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卡萨尔斯)

文摘   2024-10-11 14:25   江苏  

作品简况

Edward Elgar

爱德华·埃尔加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作品85

Pablo Casals

帕布罗·卡萨尔斯

英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

阿德里安·博尔特爵士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作品85

帕布罗·卡萨尔斯

英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

阿德里安·博尔特爵士

大提琴家杜普雷演奏埃尔加代表作


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85
美国红裙阿里萨大提琴 巴伦博伊姆指挥

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马友友演奏)


爱德华·埃尔加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 85 

索尔·嘉碧妲 Sol Gabetta 指挥:西蒙.拉特 柏林爱乐 

2014年4月20日巴登巴登复活节音乐节


爱德华·埃尔加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 85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携手艾丽莎·维勒斯坦演绎 柏林爱乐



这首充满深秋凄凉景象的大提琴协奏曲,是埃尔加晚年的传世之作,也充分反映出埃尔加晚年的心情写照。 

身为一位具有爱国主义热忱的作曲家,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埃尔加的心灵世界顿时阴暗,不管精神或肉体状况皆极为不佳,他甚至曾在当时誓言不再谱写音乐。1917年,他移居英格兰南部乡村,一方面可以预见战争即将结束,另一方面则是闲适幽雅的环境,让埃尔加的创作思绪泉涌,于是在来年完成了三首室内乐,并在1919年写成了堪称生平代表作的"大提琴协奏曲",曲中可以听见一名作曲家晚年的人生孤寂与感叹。 


全曲分成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为a小调中板,乐章刚开始由主奏大提琴以慢板速度首先拉奏出具威严气质的宣叙调,竖笛与巴松管随而衔接,速度在此时转变为中板,并由中提琴带出略带孤寂哀伤情绪的第一主题,大提琴随之在竖笛、法国号的伴奏下深情地反复这个主题。其后的第二主题为轻快而流动的E大调,似冲破阴霾的一道阳光,但最后阴郁的第一主题则再度出现。 

第二乐章为G大调极快板,十六分音符的第一主题动机,虽具有诙谐曲般的乐曲形式,事实上却也可感受到音符背后的苍凉。

第三乐章则是一慢板乐章,为一段在弦乐、竖笛、法国号伴奏下的大提琴乐章。在这长仅有六十个小节的优美民谣风乐曲中,主奏大提琴始终保持着优美的身段,仅休息了两个小节,为一个可让聆听者充分感受埃尔加忧郁气息的乐章。 

终乐章为e小调快板,在主奏大提琴率先奏出第一主题旋律后,便放慢速度,以宣叙调形式厚重地奏出由第一主题所变化的乐段。随而活力十足的第一主题再起,略微发展后,甜美悠扬的第二主题接而出现。乐曲的最后则是反复展演了第三乐章的一段主题以及第一乐章开头的宣叙调,并强力地结束。
(转自: 养猪大户)


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85)的首次录音是1919年12月,乐曲有所删节,大提琴独奏为比阿特丽丝·哈里森,指挥为埃尔加。他们于1928年完整地录制了全曲,而且从这次录音中可以听出,他们在第二乐章音型22后的第5和第6小节中有一个未标明的“相当慢地”处理,与前面有此记号的乐句相一致。这首协奏曲其他著名的演绎者包括卡萨尔斯、皮尼、托特利埃、福尼埃、杜普蕾以及许多年轻演奏家。总谱于1921年由诺威洛公司首次出版,手稿由皇家音乐学院收藏。


这首1919年完成的大提琴协奏曲,是埃尔加运用管弦乐团的最后一首作品,称得上是作者的“天鹅之鸣”。也是他自己刻骨铭心的自白。人生苦难悲情大于快乐,作为过程,苦难的过程长于幸福快乐的过程。当时埃尔加病痛缠身,世界上又在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他陷入深深的失望中,悲痛中。他讲这些恶劣的情绪全部倾注于乐曲中,作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宣泄。大提琴协奏曲在之前好像并不太适合如此悲苦的情绪,这也是埃尔加的创新,他考虑到大提琴醇厚、深沉的特点,充满感情的音色又略显灰暗,也许是最能表现悲情色彩的情绪。


四乐章依次由前一乐章衍生,就如同一个狂想的思维以埃尔加对主体材料的纯熟运用看来,的确如此。第一乐章葬礼般的开场,尽管曲中有短暂的田园风味的缓解,但是全曲仍旧弥漫着幻灭末日,大难临头的感觉,有时表现为向生命呐喊挣扎的味道,但是多半是低调苦苦地抒发。之后由单簧管奏出抒情的第二主题,有西西里舞曲的优雅风格。第二乐章大提琴先以拨弦形式奏出开端的宣叙调。


在终乐章的回旋曲里,埃尔加在世界大战前的豪气依稀可见,但是稍纵即逝。该乐章回顾了前面乐章的一些旋律片段,然后迈向苦楚与认命的高潮,陪衬的装饰乐段去用了慢板主题的乐句。埃尔加仿佛在向过去的快乐时光道告别,中断这段挽歌,全曲在回旋曲主题的临去秋波中戛然而止。



帕布罗·卡萨尔斯


帕布罗·卡萨尔斯(Pau Casals i Def illó Pablo Casals,1876年12月29日-1973年10月22日),杰出西班牙大提琴演奏家。在1958年曾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卡萨尔斯对大提琴演奏的伟大贡献不只限于对演奏技巧的改革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而且还有对久被埋没的巴赫大提琴组曲做出的重大发现、整理、注释并使其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巴赫的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巴赫音乐室库中一块光彩夺目的钻石。在巴赫于1717年至1723年创作这些组曲时,当时的人们对大提琴这种乐器的音乐表现认知程度还可说是微乎其微。因为当时的大提琴在乐队中还仅仅是一个充当演奏通奏低音的配角。但自从巴赫天才地创作了这六首大提琴组曲之后,才使得大提琴在乐器王国中的身价陡然备增,并确立了它的重要地位。在这些组曲中,一把大提琴不仅要演奏高音声部的音乐旋律,而且同时还要完成自身为这些旋律所提供的有机的低音伴奏,因此就大大地拓宽了大提琴丰富无比的表现力,所以这六首大提琴组曲对于大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部划时代的音乐文献。


大提琴是一件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的乐器,但自它被创造、发明的几个世纪已来,其潜力却一直没有被人们充分发掘与重视。因此,在交响乐队这个大家族中,大提琴不论从演奏技巧或是音乐表现力等方面都被限制在了一个很狭窄的范围之内。自从伟大的帕布罗·卡萨尔斯诞生之后,大提琴这件乐器才从根本上改变了它的历史命运,卡萨尔斯将大提琴演奏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卡萨尔斯一生不断的努力研究与演奏实践之下,大提琴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他的演奏中,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大提琴丰富的色彩与无穷的艺术表现力,从而也使得大提琴成为真正与钢琴、小提琴享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一件乐器。人们将卡萨尔斯誉为当代大提琴演奏艺术之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乐声涟漪
世界音乐经典曲目推荐,通过本号“服务”目录栏您能随时找到想听的古典、通俗的经典音乐节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