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再难,看看孩子们的作品,就不怕了

教育   2024-11-12 15:59   广东  

学科整合课程全部做完之后,我发现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是好的,都充满情感的味道、生活的味道、人的味道。


工作与生活中有再大的困难,回来看看他们的作业,就觉得这些都不叫事儿,因为孩子们都成长得这么好,世上还有这么多美好的事物。

——芭小教育督导文燕




继10月26日芭小教育分享会+六年级学科整合成果汇报之后,11月2日,芭小2024年秋季学期「1-5年级学科整合课程成果展」,在海淀校区举行。

芭小校长大雁开场

芭小海淀校区和东方红校区的家长、老师和部分学生参加

学科整合课程成果分享会后,家长写下的反馈

什么是“学科整合课程”?

概言之,是不同学科整合起来,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课程。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实现深层理解与主动迁移,成长起终身学习能力。

芭小教学副校长韩韩主持当天的成果汇报

11月2日成果展当天,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由低到高顺序进行汇报。篇幅所限,我们先概要了解五年级、四年级、一年级学科整合课程,然后通过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详细分享,来看芭小的学科整合课程。


 走进圆明园


五年级学科整合课程

吕玲老师分享五年级学科整合课程-走进圆明园

从五年级语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出发,初步理解“不可估量”的损失,自然而然地引入其他学科。

圆明园游园任务:

体育 徒步游园,定点打卡。长春园宫门进,途经十个打卡点,东门出。

语文 今昔对比十个景点,看复原图,对比现场境况,感受历史真实。

数学 感受数学之美。选定一个景点,寻找数学元素,感受建筑设计之美。

美术 实地取景。选到能代表圆明园的画面,简单起稿或拍照记录。

科学 生态保护。观察、思考圆明园的建筑以及生态保护措施。

回来后任务:

语文 完成手册 写一写 讲一讲

一篇文章,《圆明园,我想对你说》。一次演讲。

在班级里每一位同学都进行了写作和演讲。吕玲老师讲到,参观圆明园回来后,有一个孩子写了好多个“对不起”,老师引领孩子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对不起,孩子后来修改成“对不起,圆明园,我们花费巨大心血修建了你,却没有保护好你”,把痛惜和悲愤之情转化为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少年强则国强的情感与信念。

学生演讲《圆明园,我想对你说》

数学+IT 小组合作 完成PPT

从对称美到比例协调,从几何图形到空间布局,数学原理在圆明园的景观设计中无处不在。

科学 小组合作,制作海报

结合“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地理知识和现场观察结果,整理对建筑、生态环境保护方法措施和建议。

音乐 合唱《圆明园,你在哪里》

英语 创编绘本故事

结合《典范英语》的阅读经验,创编穿越回圆明园的英文绘本故事。

芭小学生朗读自己创编的圆明园主题英语绘本

美术 选景画画,完成画作。

圆明园主题画作



百年以来



四年级学科整合课程

程珊老师分享四年级学科整合课程-百年以来

四年级语文课本中,有多篇课文是以一百年前的中国为选材背景的。

比如:《现代诗二首》的两首诗,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的诗人刘大白和徐志摩的作品,具有典型的时代语言特色。

《呼风唤雨的世纪》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叙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奉天读书,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梅兰芳蓄须》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拒绝给日本人演戏的经历。

另有巴金、叶圣陶等多位20世纪作家的作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通过多学科配合的方式,引领大家展开一场对一百年前的中国的探索,通过实物、照片、影像、故事等,感受那个年代的生活场景,结合那个年代的作者的文字、描述那个年代的课文,体会那时的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

语文:了解更多的百年以来的生活、事物。采访身边的人,特别是在20世纪生活过的家人,从他们的生活经验与记忆中,了解科技为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数学: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大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认知“亿”有多大,再带着数感来研究百年以来中国人口的数据变化,看看有什么发现。

英语:研究百年以来交通工具的变化

科学:生活中,那些已经流传了上百年的食物,它们有着怎样的营养构成?

音乐:认识百年前的音乐形式之一——京剧,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并参观梅兰芳纪念馆,在四合院中体会百年前的居民生活与现代高楼社区生活的不同。

学唱歌曲《说唱脸谱》

参观梅兰芳故居

体育:足球的百年发展


美术:寻找生活中的老物件,创作长卷复古画

芭小孩子们创作的“百年以来”复古长卷画

认识百年以来人们经常使用的事物,其中之一是搓衣板

采访家人,从上个世纪步入这个世纪的三十年,生活中有哪些发明和发现,是以前的人们意想不到的

认知“一亿”有多大

对比了百年之前与现在生活之不同之后,孩子们对一百年后的生活进行了展望。然后,我们把这些梦想作为素材提交给AI,让AI创作了一首诗。

英文演讲,百年以来交通工具的变化



汉字的由来·象形字



一年级学科整合课程

思源老师分享一年级学科整合课程

语文:了解汉字的由来,认识简单的汉字,再看看象形文字什么样。从记事用的图画,到表达意义的语言符号,走进这些古老的中国文字,感受这项祖先从大自然汲取灵感的伟大创造。

孩子们创作的象形字书签

科学:观察植物,看一看根、茎、叶,再仿照祖先,试着给这些植物创造象形字。

数学:汉字的书写有规律,运用规律,能记得更快、写得更好。一个字需要几笔写出来?学一学,数一数,再试着写一写象形文字。

美术:把象形文字还原成“形”,同样的字,在不同人的脑海中,有不同风景。

为自己做一套专属汉字卡小书,记录初学汉字的历程,满满的新鲜与热爱。


象形字美术作品·汉字卡小书

体育:在校园里“寻宝”,寻找被藏起来的象形文字,把找到的象形文字贴在相应的汉字处。

除了各学科的课堂,孩子们还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汉字,创作“识字小报”:

识字小报:在生活中,汉字无处不在,而且多种多样,不管怎么变,我们都能认出来。

英语:在英文世界,这些文字对应的单词是怎样的?读音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粮食从哪里来



二年级学科整合课程

丹玲老师分享二年级学科整合课程

主题的确定: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田家四季歌》。对于一个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生活生长的孩子来说,要如何了解“田家四季”?

此以外,二年级语文课文中很多都与农业生活有关。比如: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它是个童话,在故事的结尾说道,小蝌蚪长大了,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课文《我是什么》,讲的是各种形态的水,也提到“灌溉农田”、“淹没庄稼”。

《场景歌》里,鱼塘,稻田,认识这些字词都不难,可是它们说的是怎样的场景呢?

其他还有《树之歌》、《拍手歌》、《十二月花名歌》等等,都与大自然和植物有关。

孩子们认识这些字,会读这些字,是不是就已经足够了呢?可是什么叫做播种,什么叫做插秧,什么叫做耕田?孩子们有没有见过,老师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带他们去了解呢?

由此我们确定了学科整合课程的主题——“粮食从哪里来”。

北京有很多博物馆,有一个博物馆,我们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发现了它——中国农业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和我们的主题特别搭。


参观中国农业博物馆:我们的故事从一粒种子开始。我问孩子们,花生的种子是什么?辣椒的种子呢?农民会怎么种这些种子呢?有的孩子说“撒”,有的孩子说“埋”,还有的孩子说,是不是要用镊子捏着种?然后我给他们介绍最右侧的这个“点葫芦”,据说是播种时用的工具,那它是怎么用的呢?我们带着疑问,带着好奇,去参观农博馆。

农博馆特别大,我们时间有限,这次只去了8号馆和9号馆,8号馆是土壤标本馆,9号馆是中国传统农具馆。

土壤馆里面有不同种类的土壤。在去之前,我问孩子们,土壤是怎么来的?他们说:土壤本来就有啊。天上来的。外太空来的。

有的孩子知道的比较多,说土壤是风化来的。我说,从石头慢慢风化变成土壤,那是不是所有的石头都变成土壤之后,世界上就没有石头了?他们说,你这么说好像也挺有道理。

来到土壤馆之后,我们了解到,大自然的土壤也有自己的循环,就像水循环一样。从石头变成沙,沙变成土,这个过程中,是植物、动物的参与,让没有营养的石头、沙土变成了有营养的土壤。然后这些土壤再经过一系列变化,慢慢又变成石头。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传统农具馆。孩子们参观的时候非常细心,虽然有很多字他们不认识,但是后面有配图,还有泥塑的场景图,帮助他们来了解这个农具是怎么使用的。



使用游学手册进行总结:参观农博馆回来后,我们使用游学手册进行总结。

用词语卡进行表达和梳理,“让你印象深刻的农具是什么?”

孩子们会给自己的农具卡片画上边框,或者给它涂上颜色,表示是自己觉得最精巧,设计最巧妙的一种农具。

博物馆有一句话,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去看完之后,你就知道种一株植物,种一个粮食,并不是那么简单。土壤很关键,农具也很关键,人也很关键。带着从博物馆回来的感受和新认知,我们再来看语文书上这些名词,就有画面了,播种,插秧,耕田,可以是在水田里,也可以是在旱地里。每个孩子都会在脑海里形成他自己的画面,而且这些画面不仅仅来自某段视频,也来自真实的物品,就不再只是书本上的字了。

在我们游学手册上,最后一道题目问孩子们,你认为在过去的中国,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农业劳动者,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养?

孩子们说,你要会使用农具,而且农具那么多,你要把它用得很灵活,是需要智慧的,创造出来这些农具也是需要智慧的;

还需要团结,这些收割呀、农事呀,光靠一个人是搞不定的。

然后需要懂土壤,得知道这个土壤到底可以怎么使用。我们认为东北的黑土地很肥沃,可以种很好的粮食,但是在农博馆会了解到,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它们都可以带给人们收获,不同作物的收获。

孩子们还说,要有耐心,因为农作物不是一两天就能长出来的,需要经过好几个季节。

还有的孩子说,我想到了我的奶奶,我奶奶在种田的时候,那个鸡呀鸭呀就会跑过来吃东西,奶奶就要弄一个栅栏。孩子说,当农民除了干农活以外,也需要有智慧,想办法去解决播种、耕作的时候遇到的各种困难。

各学科关于农业农事的探究与学习

数学,利用七巧板进行拼图,对农具再次进行回顾。

英语,用英语表达农民春夏秋冬都在干些什么,春天播种,夏天耕作除草,秋天收获、打谷脱粒,这些就都有画面了。

美术,创作农民画,农民画的风格就是颜色非常亮丽,很鲜艳。

音乐,孩子们在芭学园的幼儿园就开始唱一首童谣《农民伯伯》,当我们二年级重温这首童谣,一开始孩子们的歌唱和动作都很安静很温馨,小小的动作。去完博物馆之后再唱这首童谣,孩子们做动作的时候,会很用力、大幅度的肢体动作去模仿打谷、收割、磨磨,因为他们现在会想象那个场景了。

科学:农作物生长过程,积肥。

从人格建构可视化的角度来看,突出的两个点,第一个是进取: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一个事情离自己生活特遥远的时候怎么办?我可以想办法去了解它们。

第二个是亲社会意识,孩子们会发现食物真的不是从厨房、从超市凭空出现的,它的背后有很多人,有很多故事。比如土壤,就在我们身边,司空见惯,它们跟粮食却密切相关,一下让这件事与我的生活有了联系。当周围事物和我自己产生联系的时候,我就会很好奇,很想了解一下,然后就会理解和尊重它。



秋天的童话



三年级学科整合课程

文燕老师分享三年级学科整合课程

整个《秋天的童话》主题课程设计思路,分为两大块,第一块是对秋天的观察和体验,第二块是秋天的故事,是对秋天的感受和表达

科学,观察秋天,我们做了气温观测和记录,还有秋天物候的观察,什么时候叶子黄了,什么时候叶子落了,小动物们有什么变化,还有风的情况,人们穿衣服的变化。

数学课上,我们了解了一年四季12个月中有哪几个月是秋天,了解了24节气。

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与秋天相关的古诗、课文,也回顾自己在秋天会做些什么,会过哪些节日,做哪些活动,等等。大家收集了“秋天的食物”,列出了自己的“秋季美事清单”,通过这些活动,围绕“秋天”,每个孩子去整理自己之前8年的生活经验,并分享出来。

英语课上,我们读了一些相关主题的绘本,了解在英国、在美国、在加拿大,在其他国家,秋天孩子们喜欢做什么样的事情。然后,我们也愿意去跟全世界的孩子分享我们中国孩子在秋天做的事情,就有了英文绘本的创作。

英语孩子创作的英语绘本《Fall Fun》

在这些观察和经验回顾之后,结合语文课的童话创编,孩子们写了秋天的童话故事,并为童话故事做了配图。

先写故事,后做连环画,每一个连环画都是四格连环画,孩子们需要把自己的故事分成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然后以连环画的方式,以四幅场景来展现。这也是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小练习,为高年级体会文章的“结构”铺垫经验。

音乐,欣赏了“秋天”的音乐。

体育,是从孩子们创编的童话故事中选一个故事,根据故事来编游戏。在编的过程中,体育老师需要跟他们一起商量规则是什么,每个环节要用什么样的活动,怎么算输,怎么算赢……以游戏来体现故事,也是一个很好玩的事情。

三年级学生讲自己创作的体育游戏

这个过程中的“人格建构”,真的就像这棵树,枝叶四处蔓延,什么都有。每个孩子又各不相同。有的人在创作过程中提升自知和自信,有的人在分享时看到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对他的故事会提出质疑,他要去思考,去回应这些不同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自己对别人的影响力,也体验到了“尊重”。

有的孩子通过创编体育游戏,对规则的感触更深了。规则不仅仅是要遵守的,我们也可以制定规则,不合理的规则我们可以去改变,在制定规则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制定一个相对公平的规则,可以让这个游戏玩得有意思……

在学期初,听说我们要做学科整合,有家长会担心,这么多活动,还要完成教材上的教学任务,你们有那么多时间吗?

学科整合课程其实并不是单独做一个活动,而是基于教材来设计的。以语文为例,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三个单元跟“秋天的童话”这个主题密切相关:

第二单元整个单元是关于秋天的诗和散文;第三单元是童话故事,这个单元的习作就是创编童话。三年级的孩子们刚开始写习作,其中一个难点就是不知道写什么。我们以学科整合课程中丰富的内容帮助孩子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让孩子有东西可写。同时也传递获取素材的方式: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三年级学生演讲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橙色和黄色》

第四单元是续编故事,故事编出来前后是有逻辑的,这个在童话故事创作里也练习到了。整个的学科整合课程做下来,语文三四五单元的重点难点都带到了,这些活动成为教学的助力,可以帮助老师把需要教的东西更好地落实。

三年级的学科整合课程全部做完之后,我们发现,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是好的,都充满了情感的味道,生活的味道,人的味道。每一份作品里都呈现了作者在人生前几年的秋天中的回忆,美好,温馨,快乐,非常值得一读。

看这些就觉得,工作与生活中有再大的困难,回头看看孩子们的作业,就觉得这些都不叫事儿,因为孩子们都成长得这么好,世上还有这么多美好的事物。

学科整合课程也带给孩子们这样的体验:知识就在身边,生活即学习。我们的生活为学习、为创作提供了源泉,源源不断的灵感。他们能从生活本身获得滋养,获得成长,这是通向终身学习的路。





● 延展阅读,点下方标题可看:

六年级学科整合课程:头一回见到,老师真的敢让每个孩子都上

这是一所孩子们真心喜欢的学校

芭小教育
芭小目前有两个校区:
海淀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321号(海淀学籍);
昌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水库路12号(昌平学籍)
招生电话:15313885790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芭小招生老师微信:



孩 子 是 脚   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

李跃儿芭学园
芭学园是孩子人格培育的田园。遵循“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理念,以「李跃儿芭学园」、「芭小」和「跃儿学堂」连接孩子、家长、教师,全生态教育体系助力生命成长。电话:010-80749181,网站www.liyueer.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