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简况
勃拉姆斯
大提琴与钢琴
e小调第1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作品38
罗斯特罗波维奇
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
e小调第1大提琴奏鸣曲 作品38
罗斯特罗波维奇
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
勃拉姆斯 e小调 第一大提琴奏鸣曲 OP.38 第一乐章
勃拉姆斯E小调第一奏鸣曲为钢琴和大提琴而作
王羽佳&卡普松合作的勃拉姆斯第1大提琴奏鸣曲
勃拉姆斯e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Op.38 奥菲利·盖拉德
勃拉姆斯讲究出精品,他是精品大师。他一生创作了三首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而流传至今我们只知道有两首。分别时e小调作品38第一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F大调作品99第二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其中:第一奏鸣曲作品38完成于1865年,第二奏鸣曲在21年以后。两首作品充满着温柔和悲伤,具有极强的戏剧性,较之第一奏鸣曲,第二奏鸣曲更富有交响性,可见勃拉姆斯日近娴熟的创作能力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e小调第一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由勃拉姆斯献给他的好友约瑟夫·根斯巴赫,整首曲子气氛浓郁动人,情感丰富,音乐线条长,主要在大提琴的低音区域展现,也使得整曲笼罩着丝丝阴郁,无不使听者内心泛起宽广荒凉却又爱之极深的凄美之感。
整曲分三乐章,都是以小调创作的,节奏很紧凑。
第一乐章像一首悲歌,唱得如痴如醉如幻如梦;主题由大提琴的C弦的低音域娓娓道出,线条舒畅气息舒适。第一句奏响的同时即奠定了整曲灰暗的色调。此处力度不重音符却饱满,音乐内容紧凑,因此表达的感情不仅仅是简单的伤感之情,更多是伤感之后的心里纠结和逝世悲愤。
第二乐章是一首小步舞曲,轻巧高贵;这首小步舞曲的结构是典型的古典小步舞曲的特点,速度从容,伴奏通透,典雅大气。在演奏技巧和艺术造诣上来讲,中间乐章不算突出,但是换个角度想,何尝不是作曲家的一种反面的表达方式,在悲凉的第一乐章和汹涌的第三乐章中间插入一首典雅的小步舞曲,也算是种微笑着流泪或者是欲哭无泪的呐喊。
第三乐章是全曲的高潮,继而将压抑的情绪和盘托出,你看这好像是一种发泄的背后,听者依然感受到的是深深一叹。情绪宣泄的高潮,也是大提琴演奏者最累的一个乐章。整个末乐章,大提琴与钢琴不停地进行着音型上的二对三,使得音乐连绵不断,如一场倾盆大雨,不容间歇,本乐章中大提琴声部和钢琴声部更多处于对位抗衡的位置,所以相互聆听和配合更为突出,两个声部互相追赶互相依托着由低声部逐渐走向高声部,最后结束在恢弘上。
勃拉姆斯《第一大提琴奏鸣曲》。从绝美的旋律开始,但不沉醉于浪漫,大提琴与钢琴协力塑造了男性化的刚毅情感。第一乐章热情迷人,第二乐章是古风浓郁的《小步舞曲》,最后乐章奔放的德国式苍凉,叫人想起当时的蒸汽火车,白烟滚滚轰隆隆地穿行在秋天的树林。(田艺苗)
1862年,勃拉姆斯开始为大提琴和钢琴作《第一大提琴奏鸣曲》,1865年完成了这首E小调杰作。
旋律里流淌着夕阳的光芒,不是炽热,而是温暖。在叙述的明暗之间,作者的思考正在细水长流,悠远和沉重。即便是变奏也显得小心翼翼,犹如一个不敢走远的孩子,时刻回首眺望着自己的屋门。音乐呈现了难以言传的安详,与作者的其它室内乐作品一样,内省的精神在抒情里时隐时现,仿佛是流动之水的跳跃,沉而不亮。(余华)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