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纱丽:“一块布”的旺盛生命力

文摘   2024-10-29 07:04   北京  

撰文/王珩





   缠 绕 在 身 上 的 历 史  



印度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蒙古利亚人(黄种人,亦称亚美人种)、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等人种,其中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构成了现今印度人口的绝大部分,一般意义上的印度人通常特指他们。

印度女性的传统服饰有三大类,纱丽、旁遮普服(Punjabi Suit,也称旁遮比服)和楞哈礼服 (Lehnga Choli),其中纱丽和旁遮普服为日常服饰,而作为印度服饰文化的国粹,纱丽逾千年仍是印度女性的主流服饰。除了印度,在尼泊尔、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等南亚诸国也将其视为传统服饰。



纱丽(Sari或Saree),梵语意思简洁明了,“一块布”。的确,说是衣服不如说是一块很长的布匹,且没有经过裁剪和针线缝制的处理。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三面环海,一年四季全境炎热,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纱丽讲究的轻薄飘逸既便于透气,又可以遮挡灼热阳光的直射。

虽然只是一块布,但纱丽蕴含的强大的包容性和鲜活生命力不可小觑。它可通过多达百种的方法,依照不同身体形态缠绕包裹,不论高矮胖瘦,都能自然形成独属于个人的印记,风姿各异,也许这也是为何无数人对其盛赞有加,称之为“能裹住女性所有美态的服饰”。


  南亚风韵,印度服饰的一首诗 



纱丽一般长约4至9米,宽约2米,纱丽布料包括传统的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包缠式和悬垂式是平面剪裁的基本手法,悬垂式又分为前开式和贯头式。穿戴一套完整的纱丽还包括胸衣和衬裙,共三件套,胸衣也称“杰穆帕尔”(Jim Poole),为短小的贴身短衣,可以是无袖,也可以是短袖,领口设计风格不一,视喜好而定;衬裙“贝蒂戈尔”(Beidigeer)则是普通薄棉布,长及地面,不露出脚趾。合适的裙长除了显体态修长,也能平稳迈步,更显摇曳多姿。



许多印度女子在穿着纱丽时不会裸露大腿,她们认为露出大腿是低下的代表,有伤风化,但却不介意露出腰腹也就是肚脐部分。据说因为在印度教神话中,宇宙肇始之际,创造之神梵天即是从毗湿奴(Vishnu,印度教三相神之一)肚脐上的莲花诞生而来,梵天之名“Nabhija”的含义就是“从肚脐生出来的”,所以肚脐被视为生命之本与创作之源。而发展至今,随着宝莱坞等影视文化频繁走出国门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一袭华美的露腰纱丽似乎也已成为印度女性魅力的代名词。



纱丽从服饰类型和面料质地的不同略有差异,棉、纱、丝、布、毛、尼龙和混纺等材质多样,采用织花、印花等丰富方式表现,以质地“轻柔薄爽”为上佳,可以折射出穿着者的社会地位、所在地区以及其他一些信息。丝绸或薄纱等材质越轻软的纱丽可知穿着者阶层越高,加之上边缀以金丝银线的纹样,更显雍容华贵,许多印度女性还以收藏纱丽来体现贫富等级。作为最早种植和运用棉花的国家,印度棉布价廉物美,所以普通民众一般选择棉麻或粗布材质的纱丽。



一些流传许久的风俗也为不同颜色纱丽赋予了不同意义。比如红色被认为与情感和生育有关,新娘在婚礼上多穿戴红色纱丽,有祈愿前路光明美好之意。婚房上方多悬挂黄色纱丽,母亲在孩子出生7天后也会穿戴黄色纱丽,寓意家人安康、生活幸福美满。而白色则多见于哀悼会或是其他较正式的场合。

纱丽的美丽也与其丰富多变的纹样分割不开,印度女子同样追求寓意美好的事物,花草鸟兽常被运用其中,极具印度教宗教色彩的神话场景也是纱丽纹样的常见主题,发展至今,一些简约的几何抽象图案也颇受欢迎。



从前,纱丽多为已婚女性穿戴,将其默认为成人仪式的象征,与“女性化”的美感存在着紧密联系。而穿着自如、行动方便的旁遮普服便成为年轻女孩的首选,比如印度女学生的校服多数为旁遮普服。据说这本是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的普通服饰,后来渐渐在其他地区流行开来。不过现在许多未婚姑娘在节庆活动、拜庙祭祖时也会穿着纱丽,已无特别严格的区分。


  “印 度 风 情 ” 的 坚 守  



在风情浓郁的纱丽之外,其他传统的装饰和审美习惯也同样在这个国度得以保留。“天竺好繁”,今日佩戴种类繁多的饰物依然是印度审美的一大特色,这一点倒是无关贫富,珠围翠绕之间每个人都显得晔晔照人,各有其美。

头饰、耳饰、鼻饰、项链、手镯、足铃,印度女子通身闪烁着各式金银饰物,相映成趣,也被她们视为趋吉避凶的护身符。印度许多首饰暗含宗教意味,她们笃信最纯正的黄金和宝石可以唤醒强大的力量以敬奉神明,这其中,又属黄金最受青睐。印度教中掌管幸福与财富的女神拉克什米(Lakshmi)就被描绘为一位身着黄金镶边红色纱丽的貌美女子,她的四只手臂中两只手持莲花,一只手持金罐,还有一只手(有时也画作两手)则作布施状,无数金币从这只手的手心源源掉落。

在琳琅满目的饰品之外,印度教女性前额中间那颗红色“吉祥痣”也极为惹人注目。起初吉祥痣的点缀专属于已婚女子,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已不局限于已婚未婚,或是否为印度教徒,而且颜色也由红色变为可随意选择。



此外,身体也成为印度女性装点自我的画板,在印度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不难看到路边摆摊提供曼海蒂(Mehndi)服务的手绘师。印度有句俗语:“没有曼海蒂,婚礼不算齐。”这种早已在印度长存千年之久的手绘艺术一直活跃于民间,四肢或脸上绘上繁复精巧、寓意吉祥的图案,可得到神灵护佑和祝福。

作为少数几个保留传统手工业文化的国家之一,印度的印染、印花和丝织业如今仍非常发达,但电动纺织机因为速度快、产量大而逐步取代手工织布机成为纱丽生产主流,对手工纺织冲击不小,但细看起来,二者之间其实在编织和染色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小差异。



坐落于恒河河畔的瓦拉纳西,有着“印度之光”的美称,这座恒河沿岸最大的历史名城在很早以前就是印度的棉纺基地,现在也还在向世界源源不断地奉献着精美的纱丽。这里的班纳拉西纱丽(Banaras)质地上乘、样式复杂、金银扎绣花常以意象独特闻名,在国内外都有着诸多拥趸。

今天,许多年轻女性也打破了纱丽传统穿戴方式,比如将衬裙换成更方便的牛仔裤,将胸衣换成更宽松的T恤,穿着运动鞋也成为常见的搭配,年轻一代似乎更在意的是如何在更好地自我表达的同时也让穿着更舒适。纱丽,好似正以更现代新潮的方式被重新定义,不过它本就有着极强的包容性,相信它作为印度的象征以及美的标志的地位不会更改,依旧是每一代印度人心中难以磨灭的深切情怀。




本文节选自《文明》2023.04月刊

了解更多精彩选题,欢迎点击本封面订阅文明杂志


公众号|大美V视

dameimv2017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购买最新《文明》杂志 




 点击购买 

《北京中轴线 · 人文大时空》特刊 




 点击购买 

《中华文明的瑰宝 · 中国世界遗产》特刊 


 点击下图订阅2024全年杂志




 点击下图购买 

“国际传播力”培训学习高端读本




 点击下图购买 

“奥林匹克文化”系列珍藏特刊



《文明》杂志淘宝店订阅

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

https://shop177692594.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


大美V视
领略包罗万象之文明,勾勒大千世界之百态,聆听天地自然之回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