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况
Johannes Brahms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77
内森·米尔斯坦
维也纳爱乐乐团
尤金·约坎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77
内森·米尔斯坦
维也纳爱乐乐团/尤金·约坎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帕尔曼, 巴伦博伊姆, 柏林爱乐乐团, 1992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Op.77齐默尔曼,杨松斯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指挥:阿巴多、小提琴:沙汉姆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穆洛娃阿巴多1992东京夫妻合作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克莱默演奏 伯恩斯坦指挥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77) 亨里克·谢林演奏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77) 约书亚·贝尔演奏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77)
奥伊斯特拉赫演奏 基里尔·康德拉辛指挥莫斯科爱乐乐团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77)
列宾演奏 洛佩兹.科博斯指挥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77)
尤莉亚.费舍尔 尤洛夫斯基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2019年罗马尼亚埃内斯库音乐节
勃拉姆斯于1878年夏起稿,年底完成,1879年元旦初演这部名作,与贝多芬、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一起被列为世界上三大小提琴协奏曲。其乐思富于变化,有深度。题献给初演时担任独奏的好友、匈牙利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约瑟夫·约阿希姆。这是一首明快、沉着而有份量的作品。乐曲规模宏大,结构严密,音乐充实,富有交响性。如采用古典双呈示部奏鸣曲式的第一乐章的第一呈示部(管弦乐呈示部),听起来就像是交响曲的开始。
第二乐章 柔板,F大调,2/2拍,三部曲式。由双簧管呈示主要主题。
先是木管为主,后来以弦乐器为中心。独奏小提琴装饰主题,或加以变奏,转调以后进入了热情的中间部。情绪高涨后返回到双簧管主奏的主要主题。
富有活力的回旋曲主题由独奏小提琴用重音奏出后,以独奏或合奏反复多次。整个乐章气氛比前两个乐章轻松。炫技性的特点在本乐章中有了更多的表现。乐章还有B、C两个插部主题,全乐章的结构图式是:A B ACBA-A1.图式最后的A1是加快速度的结束部。结束部先用回旋主题、接着用第一插部的素材构成。结束部(A1)前的短线-表示是简短的华彩段落。乐曲最后以明亮的D大调主和弦收束。
内森·米尔斯坦
内森·米尔斯坦 Nathan Milstein(1904年12月31日-1992年12月21日),生于俄国敖德萨,美籍俄国小提琴家。
7岁从斯托利亚尔斯基(P.Stoliarski)学琴,1920年在敖德萨正式举办演奏会,1926年至布鲁塞尔从伊萨伊进修。二、三十年代,曾与霍罗威茨合作,在苏联演奏。1929年定居美国。米尔斯坦的光彩往往被海菲兹遮掩,而实际上米尔斯坦更为扎实,对具体作品的表达亦深于海菲兹。他的跳弓非常精确而轻巧,震音充满韵味,音色变化也非常精致。米尔斯坦一生倾注心力最多的是巴赫的6首独奏奏鸣曲与帕蒂塔,曾先后3次录音。
内森·米尔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的技巧无暇到完美,他的音乐演绎造诣深厚,但他羞于在公开场合露面。米尔斯坦73年的艺术生涯的回顾,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罕见的、有价值的对于大师个性和他对乐器和音乐敏锐洞察的展示。
米尔斯坦与许多著名作曲家和音乐家有过交往。他是奥尔的学生,也是格拉祖诺夫、拉赫玛尼诺夫、伊萨伊、霍罗维兹等人朋友,他在影片的采访中讲述了很多非常吸引人故事。他还回忆了自己早年在苏联在工厂为工人演出的情景,以及巴赫作品在工人老大哥面前所遭受的冷遇。里面还有他最后的音乐会的片段,由瑞典电视台拍摄,里面有纯正的贝多芬克鲁采奏鸣曲和巴赫夏空表演
。访谈内容散布在小品表演中,显示了米尔斯坦对于乐器耀眼的控制。米尔斯坦对于音乐的一丝不苟被温暖、幽默的人性所掩饰。我们不仅能听到有趣的故事,还能体会到他对作品冷静深入的研究。
在与平恰斯·祖克曼的谈话中,米尔斯坦谈到了音乐家创造力的重要性。演奏家需要经常改造他们对于一部作品的处理方式,这意味着改变他们的指法让其诠释保持新鲜感的方法。在第2张DVD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手指的痛苦强迫米尔斯坦来修订他的左手指法,但是演奏的效果没有丝毫变化。
米尔斯坦在82岁高龄的还保持高水平技巧,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因为大多数小提琴家这个时候已经退休很久了。对于他来说,这没有什么特别的。他说他经常改良自己的指法,即使在舞台上的演出中。
努本以前的电影常常在显示音乐家作为一个平常人方面走得很远,甚至形成了一种模式,这里则变的小心谨慎,或许是因为这张DVD标题的缘故——伟大的音乐家的生活和艺术在这部很好的记录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描绘。
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