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落后的落门马村

文摘   2024-12-10 08:47   山东  

落门马村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淄角镇,是淄角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淄角镇地处惠民县南部西缘,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据传,淄角镇因春秋时期齐桓公曾避难于此而得名,齐桓公为纪念这段难忘的经历和这里的繁华而赐名淄角,意为国都临淄的一角。这一传说为淄角镇增添了浓厚的历史色彩。落门马村作为淄角镇下辖的一个村庄,原名耿家,曾名饮马村。位于淄角镇政府驻地西北2公里。相传,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始祖耿仁,由桓台县新城耿家迁居于此,立村耿家。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李之芳(即李阁老·惠民城人)。奉诏征南路经耿家村时,天色已晚,特意下马进村探
望知友耿其,并借便给征马饮水。自此,该村传下了“落门闭户之时。饮马探故之事”的佳话。为纪念此事,耿家村曾改称饮马村,后又雅称落门马。

2024年12月3日天气寒冷,马店社区吴主任接我到落门马村采风。该村被采访人耿氏19世传人耿佃河、孙书水讲了许多那些年的那些事。此村230人,有耿、李、刘、孙4个姓氏,《耿氏族谱》保留完好,听说淄角镇淄角街、鞠家村的耿姓和落门马村的耿姓是同一家族。《耿氏族谱》关于“落门闭户之时,饮马谈故之事”有详细记载。阁老李之芳在此落门、探故友耿其、饮马的故事为此村留下了“落门马”的好村名。从史到今当地人们给该村有这样两句顺口溜:
隶部尚书李之芳,清朝一品探故乡。
乡友乡情永久记,故土难忘高风尚。

两位被采访人讲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落门马村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淄角镇政府的领导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此外,落门马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这些变化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也为村子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落门马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引领着农村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让农民享受到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门马村的发展突飞猛进,建立塑料大棚几十个,经过十几年的奋斗挣得了第一桶金。宽阔的柏油路、整齐的砖瓦房,彰显了落门马村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勇立潮头,走在了致富道路的最前列。年轻人资金雄厚以后购置车辆组建了运输车队,“南下北上”帮企业、养殖业搞运输,村民们家家户户的小日子过得相当红火。落门马村可谓是:
落门马村换新颜,屋舍俨然景壮观。
阡陌纵横通富路,大棚错落映蓝天。
田畴沃野禾苗壮,水畔清波鱼跃欢。
百姓安居歌盛世,乐享太平好年年。

黄河这边独好
高秀亭艺名:平安退休教师山东惠民县人,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惠民县地名专家,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黄河京剧协会会长,惠民县\x26quot;夕阳红\x26quot;艺术团艺术总监。编辑出版有《平安的坎坷人生》《黄河这边独好》《黄河岸边的故事》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