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枕戈待旦英雄气,保家卫国筑长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个建军节来临之际,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决策部署,深入扎实开展“涵育双拥文化”行动,推动全县双拥文化全面发展,增强全县军民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意识,发扬双拥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拥军情怀,营造浓厚双拥氛围,通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通渭县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了“爱我人民爱我军”主题文艺作品征稿,现将收到的部分文学作品分类刊发。
愿我们珍视当下,不忘过往。让我们一起铭记历史,勿忘英雄。
双拥赞歌
孙武华
通渭双拥情意长,军民互助谱华章。
铁肩可担报国义,热血能温守土殇。
共捧丹心圆众梦,同携大手护吾乡。
情深鱼水名千载,翰墨难书满邑芳。
八一览红军长征公园有句
殷胜德
雨热同期伏暑曛,公园盛伟缅红军。
榜罗会议乾坤转,渺暗征途此际分。
地辟天开消旧世,城攻寨略渡飞云。
鲜旗猎猎迎生日,翼守关疆绘虎贲。
词三阕
徐生元
满江红·瞻仰华家岭烈士陵园
残雪吞云,北风劲、松稍浸月。长记取、双墩梁上,长眠英烈。流水鸣弦歌壮士,苍松蔽日夸豪杰。扫敌寇、昂首向征程,胸襟阔。
长征路,频报捷。民族兴,心犹决。看赤旗招展,壮怀难歇。革命立场魂化玉,誓师斗志身如铁。青山下、几度夕阳红,埋忠骨。
满江红·游华岭阻击战遗址
霁雨初晴,陵园外、晚阳如血。正秋凉、繁华谢尽,萧疏离叶。华岭山前春色老,大墩梁外西风烈。此时游、旧事压心头,肠千结。
魂安在,声犹咽。西征路,何堪说。任寒芜萧索,萦怀难歇。归雁不传千里梦,杜鹃啼破三更月。问松柏、苍翠为谁青,朝英杰。
满江红·军魂
遥望卢沟,民族恨、国仇未雪。长记取、宛平城外,炮声激烈。守土固疆多壮士,保家卫国真豪杰。平津地、日寇遍城畿,何时灭!
军民奋,频报捷。御外侮,心犹决。与山河共在,壮怀难歇。誓守北平魂化玉,殉职南苑身如铁。青山下、几度夕阳红,埋忠骨。
最高山峰
作词:刘斌
珠穆朗玛不是最高山峰,
她只有千层万层的冰,
冰遇到温暖的阳光,
就能够慢慢地消融。
珠穆拉玛不是最高山峰,
她只有一年四季的风,
风没有自己的脊梁,
石头一阻挡就变形。
人民子弟兵是最高山峰,
因为热爱祖国最忠诚,
已经锤炼得钢筋铁骨,
根本不惧怕任何寒冬。
人民子弟兵是最高山峰,
因为信仰坚定是中国红,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颗颗红心永远向北京。
在等你
——献给退伍老兵
作词:刘斌
更广阔的地方在等你,
几年的锻炼成了好钢,
生活中有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处处是战场。
更长远的道路在等你,
曾经的誓言镌刻心上,
社会上有七十二面,
要面面俱到都是较量。
离开军营心中也有一杆枪,
永远都显得威武雄壮,
浑身上下钢筋铁骨,
粉碎一切困难的阻挡。
脱下军装使命也扛在肩膀,
永远都是挺直脊梁,
好像泰山顶上一棵松,
面朝着大海向东方。
爱我人民爱我军
——军民双拥之歌
张晓宏
晨曦奏军号守护这片天,
情系百姓家同绘盛世篇。
军爱民深似海民拥军意绵绵,
军民鱼水情温暖天地间。
月色洒军营军魂映月圆,
百姓享安宁因你守边关。
军爱民情切切民拥军意拳拳,
共筑中国梦幸福满尘寰。
军民一家亲情深似海宽,
双拥路上行结下不解缘。
山高水远路迢迢艰难何所惧,
心手紧相连共守安全线。
军民双拥情血脉紧相连,
双拥花灿烂心田绽欢颜。
风雨变换路长远患难显真情,
军民情深重日月鉴其坚。
人民军队,构筑着国防的铜墙铁壁(组诗)
何军雄
一
山河浩荡,在历史的长河中铸就辉煌
人民军队的威武,构筑着中华的斑斓画卷
盛世辽远,用生命的无上荣光
书写一部治国安邦的名言与警句
中华千年的文明,人民军队
铿锵成祖国的脊梁和骨髓
保家卫国,驻守着百年辉煌
磅礴于中华的每一个角落
头顶的国徽,是无限的荣耀和光环
用生命谱写华章,人民军队
忠于人民的钢铁长城
二
四
六
你的本色
冯小英
八一赞歌
素心
你是一面旗
王润
军旅无悔——
写给1995年12月通渭县入伍武警内蒙总队的战友
朱智勋
那年我十八
踏浪
华灯下的哨兵
常亮
军旗(外一首)
何继强
军歌
军人之歌
杜国栋
在那遥远的边关,在那寒冷的高原,
我们驻守一线,守护着家园。
思念化作千纸鹤,飞向远方的亲人,
使命在肩,我们始终坚守着初心。
军装
李素文
军人
陈国璧
赞新兵
魏碧霞
致最可爱的人
魏碧霞
血火铸双拥
孙武华
我的二哥
白映荣
大伯家的二哥,他们兄弟四个,年长我很多;曾经二哥读过高中,聪明过人,学习成绩很优秀。
回想当年二哥在榜罗高中念书期间,村里大部分人家生活艰难困苦,缺衣少食。二哥每周要步行30里山路,回家取干粮,背些柴禾烧火做饭;从家里到学校周而复始来回行走,肚子从未吃饱过。二哥迫于严重的生活困难压力,没有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便中途辍学回家务农。
二哥身材高大,两膀有力;他回到家里,全身心投入到庄农人中间认真务农,逐渐成为耕耘劳作田地的行家里手。二哥勤快手巧利用农闲时间,学会了木匠和瓦工技术活;常言道:家有万贯财产,不如薄技在身。二哥结婚后分家,他亲自主持操作,打庄盖房,修建了三间青砖瓦房。
农民务作责任田里的庄稼,一年四季都要不停地来去奔波忙碌,除非遇到雨雪天气才能短暂的歇缓。记得以前村里每年总有好几户人家,轮流打新庄盖新房;因为二哥有木匠瓦工的手艺,自然少不了他花几天的时间去帮忙。即使碰上起早贪黑农忙关键阶段,也会撇下自家的农活;如果不去帮忙感觉乡里乡亲的面子上说不过去,人心换人心,情来情往。
二哥和二嫂结婚后,前后生育了两个侄儿;老大名叫建强,老二名叫建虎。两个侄儿从小很懂事听话,从小学到初中,各门功课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应该归功于二哥当家长的努力付出,尽心尽责。他不论每天干得农活再苦再累,也照常认真辅导督促,两个孩子的家庭作业。人生的学业之路,一步一个脚印,必须踏踏实实。父母言传身教含、辛茹苦攻经,孩子苦学扎实基础,学习成绩自然而然不断提高进步。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两个孩子不知经过了多少个平凡努力用功的日日夜夜。终于,建强和建虎迎来了参加中考的日子,先后分别被通渭县二中、一中顺利录取。
两个侄儿都考上高中了,喜忧掺半。担忧两个孩子高中学杂费、生活费缴不起来!本来全家人日子生活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从未出过远门已逾不惑之年的二哥,只好收拾起行李铺盖,坐上绿色铁皮火车一直奔向遥远的广州打工。那个阶段,二哥每年春节便出发上广州,腊月间又返回老家;来来去去支出路上不少的车费,他打工下苦力挣下的钱,基本省吃俭用多数留给孩子。一年到头,与家人团聚见面,共享短暂的天伦之乐。浓浓的乡土亲情观念,离家距离再远也要回家看看,先辈们曾说,大年三十,自家的物件器具也要在年底归还进家门。在这打工的一段岁月里,二哥尽量减少自己的生活开支,把多年抽烟喝酒习惯,全部戒掉了。他为了孩子的一切,心甘情愿的付出。专门还给孩子购买了帮助学习用具——英语的复读机;随后配置了当时来说,稀罕物件——笔记本电脑。因此,我敬重佩服二哥的为人做法。
清楚地记得那一年春节,二哥不敢逗留老家,和家人们一起过年。那时节,南下广州和西去新疆打工的人特别多;来去赶上春运阶段车票不好买,一票难求啊!赶早不宜晚,趁着别人过春节的空档,二哥正月初二离家出门,家人们都来相送,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提上行李乘坐火车走了。惹得大家心情格外沉重,眼泪汪汪,离愁别恨。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在2006年,侄儿建强参加高考,考取了离家较近的兰州文理学院。2007年,侄儿建虎接着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林业大学国防生名额录取。
二哥在广州连续10年打工付出,赚取两个人从高中到大学全部费用。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苦尽甘来熬出头,两个侄儿相继大学毕业,建强分配到距县城较远的乡村小学担任人民教师;建虎从北京学成归来后,工作安排到酒泉武警支队任职。建强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站在三尺讲台上,甘于奉献,因材施教,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被表彰为全县优秀教师。建虎在武警部队上爱岗敬业,安心尽责,建功基层,已经从当初到现在工作达到13年。他因工作突出,成绩显著,2020年和2023年两次分别荣立 三等功。
2014年底,二嫂因病突然离世,这给二哥带来最沉重的精神打击。但是他仍然以坚强的意志和坚挺的脊梁支撑着整个家庭,鼓励孩子们踏实做人,认真干事。如今两个儿子已成家立业,步入花甲之年的他虽说可以安享晚年;却总是不辞辛劳,整日帮助孩子们照顾抚养孙儿。正是因为二哥努力付出,才真正彻底改变了家庭一贫如洗的面貌;两个儿子也长大成人,为国家社会作贡献,同时完成了他自己多年未了却的心愿。
二哥意志坚强、敢拼敢闯、以身作则、积极向上的精神,被家乡清溪河畔的人民传诵为成功励志佳话。榜样的力量,永远激励着后辈们继续努力前行。
我的父亲是一名老兵
韩蓉芳
我一直为我的父亲是一名退伍老兵而感到骄傲。
年轻时的父亲,中山装笔直,走路的时候腰板挺得笔直,割麦的时候码成的麦垛笔直。
年轻时的父亲,总拿倒立行走给儿女们“炫技”,他的手掌印在院子里细软的沙土上,排成整齐的队列,这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父亲在部队里枪打得很好,有一次甚至拿石头砸中了一只正在奔跑的耗子,又让我们惊羡无比。
父亲在部队服役五年,立过三等功一次,至今那枚熠熠生辉的奖章还被母亲当成家中唯一的宝贝珍藏着。退役之后,父亲在外经商,经商失败之后又外出打工。打工的前几年,父亲在工程队用石头砌护坡,那是用汗水浇灌着挣钱的日子。有好几年,到年底的时候,包工头卷款而逃,父亲和工友们两手空空回到家中。那时,我们姊妹正在上学,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就靠父亲打工来维持,生活的拮据和压力让父亲眼中的光芒慢慢变得暗淡。母亲知道父亲一生要强,也没有过多的责备。
当过兵的父亲爱干净是出了名的。那时候即使满是泥土的小院也被扫得亮亮堂堂;即使再忙,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擦桌扫地、收拾屋子,那张被烟熏得黑黑的方桌和冬天用的火炉被浸过油的抹布擦得锃亮;院子里劈的柴火也被码得整整齐齐,用过的农具、簸箕、筛子等,该挂在墙上的挂在墙上,该放在角落的就放在角落。在父亲的精心归置下,农具各得其所,农事井井有条。
父亲的细致和母亲的马虎形成强烈的反差。母亲风风火火的性格,粗里粗糙的日常,总是在背草的时候找不到背篓,耕地的时候找不到犁铧,进进出出好几趟才找到,父亲总会厉声厉色地批评几句。可是母亲有世界上最好的脾气,吐吐舌头笑着离开,像极了学生在老师跟前的样子。
父亲爱写毛笔字。从我记事起,他是村里唯一能提起毛笔写字的人,算得上半个文化人。农闲时父亲经常在报纸上练字,他写的字算不上书法,但有时也给乡亲们写上几幅糊墙。每逢过年,乡亲们夹上几张红纸,陆陆续续到家里写对联。父亲将方桌擦干净,折纸、裁纸,又极小心地从柜子里取出那几本对联锦集,边写边和乡亲们聊家常。那时候,家中总是人来人往,堂屋里卷烟味、茶香味、墨香味弥漫。如遇上村里人翻修新房,红白事,父亲就又忙活起来,乡亲们的事,他总是很热心帮忙。
父亲一生困顿,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外出当兵,也算是当时唯一的出路。当兵是父亲一生的高光时刻,他说自己作为班长被选为教官代表去各地培训,坐着绿皮火车经过好几个大城市,每逢提起曾经的军旅生涯,他总是慷慨激昂,带着浓浓的怀念。
在我的心中,父爱如山厚重,沉默不言,就像门前伟岸的燕东梁,以其敦厚的身躯为我们遮风挡雨。如今,父亲垂垂老矣,满头华发,体弱多病,再也没有往日的光环,再也不是那个充满英雄主义的、严厉的、富有威望的父亲。他孤独、倔强,有时又无能为力的悲伤。
那年我的女儿出生,正值三伏天,父亲辗转几十公里倒车从老家赶到城里来看我,汗流浃背,他坐在我的床边,静静看着熟睡的小孙女,伸起手来想动动孩子的小手,又赶忙将自己满是泥土的手缩了回去。他拘束地像一个孩子,不知道怎样表达他心中的疼和爱。
此时,父亲正在麦地里割麦,风替他擦干了汗水,他的皮肤和土地一样的颜色,甚至更红润些;他脸上的皱纹和土地一样沟壑纵横,甚至更生动些;他的手掌和土地一样厚重,甚至更粗糙些……
我的父亲一生与土地为伴,一生以老兵为荣。
——end——
本期编辑
责任编辑:陈国璧
图文制作:门 徒
监理审核:孙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