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旺发展的河西马村

文摘   2024-11-28 08:03   山东  
一、河西马村《惠民县地名志》中的介绍
姜楼镇河西马村原名马家,曾名井子马家.又名井绳马家。位于姜楼镇政府驻地4公里,三岔口村东南2.5公里,东临幸福河。590人,有马、崔等9个姓氏。相传,始祖马春光,由今姜楼乡南部马家庙子(已废)迁居于此,以姓立村马家。因村中有两眼甜水井,曾被称井子马家。又因早年村人有搓卖草井绳的传统,亦被称井绳马家。1985年建村民委员会时,因避重名。更名河西马。以其在幸福河西岸故名。

二、井绳马家家谱中的记载
说起井绳有句歇后语,大家可能都知道:“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 。”但是井绳长什么样 ,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年轻人都不知道 。搓井绳这事要追溯到本世纪七十年代之前 。那个时代人们吃水条件非常艰苦,甜水井方圆几十里都打不出一眼甜水井。《马氏族谱》记载:井绳马家的两眼甜水井相隔几米远,井水甘甜无比。周外村子的人们都到这两眼井打水,有的挑、抬、推水的,黑夜有月亮天时打水的不断。其实,井绳就是在打水时,放水桶下井时必须用到的绳子。所以,井绳就成了生活必需用品。而河西马村搓的井绳,因规模大,质量好远近闻名。制作井绳的主要原料是茅草,勤劳能干的井绳马家人,每到农闲或歇晌的时候,就会背上筐、篓到各处去割茅草。搓井绳需要技术和手劲,乡亲们搓的井绳不但经久耐用并且在打水时还不伤手。因此,我们村的井绳远销到河南、河北省。

三、幸福河给河西马村带来了生机
河西马村在幸福河西侧,一条流淌着希望与生机之河,它轻轻绕过翠绿的田野,穿村过户,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活力与欢歌。村里的被采人马氏15世传人马光生,16世传人马宗安讲,这里的春天,河畔的柳丝轻拂水面,仿佛大自然用绚烂的笔触,在河畔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引来黄河水之后压碱治沙,使这里土地肥沃,庄稼连年丰收。幸福河畔的河水,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更滋养了人们的心田,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里,每一滴水都蕴含着生命的律动,每一片叶都诉说着幸福的故事。

四、“大集体”时期的河西马村
被采访人讲:“大集体“时期好多村子都搞副业。为了发展、为了幸福,村干部带领社员把过去村里少量芦苇地重新移栽,按村人口均分200多亩芦苇地,不到两年苇子生长得像细竹竿一般,每当秋后各大集市上都有我们村的芦苇在售卖,为惠民一带盖屋修房带来了方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那时我们河西马村成了当地的富裕村。

五、人物录
抗美援朝时期:赴朝作战的有9位,名字(略)。
马宗兵:2010年入伍,2023年2月荣获个人三等功。王振华:2024年4月29日,荣立三等功。
为弘扬新时代拥军优属光荣传统,营造关爱军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因两位服役军人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姜楼镇分两次为河西马村的现役军人家庭送来喜报和慰问金。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一人立功,全村光荣。一张小小的立功喜报,背后是官兵付出的辛勤汗水,承载的是军人视之高于生命的荣誉。
崔连波:少校营级正职科长,获得工作奖项四次,四级警官两次
崔绿叶: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为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四年级在读博士研究生,获得多次论文奖并获得多次国家奖学金
王旋:女,中共党员,现就读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专业博士一年级,已在SCI一区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两篇
苏俊杰:中共党员,2023年6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本科、硕士和博士在读期间,多次获得博士生二等学业奖学金、研究生科研创新成果三等奖。
河西马村可谓是:
河西马村气象新,兴旺发展景如春。
人才辈出耀乡里,文武双全耀乾坤。
村中道路宽又平,屋舍俨然似画屏。
风调雨顺丰收景,欢声笑语满门庭。


黄河这边独好
高秀亭艺名:平安退休教师山东惠民县人,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惠民县地名专家,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黄河京剧协会会长,惠民县\x26quot;夕阳红\x26quot;艺术团艺术总监。编辑出版有《平安的坎坷人生》《黄河这边独好》《黄河岸边的故事》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