从读到这一篇《留侯论》后,我才明白:忍耐不是软弱,乃是大度;忍耐并非投降,而是胜利。
  其实,人无完人,审视一下自己,我们就没有理由对周围的一切都那么苛刻。一个人的成熟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他的忍耐程度。学会忍耐,会让生活更加轻松;学会忍耐,我们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学会忍耐,我们不会再为小事烦恼。
  忍耐,是在等待一个机会,是在积蓄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忍受别人异样的目光,还有没来由的猜测,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并毫不动摇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直到我们成功的那一刻,让所有人为我们鼓掌。
【点评】【例文点评】一看到“我最欣赏的一个人”这个题目,大多数同学会搜肠刮肚的从身边的事写起,写的人也会是身边的人,情节也大同小异,而这篇文章的格局却让我们感到新鲜和敬佩,作者把眼光对准古代,写了张良的故事,并深入探讨了忍耐的重要性,令人耳目一新。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回首岁月,品味生活,童年的快乐多了一份色彩,妈妈的唠叨多了一份温馨,老师的批评多了一份关爱……这一切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请以“ 国学经典 伴我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文章内容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也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作文形式,它容易让考生寻找到写作思路,但想写好它,却有点难度,写此类作文时,我们应该多思考,既能打开思路,也要围绕题目来写,做到不跑题的基本要求。
【审题立意】题目是xx伴我行,里面有几个关键词语:xx、伴我、行。所以写作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必须为“xx”,不能是其他的东西;二是把握好重点,“xx”和“行”是题眼,要注意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那些xx给“我”的成长带来些什么影响;三是要注意叙述的角色,成长的主体是“我”,必须用第一人称叙述。
【思路点拨】要合理选择材料,一要着眼于“xx”;二要着眼于“思想”,要从xx中提炼出一种观点、思想,而且是积极向上、格调高昂、催人奋进的主题;三是要着眼于“经历”,要选用自己成长历程中深有影响的人物、事例,也就是说写出这些课文给自己带来了哪些教益。
【形式创新】在形式上,可以采用日记体、书信体等。
【文体选择】在体裁上,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解答】【例文】
国学经典伴我行
国学经典传承着悠悠古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记载了神州大地上下五千年的知识精髓,它为炎黄子孙书写出最为骄傲的一笔。在我还对周围一切都懵懂无知的时候,妈妈就常在我耳边经常诵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稍懂事时,妈妈又给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从此以后我便深深地爱上了国学经典。
  先前我是个慢性子的小女孩,每次做作业时不紧不慢的,甚至边做边玩,妈妈的唠叨声和爷爷的教诲声不绝于耳,成为我学习、做作业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那时的我不但没有改进,反而觉得非常反感。自从暑假妈妈陪我重温了《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诵读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错得多么的厉害。《论语》里有一句:“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深的触动了我,它告诉我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仅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只有两样具备,才能取得好成绩。现在我做作业时,刚想偷懒,就会想起《论语》的这句话,马上收起了玩心,专心做作业,它为我敲响学习的警钟,时刻萦绕在我耳边伴我成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尽可能的帮妈妈做点我力所能及的家务。下班后,我拿出我的“秘密工具”﹣捶背沙铲,给辛苦了一天的妈妈捶背…《三字经》里不是说过“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吗!何况自从我得了“过敏性咳嗽”以来,妈妈每天晚上没睡几个小时,还怕咳嗽耽误了我的学习,每天晚上抽出时间给我辅导功课,并鼓励我注意身体和学习两不误,妈妈还要上班,虽然累,却没有一丝怨言。我的生命、智慧…都是父母给予的,难道我不应该孝顺他们吗?
  国学经典诵读,我爱您。你不但给我学习、生活带来了帮助,还让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您是我生命里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未来的路就算再崎岖坎坷,我也会迎难而上,我相信您会温暖我一辈子的。
【点评】【例文点评】这是一篇记叙文。本文以国学经典为出发点,文章中很多优美的诗句,体现出作者国学的底蕴,充分肯定了国学的重要作用,是一篇不错的例文。



中学语文教学文摘
推荐各年级课文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视频及其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