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豹刘村的变迁与乡村振兴之路

文摘   2025-01-20 08:02   山东  

         

2025年1月17日上午,应淄角镇狮豹刘村的诚挚邀请,我有幸踏上了一段寻访乡村历史与变迁的旅程。这一天,天气虽寒冷刺骨,但内心的激动与期待却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明媚。该村文友刘延起先生驱车五十余里,从惠民县城外的孙武街道中学接我前往狮豹刘村。抵达时,迎接我的是早已等候多时的村领导和几位精神矍铄、年逾古稀的老人。他们体贴入微,早已将屋内的空调开启,我和老伴一踏入门槛,便感受到一股如春天般的暖流扑面而来。

采访启幕:历史传承与见证


采访在一片温馨和谐的氛围中正式开始。在座的采访对象包括杜氏十世传人、92岁高龄的杜连顺老人,十二世传人杜美豹,刘氏十七世传人、同样84岁的刘文德老人,以及十八世传人80岁的刘延伦老人和文友刘延起。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眼中却闪烁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自豪。

狮豹刘村:历史沿革与农耕文化


狮豹刘村,一个听起来就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成化年间。村庄原名刘家,坐落于淄角镇政府驻地以南4.5公里处,徒骇河北岸,大济路东侧,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传统村落,小麦、玉米、棉花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据老人们讲述,近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狮豹刘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逐渐建起了上百个塑料大棚,每个大棚都产销两旺,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位于邻村的淄角镇鲁北蔬菜交易市场,更是成为了狮豹刘村赚取“第一桶金”的重要平台。



人口结构与姓氏文化


狮豹刘村现有人口708人,党员16名,姓氏以刘、杜为主,辅以赵、李,其中刘姓占据了全村人口的80%。村中保存有家谱和家堂轴子,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是家族历史的见证,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84岁的刘文德老人,作为刘氏十七世传人,深情地讲述了村庄的得名由来:“明成化年间,我们的始祖刘义年从河北省枣强县迁居至此,立村为刘家。至清朝,徒骇河多水患扰民,村民深受其害苦不堪言,遂请高人指点,道“可以狮豹镇之”。从此,每逢年节,村民们便以舞狮豹,踩高跷,跳鼓子秧歌为乐,这些活动深受周边地区欢迎,因此得名狮豹刘。”老人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自豪。刘氏二十氏传人,刘丙贵先生还给我们展示了珍藏多年的刘氏家堂轴子。

而同样92岁的杜连顺老人,则为我们揭示了杜姓家族与狮豹刘村的深厚渊源:“我们杜姓是从杜受田所在的村庄迁来的。杜受田,字锡之,号芝农,是山东滨州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饱读诗书,道光三年入仕,仕途顺遂,曾为咸丰帝师,助其登基。自迁来狮豹刘村后,我们杜姓与刘姓和睦共处,杜姓人口在村里位居第二。”老人的讲述,让我们感受到了狮豹刘村包容和谐的文化氛围。



乡村振兴:稳步前行与美好愿景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狮豹刘村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村庄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发展。特别是在近几年,村庄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和集体经济发展,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产出。

尽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狮豹刘村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但村庄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狮豹刘村正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采访过程中,老人们的话语中流露出对村庄未来的美好憧憬。他们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继续发扬勤劳勇敢、团结互助的精神,将狮豹刘村建设得更加美好。同时,他们也希望外界能够更多地关注和支持乡村发展,让狮豹刘村的故事传遍四面八方,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此次狮豹刘村之行,不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乡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民的热情好客,更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狮豹刘村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中国乡村变迁的一个缩影,它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黄河这边独好
高秀亭艺名:平安退休教师山东惠民县人,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惠民县地名专家,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黄河京剧协会会长,惠民县\x26quot;夕阳红\x26quot;艺术团艺术总监。编辑出版有《平安的坎坷人生》《黄河这边独好》《黄河岸边的故事》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