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的全球漫游史

文摘   2024-10-30 07:02   北京  
撰文 / 张箭




传奇般的咖啡起源:

来自非洲与阿拉伯的礼物


咖啡树和咖啡食用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非洲东部的文明古国埃塞俄比亚。在咖啡的发现史上,有一个神奇的故事非常流行。

很久很久以前,埃塞尔比亚西南部咖法(Keffa)地区的牧羊少年卡尔迪有一次赶羊经过一片树林时,他的山羊顺势啃食路边大型灌木丛上比红枣稍大的红果子。卡迪尔无意中发现,山羊吃了红果子后异常兴奋,即使是老山羊也像小山羊一样奔跑跳跃。牧羊少年觉得奇怪,便也摘下一些果实品尝,自己也变得非常兴奋、精神,不由得手舞足蹈起来。咖啡(果可食用并能提神)就这样被人发现了。



黑色蜜汁的诱惑与禁止:

中国和土耳其的促进



咖啡在阿拉伯地区的饮用、栽培、发展还与中国明初的郑和下西洋有关。郑和1405~1433年下西洋期间,宝船队及其分䑸多次造访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沿岸的阿拉伯各国,包括也门。下洋官兵、水手、士人携带茶、饮茶、售茶,把中国的“国饮”茶文化带到阿拉伯世界。

中国人的茶叶、茶具和饮茶嗜好给穆斯林们以启示:原来提神的饮料也可以成为日常生活消费品。这一认识加速了咖啡的普及,促使咖啡从宗教性的神饮、医生病人用的药饮发展转变为大众性的休闲饮料。


以前阿拉伯人制作的咖啡饮料奥伊希尔(Oishr)只利用了咖啡的果肉部分,而把味道更好的种子(果核)咖啡豆丢弃了;或者将咖啡果肉干燥后再压碎,然后与油脂混合制成球状食用;或者将其果皮与青豆混合,使之发酵酿酒饮用。阿拉伯人的传统终于在土耳其人这里得到创新。

16世纪初至上半叶,土耳其人入主阿拉伯地区后,开始收集利用那些被废弃的咖啡豆,将其晒干、焙炒、磨碎,再用水煮成汁饮用,并加糖,从此形成近代饮食咖啡的基本方式,在土耳其境内出现的首批咖啡馆便是用这种新型饮料招徕款待顾客的。



与此同时,土耳其人还大量出口咖啡果实赚钱赢利。为了垄断咖啡生产,土耳其人严禁生豆和咖啡苗、咖啡枝条出口,规定出口的咖啡果、咖啡豆必须经过沸水煮,或者焙炒,或者把咖啡豆(比蚕豆稍小)的皮剥掉,使之不能发芽。土耳以这种严厉的检查手段垄断了咖啡生产、销售达一百多年。


传遍寰宇与咖啡馆文化勃兴


欧洲人接触到咖啡饮料后,便很快喜欢上了。商人和资产者更垂涎于咖啡带来的商机和利润。但是在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或其他任何帝国对奥斯曼土耳其还不具有军事优势,无法采取军事暴力手段来夺取咖啡苗。面对土耳其的严厉控制政策,人们只好设法去“偷”,从而演绎出咖啡外传的诸多趣事。



1616年,荷兰人从也门摩卡港躲过土耳其的严格检查,偷运出一株咖啡树苗,他们驾船驶过葡萄牙人开辟的新航路,途经阿拉伯海、印度洋、大西洋、英吉利海峡绕道回国。但欧洲的气候水土不适合热带亚热带植物咖啡树的生长,荷兰人只好把它作为实验树栽培在暖房里。

1656年荷兰入侵锡兰(斯里兰卡),两年后在锡兰岛上进行咖啡树苗的大田种植并获成功;又于1619年侵占印尼爪哇岛的雅加达,把它改名为巴达维亚,并于1696年从印度西南部沿海的马拉巴尔(Malabar)地区运进咖啡树苗和种子栽种在巴达维亚的种植园,经过一点波折后终获成功,并很快获益赢利。



 咖啡入华:从“黑酒”到“嗑肥”


从语言文字上看,《康熙字典》既无“咖”字,又无“啡”字,更无“咖啡”一词,可知清初中国人尚未接触到咖啡。最初Coffee的中文译名肯定不统一,例如“嗑肥”等,而且不排除被音译成其他词汇的可能性。不过,今日汉语之正式名称“咖啡”应出于日本“珈琲”。




咖啡饮用习惯、咖啡种植和咖啡馆等在中国传开后,也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咖啡饮食文化,并流行起了“美酒加咖啡,一杯又一杯”这样的通俗歌曲,有的家庭也备上了咖啡杯盘和速溶咖啡饮料。可以相信,未来咖啡馆、咖啡饮、咖啡文化会在中国进一步发展、普及、繁荣。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3.08月刊

了解更多精彩选题,欢迎点击本封面订阅文明杂志


公众号|大美V视

dameimv2017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购买最新《文明》杂志 




 点击购买 

《北京中轴线 · 人文大时空》特刊 




 点击购买 

《中华文明的瑰宝 · 中国世界遗产》特刊 


 点击下图订阅2024全年杂志




 点击下图购买 

“国际传播力”培训学习高端读本




 点击下图购买 

“奥林匹克文化”系列珍藏特刊



《文明》杂志淘宝店订阅

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

https://shop177692594.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


大美V视
领略包罗万象之文明,勾勒大千世界之百态,聆听天地自然之回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