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风正气长存,人寿安康永享一一梨行宋村采风记忆

文摘   2024-11-21 08:00   山东  
惠民县姜楼镇梨行宋村,原名西宋,位于乡政府驻地姜楼村2.5公里,1320口人一姓庄,宋氏七支族谱齐全。相传,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始祖宋兴、宋旺兄弟二人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于东宋(李庄镇)和西宋。后因东宋村主任改为长宋,西宋因种梨树发了财更名梨行宋。

2024年双11这天我和老伴到梨行宋村采风,一进村映入眼帘的是梨行宋村的牌坊大气、耀眼夺目,笔直的南北大道正在施工,街道两旁的房舍整齐林立,让人看去内心舒适,此刻此境彰显出了梨行宋村祥和、安逸。
姜楼镇民政办主任任春泉亲自开车从镇政府送我到梨行宋村采风,一路上告诉我该村如何如何……走进办公室迎接我的
采访的有宋氏17世传人宋修军、18世传人宋全棣、19世传人宋光庆和宋光武,座谈了近两个小时,1300多口人宋氏大家庭的以上几位代表讲了许多那些年的那些事。

《宋氏族谱》中记载,清朝末年梨行宋村出了宋德珍等三个秀才,一位在武定府衙做文秘,两位秀才在村里组建了三处学校,学校学生来自城南三十里内外的乡村,低(1一3年级)、中(4一5年级了、高(初中),街东、中、西每处学校学生爆满,无私地为当地培养了很多人才。
梨行宋的发财史是从种植梨行开始的。据说在梨行宋的梨兴盛时期,因为梨行宋产的梨个大、香甜无比,被当地官员推送到皇宫后,有十几年的产梨期皇宫就到这里来高价收购。可想而知,该村从此赚取了“第一桶金。”千多号人的宋氏子孙家中富的可以说是盆满钵满,成了当时惠民城南的第一富裕村庄。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鬼子和当地以及商河一带的土匪、汉奸,都到梨行宋村来抢夺财产,惹是生非。那时村子四周筑有保安、防匪的围墙,好多倭冦混进村里挑起祸端。由于早混进围墙内的商河一土匪里应外合,在梨行宋大开杀戒,一次杀死了37个阻拦的民众,并逮走30多个乡亲做人质让村里出钱赎回。这次匪徒血洗梨行宋给村里带来了巨大灾难,不光是死伤不少,各家各户的钱财也被榨干 。说到这里75岁的宋修军老人气得牙齿嚼得咯嘣响,这次家破人亡的灾难永远铭记在宋氏村庄。

虽然梨行宋村曾大起大落,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村主任和党员带头制定了家规民约,留住乡愁,生产生活有了可喜变化。村风气正、人才辈出,由于祖辈在本村都上过学,所以梨行宋从“大集体”时期都埋下了致富根苗。采访时宋氏子孙告诉我:“我们村不只是村风正、和谐发展,而且是个长寿村。现有过90的7人,80岁以上的有55个。村里的企业家有相当闻名的宋全奎、宋宏建,值得炫耀的还有宋军亲、宋光国、宋宗华、宋修金、宋春生、宋建伟、宋 健、宋平波、宋宗营、宋强等几十个。他们成了梨行宋村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梨行宋村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变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梨行宋村的道路、水利等设施不断完善,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在经济发展上,梨行宋村依托紧邻220国道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种植业、个体经营和绳网加工业,村民收入稳步增长。在社会民生上,梨行宋村积极参与国土绿化、地热资源开发等项目,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同时,梨行宋村还受益于政府推行的各项便民服务举措,如不动产登记服务效能提升等,村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附:人物录
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有宋为昌、宋全众、宋全福、宋全增、宋示范。
烈士:宋修珠、宋兆生
宋全星:任中共阳信县委书记
宋全利:惠民县正县级干部退休
企业家见上文(略)
宋全峰:可谓是模范丈夫,忠孝两全的代表。笔者两次采访看到他热心护理脑出血的妻子,当问起他时人们告诉我:宋全峰家有老人和两个孩子,一个还没成家,自妻子患病以来他贴心照料,每天带妻子到广场游玩、锻炼。50多岁的他被宋氏村庄称为村风正气的模范丈夫。

综合一姓庄园梨行宋村的古今故事可谓是:
梨行宋村气象新,村风正气满乾坤。
青山绿水环村绕,人寿安康乐无垠。
阡陌纵横通富路,楼台错落映朝暾。
和谐共处邻里睦,共绘乡村美景图。

黄河这边独好
高秀亭艺名:平安退休教师山东惠民县人,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惠民县地名专家,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黄河京剧协会会长,惠民县\x26quot;夕阳红\x26quot;艺术团艺术总监。编辑出版有《平安的坎坷人生》《黄河这边独好》《黄河岸边的故事》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