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课堂·展示篇 | 赋能课堂,提升素养

文摘   2025-01-15 17:31   浙江  

聚焦能量课堂

赋能学生成长

NENGLIANG KETANG

能量课堂·展示篇

— 前言 —

自“能量课堂”校本研修启动以来,各学段、学科根据“五真四生”基本特征与推进路径,结合学段及学科特点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研修和课堂教学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实施成效。

01


能量课堂集体备课亮点纷呈

—NENGLIANG KETANG—

集体备课环节,各学科组教师集思广益,既有诸多亮点的肯定与赞扬,又有“精益求精”原则下的具体优化建议。从已知到未知,从浅知到深知,教师们在团队的共研共进下积累点滴,精进专业能力。

语文组


语文组围绕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挖掘“能量点”。散文备课组探讨如何借景抒情,紧扣文本脉络设计思维导图,助学生梳理情感脉络;小说组聚焦人物塑造,以角色扮演、续写结局激发创造力。共享资料、交流创意,打破个人局限,明晰各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打磨出衔接紧密、趣味横生的教学环节,让能量课堂成为滋养学生心灵、传递人文能量的沃土,助力学生成长。

数学组


数学组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一是在备课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直观的视觉展示,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二是尝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从日常购物的折扣计算到建筑设计中的几何原理应用,从投资理财的利率问题到体育赛事中的概率分析,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且实用。

英语组


英语组创设多样性与互动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在线互动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设计具有明确任务的教学活动,如让学生制作英语海报介绍某个国家文化、撰写英语小故事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运用技能,增强学习的成就感与内驱力。

科学组


科学组大胆尝试大单元备课设计,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重组,帮助学生构建整体性知识体系。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以用致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在掌握科学知识后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讨论不同能源的优劣并设计节能方案,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社会组


社会组备课时巧妙整合图片、视频、案例等资源,直观呈现抽象的概念和社会学科知识,让课堂充满活力与深度。同时,能量课堂教学策略给备课增添了新的维度,如让学生合作完成调研、访谈、撰写报告并提出建议,促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考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认知,让社会学科知识鲜活起来。

体育组


体育组备课实践中意识到教师应善于将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与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竞争性相结合,传授强身健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综合组


综合组的集体备课凝聚团队智慧,创设如美术创作、音乐编曲、信息编程、心理疗愈融合的能量课堂,教学资源涵盖前沿艺术资讯、开源软件、心理调适技巧等,并依据学生特点规划分层教学,兼顾不同起点学生,为后续教学注入强大动力,开启能量课堂教学新篇章。

02


能量课堂精彩展示

—NENGLIANG KETANG—

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从组长示范课、骨干教师展示课到全员卷入试卷讲评课,老师们深入课堂、深入思考、深入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课标与课堂融合,并及时总结、梳理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呈现了精彩的15节能量课堂展示课。

精彩课例



语文I朱贝贝老师、郑海燕老师

朱老师以“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视频导入新课,以“探讨人与动物关系”为主题设计围绕作者与白鸽之间的深厚情谊的教学活动,通过细读文本,圈点批注、筛选信息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两者情谊以及白鸽对作者的重要意义。

郑老师设计“昆明雨季旅游”的真实情境,通过“初识昆明雨”“细品昆明韵”“体会作者情”三个活动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参与课堂,经过讨论、分享、点评等环节,从而使学生能充分体会雨季中昆明的独特韵味,深刻理解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想念之情。两节课堂以问题驱动为起点,精准聚焦学习要点激发其主动探索文本深层能量,将语文知识内化为素养。

数学I赵港老师、史柏华老师

赵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在交流研讨中总结出学习方法,旨在让学生有“法”可用,成为会学习的孩子。通过精彩的课堂导入,科学的教学设计,多层次的练习设计和高赋能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高度逐步提升。

史老师用有趣的课题,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在格点图形中已知线段找第三个点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岀发,通过例题剖析和变式演练,使学生对角平分、线平行(垂直)、等腰图形这一几何模型有了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维特点和探索创新的思维品质。教师通过巧妙运用趣味元素,引导学生在分析、推导中收获新知

英语I陈丹彤老师、金家琪老师

陈老师的语篇基于茶文化的论坛帖,通过鱼骨图引导学生提炼茶的重要性和品茶的意义。同学们通过小组“看茶品茶闻茶论茶”环节,感受饮茶美好和谐的氛围,激发对中国茶文化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对“风靡全球的茶文化”的深入思考,进一步展现学生跨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

金老师以“birthday party”为主题,创设“为老师办惊喜生日派对”的真实场景,结合课例中不同国家的庆生方式,引导小组讨论,思考不同国家文化异同,有效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增强其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两节课堂设置不同的任务和角色,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和感受多元文化

科学I陶莹莹老师、夏晓双老师

陶老师以“设置合理的绿灯时长”为驱动性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建构速度定义,公式以及速度的意义,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不断体验到普通人的步行速度以及一般事物的速度,进行比较并判断大小,准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利用知识不断地分析处理数据,得出相对合理的绿灯时长。

夏老师的复习课针对典型错题进行集中展示,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自主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鼓励学生上台讲题,采用积分制驱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活学生的潜能;再拓展和延伸题目,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两节课堂遵循“问题驱动、自主建构、问题解决、展示交流、拓展应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问题为驱动,鼓励学生勇于分享不同思路的解法

社会I张晶老师、卢娅老师、

朱重印老师、郑亦汝老师

张老师以视频《泰顺何以成为网红打卡地》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温州在浙江的地理位置”和“泰顺在温州的地理位置”,巩固认识区域的方法,并利用任务一带领学生从地形、气候、河流等角度解密泰顺建造廊桥的自然条件,并让学生合作展示“廊桥--氡泉国家级度假区”这张金名片。

卢老师的复习课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以框架作为载体,让小组展示交流。课堂以探索幸福温州密钥为主线,开展感受幸福、体验幸福、探究幸福、助力幸福等教学活动,关联家乡热点,层层递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凭借视频、文字等新闻材料,从不同角度揭密幸福温州的经验,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朱老师以《五十六个民族歌曲》片段导入,创设“56个民族为何没有匈奴和鲜卑”的问题情境,并采用模块教学,依托课标,整合教材,以“重生于战争-北魏建立的背景”“鼎盛于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藏祸于军镇-北朝政权更替”“功成于交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四大板块进行,问题设计层层深入,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郑老师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在学习了《红松之乡》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完成对黄土高原的案例分析,讨论过程中老师加以引导,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两节课堂体现“生长性和生成性”的基本特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体育I胡敏老师

胡老师采取分项分组教学,针对中考项目的练习组织有序且效果显著。学生们在过程中和组员积极沟通与尝试,逐步掌握技巧和提升能力,表现出乐于助人,积极尝试的心态和行为。课堂上采取以测代练及小组练习的方法,提升了学生们的体育中考应试能力,为好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I吴鑫老师、叶翔骏老师

吴老师以“新家装宽带”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活动探究网络接入方式的种类及特点,深入了解不同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不同的终端设备可采用类似的方法连接,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信息核心素养。

叶老师以“老年人使用手机聊天打字有困难”作为课程导入,引出了语音输入和识别技术。在讲解新课时,他先让学生体验讯飞语音输入法的强大功能,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语音识别原理的学习兴趣,再借助Scratch软件,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提取声音的特征并且转换成文字的过程原理,化抽象为具象,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课程的重难点。两位教师引入生活中的信信息技术案例,使学生逐步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技巧和方法。

03


区域联动,展示教学风采

—NENGLIANG KETANG—

此外,我们还将“能量课堂”的典型做法与经验作推广交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12月12日,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岭市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阮庆元老师携温岭市初中各学科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一行28人莅临我校交流指导,深入观摩了我校精彩纷呈的“能量课堂”课例展示,现场好评不断。

数学I单娟老师《余角和补角》



单老师以“堤坝两边哪侧更陡峭”这一生活现象引入新课,导入“余角和补角”概念。在讲解性质时,她借助转化思想,引导学生将复杂图形中角的关系转化为简单模型,让难题迎刃而解。从余角性质类比到补角性质,学生们在观察、猜想、验证中逐步掌握相似知识点的共性与差异。

英语I黄蒙蒙老师《The photo which we liked best was taken by zhao Min》

黄老师以“2024年度华外最美照片比赛颁奖典礼”的任务情境,设置“如何帮助主持人撰写颁奖主持稿”的驱动性问题。课堂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尝试自主构建主持稿框架,归纳主持稿结构、内容、语言等要素组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最后,黄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集体展示和互评,将综合评价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评价与教学相辅相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科学I陶莹莹老师 《运动的描述》




陶老师通过为“某路口设置合理的绿灯时长”任务驱动,根据情境化-去情境-再情境的学习模式,通过活动和任务的解决,具体了解机械运动的常见分类方法,知道速度的意义和定义,推导速度的定义式及单位,学会速度常用单位的换算等知识,帮助学生突破速度定义的建构,实现从定性到定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转变。

语文I陈奇老师 《梅岭三章》




陈老师以“举办一场红色朗诵比赛”的任务情境,提供“诗意中国”节目封面与“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海报作为参考,并借助抗战时期图片、课后“阅读提示”和原诗内容展开小组讨论。各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脚本支架,任选一首诗进行朗诵脚本设计和视频解说词撰写。

社会I 康惠《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本课从“清华寒门状元”庞众望的故事导入,不同的人生态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具体表现”和“不同的人生态度对我们的影响”,并通过学生反思和同学互助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在成长中应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随后,初中部校长翁曦作《能量课堂:国家课程高质量育人的校本化实践》主题交流。他介绍了学校将能量课堂从理念落到实处,开展多维度、系列化的教师研修活动,深化课堂教学范式的变革,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赋能型课堂。


新时代、新课标呼唤“新课堂”。

让课标理念植根于课堂,

让素养本位立足于课堂,

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彰显于课堂,

将是我们不变的初心与追求。


图片 可乐 | 文字 初中教师 Eva | 编辑 Eva 

温州华和外国语学校
温州华和外国语学校(原北外)官方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