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课堂”校本研修
领导小组第一次专题会
9月20日,中学部召开“能量课堂”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第一次专题会议。结合学校实际,成立了由总校校长为组长,中学部校级领导为副组长的“能量课堂”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
会上,领导小组明确了下一阶段各项工作的具体目标、责任分工及时间节点,要求各教研组紧密围绕“能量课堂”校本研修方案,以“五真四生”为基本特征,以“问题驱动、自主建构、问题解决、展示交流、拓展应用”为教学模式,遵循十大教学基本原则,开展专题培训、课堂实践、案例分析、网络研修四大内容的研修活动,以实现研修共进。
“能量课堂”专题培训
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学习会
9月26日,“能量课堂”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专题培训会召开,各学科组、备课组组长基于“能量课堂”的理论学习,围绕单元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思路、任务单设置等方面,分享了能量课堂的“五真四生”基本特征和十大教学原则下,不同学科的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 朱贝贝老师
数学学科 钱铁军老师
社会学科 陈响老师
英语学科 陈丹彤老师
科学学科 杜特老师
与会人员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通过“正字音、明节奏;圈景物、绘画面;知背景、悟感情”形式的任务驱动,让学生懂得学习诗歌要关注课本上提供的注释,养成关注注释的习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体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How do you introduce yourself》
教学设计
联系学生实际需求,创设“新学期,向新同学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境,提出本课需解决的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学习,并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大框架,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展示自我、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有理数减法》 教学设计
通过算式的运算规律导入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利用例题归纳有理数的运算技巧,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优化运算技巧。
《细胞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从移民火星的问题情境出发,思考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并根据其特质,设计耗能和物资积分模拟火星环境恶劣与物资匮乏。
《地球和地球仪 纬度和经度》教学设计
创设“海上遇险”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归纳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和识别经纬度,并了解经纬网的构成及作用。
会上,各学科组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探索素养导向下的“能量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更生动、更高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能量课堂”教学评一致性
暨表现性评价专题培训
为进一步聚焦“三新”理念,让“教学评”一体化深入教与学的整体过程,多维度提升教师的命题能力,10月11日,学校特邀温大教授邵朝友博士带来《表现性评价的要素和特点》的精彩授课。
邵教授从表现性评价的要义、评分规则及其开发、表现性任务及其开发三个方面,全面介绍了表现性评价的理论框架。他以一节公开课为例,详细解释了表现性评价的关注点是学生“能做什么”,而非仅仅“知道什么”,教师应侧重关注学生行文表现的过程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实作与表现的能力。
邵教授还介绍了评分的指向、类型与结构、价值等高质量评分规则。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这是广大教师的困点与难点。邵教授认为,在学科核心素养的统领下,教师要明确不同层级的目标,基于目标去设计学习活动。
邵教授的精彩讲座,为老师们点明了课堂评价的新思路,提供了新方向。
“能量课堂”公开课展示
教师公开课,作为学校校本研修的重要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与思维碰撞的平台。开学初,学校推出了33位由校长、行政中层、教师代表组成的“能量课堂”示范课,让课堂在一场场“有力量”的教学变革中,描摹出“能量课堂”赋能学生成长的新样态。
授课教师在认真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巧妙设计教学各环节,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精巧的问题设计,营造出“以生为本,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彰显了“能量课堂”教学模式下特有的课堂生命力,展示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高水平示范课。
此次大规模的公开课,不仅是中学部教师的一次实力展示,也是学科组积极探索新课标、新课程、新中考背景下的“能量课堂”校本研修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能量课堂”教学案例分享
多维度、情景式、高赋能的“能量课堂”校本研修活动,让学科组的老师们“卷入式”参与其中。10月24日-10月25日,为期两天的学科教师代表围绕“能量课堂”下的教学设计展开分享。
本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展示,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五个学科。各教研组共研共思,聚焦“能量课堂”的教学基本原则,从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情境的选择与创设,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在深入研讨中,与会教师不仅对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展开头脑风暴,更将思路延伸至未来的教学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图片 可乐 中学教学处 | 文字&编辑 E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