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品牌创变岛,置顶公众号
了解更多新品类新营销资讯
深度学习新品牌战略方法
如果问界、极氪、小米三个品牌的汽车放在一起,买哪家的最放心?
抛开产品和价格,如果从品牌名上判断,大概率买小米汽车的风险最低。然而,作为一个品牌顾问,我觉得小米汽车这次不应该叫小米。
新业务应该用什么品牌名?这是品牌创建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通常情况下,有两种选择,plan A——用一个全新的品牌名,plan B——用主品牌延伸,就像小米。
定位派是plan A的坚定支持者,理论依据是消费者心智说,心智厌恶混乱,一品类一品牌最佳;支持plan B的通常是从品牌资产的角度考虑,品牌可以延伸,强大的品牌资产应该覆盖多业务、多品类,产生协同倍增效应。
孰优孰劣?没有绝对的对错,战略目标决定战略选择。
小米是plan B的坚定实践者,小米品牌覆盖了众多品类和产品,最具争议也最成功的一次,是小米推出低端手机的时候仍然坚持使用了小米品牌,后来再更名为红米。那么,在汽车这个全新业务上,这个策略是否依然正确?
我们试着揣摩一下小米汽车的决策思路,理由大概是三个方面:
其一、小米品牌起到的信任背书要远高于新品牌。
前段时间传出高合汽车停摆的消息,损失最大的除了投资者,就是消费者——不仅售后保养会变困难,二手车价格也会大跌。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问界或极氪,情况会不会好一点?问界背后的华为、极氪背后的吉利会为此承担多少责任?可以想象,不会太多。
但是,使用“小米”品牌的小米汽车不同,假设出现问题,其背后的小米集团要出来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这恐怕也是雷军压力山大的原因之一,如果用一个新品牌来做汽车,雷军和小米集团的止损线就是已经投下去的一百亿美金,但用了小米汽车,就不只是钱,还有雷军和小米的全部声誉。
从这个角度说,小米汽车真可以信任。
其二、用小米品牌更有利于最优资源的调度。
为什么还有这样的作用?因为小米汽车让小米只能背水一战。
我们知道吉利在推出极氪之前还有个品牌叫领克,在极氪之后还有个品牌叫银河,一个品牌出了问题,另一个还有机会,谁发展的好,就可以在谁头上投放更多资源。
但是“小米汽车”能够败吗?不能,用新品牌可以有替补,用小米没有。
再从全局来看,小米汽车与“小米手机”、“小米集团”是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一个失误都会通过“小米”这个品牌在其它产品乃至资本市场上放大。
这就客观上倒逼小米集团必须全力以赴,从人才到资金、从董事会到终端门店,必须为了小米汽车不遗余力。
其三、用小米品牌更有利于用足用户资产。
小米2023年财报显示,全球月活跃用户数为6.41亿,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用户数达到1450万,庞大的用户池构成了汽车业务的最大依仗。从用户情感上说,用小米品牌比新品牌好。
如果历数使用“小米”品牌的优势,我相信远不止以上三点。但凡事有利必有弊,最大的弊端也在于小米已经是全球知名的手机品牌。具体而言,体现于以下几点:
1.“小米”无法同时代表两个全球前三的品牌。
雷军在谈到汽车业务时,提出了“全球前三”的目标,但“小米”品牌承载不了这个目标。
纵观全球品牌发展史,基本上找不出同类案例,一个品牌跨越两个迥异的消费品领域,成为全球性领导品牌。
这个命题的最大挑战不在于企业是否拥有足够竞争力,而在于消费者认不认。
品牌很难说服以全球为范围尺度的巨量消费群体,我既代表最专业的手机,又代表最专业的汽车。
请注意,这里最大的挑战在于“全球范围”,品牌延伸有时空边界,范围越大难度越高。如果只限于“米粉”圈,那么小米是无所不能的,但是只有米粉圈,诞生不了全球领导品牌。
2.“小米”排除了很大一部分目标消费者。
小米汽车不走低价路线,也就是目标人群将以中高收入人群为主,在这个群体中,更多人正在用着非小米的手机。
那么问题来了,在产品无限逼近的时代,它们不选择小米的原因真的是产品区别吗?会不会更是因为品牌偏好?小米在手机业务上都没有牢牢抓住这些客群,凭什么汽车就可以抓住?
更不要说市场上还一直存在一个群体,在他们的认识中,小米代表着性价比、代表着低端。(无意贬低小米,只是陈述事实,我个人是三部小米手机的用户。)
当小米的标志出现在一台中高端车上时,这部分顾客还没开始看产品,可能就已经走开了。
3.手机标签很难背书汽车品类。
一个显而易见的逻辑,做手机的向平板和3C延伸有天然优势,但向汽车延伸时,还有势能吗?人们相信做好了难的品类,应该可以做好简单的品类;但能够做好简单品类,不代表可以做好复杂品类。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今天三星、OPPO造了一款车,我们会不会觉得奇怪?
今天,好像全网都在关注SU7,这很容易让人忽视了这波吸引力其实主要来自雷军这个领导人IP。人们不是相信做手机的小米可以造一款好车,而是相信雷军领导下的团队应该可以造出一款好车。但领导人IP毕竟不能代表品牌,在更大范围的人群中,消费者始终会怀疑,做手机的能做好汽车吗?
我们可能会说,为什么华为可以?事实上,华为不造车,华为输出的是产品定义和车机系统,华为只为产品负责不为品牌负责,为品牌、为制造、为售后负责的还是整车厂。
4.小米品牌无法带来车主社会身份的彰显。
中高档汽车,产品功能价值是决定因素,社会身份价值是否决因素。
当我们在讨论小米定价30万值不值时,经常被问到的一句话是,30万我买宝马、奥迪不香吗?
当市场上大部分小米手机还是一两千时,掏了30万的小米车主很难感受到身份的优越感。这不是小米汽车能不能营造高端感的问题,而是只要小米的中低产品占大多数,这个问题就无解。
5.使用“小米”品牌让经营缺乏容错空间。
前面提到,“小米”品牌关系全局,小米汽车再微小的失误也可能被放大到全局,这对于小米汽车的经营和决策而言,无异于戴着镣铐在跳舞。
6.使用“小米”品牌错失了塑造全新品牌的最佳时机。
小米汽车以后有没有可能推出第二品牌、第三品牌,或者类似红米进行更名?完全有可能。
但推出一个新品牌的最佳时机不是等小米汽车成熟之后,而是首款车上市的时候。
从小米宣布造车至今,带动的传播流量几乎不亚于当年的小米手机。为何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源于人们对传奇再次创业、能否再造传奇的好奇心。
然而,如此巨大的能量,只是用在了SU7的造势,对小米品牌影响力提升,帮助了了。
设想一下,如果这波能量加持于一个新品牌,那么这个新品牌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知名的品牌。但这样的机会,以后不会再有。
小结一下,这篇文章,没有任何贬低小米的意思。作为资深米粉,我真心希望SU7成功、小米汽车成功,更希望看到二十年后小米公司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巅。
我相信不管小米汽车叫什么品牌,都不会影响SU7的成功,因为小米的决心和雷军的认真已经重新唤起了米粉的热情。
但随着竞争走向深水区,从近关系走向远关系,有些挑战还是会冒出来,然而这些正是作为米粉的我们所不愿见到的。
注:图片、参考资料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后台联系,做删除处理。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品牌创变岛
了解更多新品类新营销资讯
深度学习新品牌战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