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况
Jean Sibelius
让·西贝柳斯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47
吉尔·沙汉姆
爱乐乐团
朱塞佩·辛诺波利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吉尔·沙汉姆
爱乐乐团/朱塞佩·辛诺波利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 1966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安妮-索菲-穆特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费拉斯演奏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穆洛娃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庄司纱矢香演奏 科林.戴维斯指挥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文格洛夫 巴伦博伊姆
西贝柳斯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希拉里·哈恩演奏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Op. 47
西蒙·拉特与列奥尼达·卡瓦克斯的西贝柳斯之夜
西贝柳斯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 47
西贝柳斯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瓦吉姆.列宾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 Jean Sibelius,1865-1957)最出色的代表作。
《芬兰颂》作于1899年。四年后38岁时完成了富有交响性的小提琴协奏曲。1903年在赫尔辛基完成,翌年在当地初演时由作曲家本人指挥、诺瓦切克( Novacek)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本曲,到1905年又进行过修改。修订稿的初演是在柏林,由理查·施特劳斯指挥,卡尔·哈里尔担任独奏。现在一般演奏的是1905年改订本。初稿版本长期以来与西贝柳斯的其他遗物一起被束之高阁,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初才被制成CD唱片。
有一张CD(BIS-KKCC2017),独奏者是卡瓦科斯,由万斯卡指挥勒哈蒂交响乐团协奏。录制的内容既有平时听得到的定稿版本,同时也收录了初演时的版本。这两种版本有着明显的差异,在第一乐章,差异格外明显。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小调,2/2拍。如上所述,两种版本的差异在第一乐章中表现得最明显。例如,虽然二者的华彩乐段都在展开部中间,但是,初演版本则跟其他古典协奏曲同样,在再现部之后又放上华彩段落。初演版本的配器比较粗,音响也比较暗。至于独奏声部,初演版本要比定稿版本难很多。定稿版本跟以往的协奏曲相比,本乐章的交响性格外突出。独奏乐器的性能也得到充分发挥。乐曲由第4小节开始显示第一主题。宽阔的主题具有鲜明的西贝柳斯风格特点。不久便呈现的第二主题。正如第二主题是从第一主题派生出来那样,从独奏小提琴奏出的第二的对位声部,派生出具有民间歌舞特征的第三主题。在华彩段落之后,三个主题都再现。其中,第一主题在再现过程中用主动机形成高潮,增强本乐章的交响性。最后,乐章在热烈的气氛中收束。
第二乐章:柔板,降B大调,4/4拍,三部曲式。序奏后独奏小提琴用G奏出如歌的主要主题。此主要主题是浪漫曲。接下来的中间部富于戏剧性,形成鲜明对照。再现部由木管乐器静静地再现主要主题,然后构成高潮再安静下来结束。
第三乐章:适度的快板,D大调,3/4拍
在窄音区中旋舞的第一主题移高八度反复后发展成为独奏小提琴技巧性的走句,最后在原调D大调属七和弦上告一段落。转为G小调后呈示民间歌舞风格的第二主题。
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对照的第二主题由倍大提琴奏出的固定节奏型衬托并构成高潮。后来两个主题先后再现。结尾中,独奏小提琴大显身手,最后以队辉煌的声响收束。
吉尔·沙汉姆
吉尔·沙汉姆是当今国际上公认最优秀、最引人注目的古典艺术家之一。沙哈姆举办的“全巴赫”系列独奏音乐会获得广泛好评。他将以“20世纪30年代小提琴协奏曲”为题,着重推出活跃于那个年代的巴伯、贝格、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和沃尔顿等作曲家的作品音乐会。沙汉姆录制过20多张唱片,其中许多都非常畅销,并曾多次登上美国或其它国家的唱片排行榜。此外,他的唱片还赢得过许多大奖,其中包括格莱美奖、法国唱片大奖、金音叉大奖以及留声机杂志编辑推荐奖等。沙汉姆曾先后获得美国-以色列文化基金会授予的奖学金、以色列克莱蒙特大赛头奖等奖项,并两次荣获艾弗利·费舍尔奖。沙汉姆现在使用的是制于1699年、名为“波利尼亚克伯爵夫人”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