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转梅里,感受自然和生命

文摘   2024-11-01 07:03   北京  

撰文、摄影/红骏





梅里雪山又称雪山太子,位于云南省德钦县东北约10公里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3座,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1908年法国人马杰尔·戴维斯在《云南》一书中首次使用“梅里雪山”的称呼。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为此,卡瓦格博峰就成了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每年的秋末冬初,成百上千藏民牵羊扶拐口念佛经绕山焚香朝拜(转经)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在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人心中,一生中必须绕卡瓦博格转经一次,才能在轮回中免遭堕入地狱之苦,即便在转经途中死去,也被视作再生有福,灵魂甚至可以抵达极乐世界。

梅里雪山的转经路有内转和外转之分。所谓外转,则是围着梅里雪山做360度的顺时针绕行。从德钦到羊咱,过澜沧江、杜格拉古山口,到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境内,沿怒江及其支流玉曲上溯,再经说拉山口回到云南。


在 变 老 之 前 远 去


海拔1850米的羊咱是外转经的传统起点,羊咱桥横跨在澜沧江上,名为朝阳桥,早在1922年就建成通行。

过桥到达的第一个村庄名为支信塘,其意是种过水稻的坝子。支信塘有个古老的寺院,在这里我们要完成转经的一个很重要的仪式——取钥匙。寺庙外侧临近澜沧江边的地方,有一块天然形成的玛尼石,外转的人出发之前都要到这里摸一摸,用额头轻触,以祈求神的佑护和路途平安,仪式称作“取钥匙”,实则并无物化的钥匙。我们按传统做法将经幡挂在寺院周边,到玛尼石边“取过钥匙”后,就正式踏上外转之路。



出发不久,向导阿钦布引我们在路边的一块石头旁停下,看起来不起眼的石壁,有几处凹陷,把手放进去,正好是左手五指的大小,传说这是五世噶玛巴的手印。路边一个不起眼的藏族民居里,一个含着手指的小孩正扒着门框往外看,如果阿钦布没告诉我们这是2007年认定转世的活佛,我们并不会认为他有什么特别。转经路上布满了各种神迹,了解各种神谕的有缘人将一一与它们相逢。

山路上升500米,山顶是永久村海拔2350米的“百崩白塔”。这是我们踏上转经路后第一次感觉视野最开阔的地点,泥黄色的江水深深切割峡谷,蜿蜒处环抱住一个小小的村庄,两岸的山体上能看到细细的山间小道盘旋上升。




午餐的炊烟在一棵大树下升起,身边阴凉且视野开阔,白马(茫)雪山横陈眼前。之后翻越了海拔3100米的通拉山口,这里挂满经幡,也是进香台。到达当天营地之前,是两三个小时在山腰上横切,可以看见对面山涧中的永之河和永之村;一个清朗的小村庄,一条闪亮的河流绕村而过。

当天的营地扎在海拔2700米的曲夏。一边是永之开阔的山谷,可以欣赏落日余晖,一边是多吉拉山脉未名的群峰,可以等待日出的光芒。



用肉体的劳累换来清洁的精神


清晨从山径中走来一队转山的藏民,密实的山林覆盖了山体,远处山腰间露出一条小径,背负沉重辎重的藏民依次通过而远去,消失在密林深处。转山是极其艰苦和枯燥的,但是这些信徒们用最虔诚的方式膜拜着他们心中的神山。朴素的信仰使他们能乐观地承受苦难,用肉体的劳累换来清洁的精神。

一路踏着山腰间铺满橡树叶的小径徒步,到达一个叫阿色加朗的小垭口,海拔和昨日的营地差不多。之后一路下降,直到多吉拉雪山融雪流下的支流边,再开始上升。早晨遇到的转山藏民在林间午餐,阳光由于和炊烟混杂在一起,有了更加硬朗的直射效果,千万条光柱从林间漏下,如梦幻一般。



一路上遇到很多迎面逆向而来的转山藏民,他们是苯教教徒,在做逆时针转山。他们和藏传佛教顺时针转山的藏民的共同之处,除了一贯乐观的笑容外,还都持有一根长竹竿,顶端插着松枝,竹竿将和主人一起历经千山万水,最后被带回家中作为纪念。

下午路过面积不大、小溪蜿蜒的永西塘牧场,这是个休憩的好地方,这是翻越多克拉垭口的最后一个营地,第二天早上从营地出发,直接在密林中跋涉。直面多克拉垭口,有很多出发还早的藏民,已经在通往多克拉垭口的之字形山路上艰难攀行。上到垭口前,藏族向导把自己戴的帽子压在一块石头下面,在之后的山口、路边,我们经常能看到遗留的衣服、首饰、物品等,这些都是人们的一种寄托,想带给死去的亲人用。



到达多克拉垭口,完全置身于庞大的经幡群中。山路的一边是白色经幡,为纪念死去的人;一边是彩色经幡,是为在世的人祈福。在2004年,经幡阵曾经自燃过一次,即使这样,目前的阵容也很让人震撼。经幡丛中牛头骨上的弯角直指蓝天。

多克拉垭口是西藏和云南的分界线,越过垭口就到了西藏地界,这里视野开阔,西藏一侧的雪山在云雾中露出半个山脊。我们一脚跨过了省界。此后的下降之路又窄又急又漫长,号称有108个弯道。



在察瓦龙,面对一条通往内心的路


七点半拔营出发,经过两小时的林中悠闲徒步,就到达海拔2800米的罗阿西拉垭口。这里是卡瓦格博峰的背面,虽然云遮雾罩,但能看到倾泻而下的冰川。

午餐在曲那通的河岸上,午餐后踏上漫长的上坡路,偶尔回头能从林间望到缅次姆峰露出半个脸。到了垭口之后的下山路,被大家称为“变态坡”,不但漫长,而且布满大小碎石,经过3个小时才走到坡底的阿炳村。

第二天,从阿炳村出发进入怒江峡谷,河谷两岸分布着大面积的仙人掌。午后到达察瓦龙,这是田壮壮的纪录片《德拉姆》里两个骑手策马驰过的小村镇。

第三天,察瓦龙是一个交通枢纽地带,分别通往云南的丙中洛、西藏的察隅、昌都、左贡。我们的行程方向与所有人不同,将从这里徒步直插到扎西村,这里最靠近梅里雪山背面的冰川。

第四天,经过4个小时艰苦爬升,至海拔3620米的那久垭口,卡瓦博格背面豁然展现于眼前。整个背部形成一个巨大而展开的扇形,山峰和冰川在阳光下闪烁,扇面呈现很有质感的皱褶。



那久垭口是个很宽敞的草甸,经幡在风中寂寞地飞舞。过了第二个平坝,忽遇石块横亘路上,人马须抬腿高跨前行,周边挂满五色经幡,此处为传说中梅里雪山的大门,旁边还有一个20公分的凹陷,是卡瓦格博的马蹄印记。从这里开始才真正进入梅里雪山的范围。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徒步,我们到达扎西村时已是傍晚,雪峰被夕阳染红,侧面飘来的云朵如同一袭飞逝的红纱巾,半掩住了山脊。在山坡上坐下,遥望着卡瓦格博,觉得它是这么近,却又永远隔着无法到达的距离,那是一条通向内心的路,漫长而遥远。



再次从察瓦龙出发,一个半小时后到达龙普村,当地人说这里的水有剧毒。沿山谷左边山壁上的土路向上,到达海拔3352米的堂堆拉垭口,翻过后沿着一段泥泞不堪的道路到达给音,这是高山牧场间的一座小村子,我们在此午餐。之后一段急剧的下降,无数个小盘旋,路面都是干燥的碎石,可供骡马通行。

当怒江支流扎玉曲的大拐弯出现在眼前时,我被恢弘的场景所震撼。扎玉曲在此甩过一个大弯后,劈开峡谷向远方奔流,看起来比德钦奔子栏国道边的金沙江大拐弯有更强的空间纵深感。转经路就在山腰横切,左面是高耸的山壁,右面是陡峭的斜坡,直抵下方的滔滔江水。小路仅供一人通行,但坡度起伏不大,也是此行中惟一一段平缓的路面。

走到峡谷的尽头,通过一个新建的吊桥,就到了格布。格布村的房屋看上去很古老,没有其他藏族村落那种油漆刷过的崭新痕迹,墙面的肌理都是经过若干岁月形成的,木质的门窗雕花异常精美,很多门板上都有曲线优美的手绘工笔彩画。



穿越说拉垭口,冬秋春夏一起体验



扎营在玉曲河畔的俄扎拉,来得桥还保持着古朴的面貌,木板铺就的吊桥跨河而过,我们在岸边小卖部屋顶上枕着河水入睡。次日从河边开始攀升,一路都在密林中缓缓向上爬,陡急的盘山路似乎没有尽头,直至到了梅求补功半山的一小块空地,这里是树林与高山灌木的过渡地带。

海拔5295米的说拉赞归面布山藏语意思是“柏树山上凶暴的红脸厉神”,此山基岩为紫色砂岩,故呈暗紫红色,并且呈现出层层叠叠的节理,其南侧的说拉垭口,是连结云南德钦和西藏左贡、察隅的交通要道,是我们此行翻越的最后一个垭口。

垭口西藏一侧风雪交加,能见度非常低;而当钻过山顶的经幡阵,到达云南一侧,则是风雪骤停,群山如海,白云缀空。这里虽然海拔在4000米以上,但由于植被茂盛,含氧量丰富,毫无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之感。

杜隆塘是一片高山牧场,也叫驼塘。这里有一间间木屋,是康巴人采集虫草的基地,也成了我们当晚的“超级别墅”。




日出时分的光线是魔幻的,一匹白马在青色的雾气中渐渐显露出身影,一方石壁瞬息反射出瑰丽的色彩,一片山坡上的红色树梢被骤然擦亮。一路伴随着梅里水直线下降,从海拔4250米下降到海拔2300米,两千多米的垂直落差,从高山草甸、灌木、针叶林、阔叶林,到干热河谷的植被,冬秋春夏都浓缩在几个小时里体验。在梅里水上往复穿过20多座木桥,直至到达公路边梅里水汇入澜沧江处的最后一座拱桥,我们耗时12天的徒步转山算是最终完成了。

回首山道上艰难跋涉的经历和不能平静、无处安顿的心灵,是在山林与江河之间徒步奔走,更是在自己内心做一次旅程,最终与久违的本性谋面。

大地好美,广博而永恒。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0.05月刊

了解更多精彩选题,欢迎点击本封面订阅文明杂志


公众号|大美V视

dameimv2017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购买最新《文明》杂志 




 点击购买 

《北京中轴线 · 人文大时空》特刊 




 点击购买 

《中华文明的瑰宝 · 中国世界遗产》特刊 


 点击下图订阅2024全年杂志




 点击下图购买 

“国际传播力”培训学习高端读本




 点击下图购买 

“奥林匹克文化”系列珍藏特刊



《文明》杂志淘宝店订阅

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

https://shop177692594.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


大美V视
领略包罗万象之文明,勾勒大千世界之百态,聆听天地自然之回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