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况
robert schumann
罗伯特·舒曼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作品129
Paul Tortelier
保罗·托特利尔
皇家爱乐乐团
扬·帕斯卡·托特利尔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29
保罗·托特利尔
皇家爱乐乐团/扬·帕斯卡·托特利尔
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罗斯特罗波维奇, 伯恩斯坦
舒曼《大提琴协奏曲》
古特曼,阿巴多1985
舒曼《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马友友
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富尼埃演奏)
舒曼: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Op.129
舒曼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Op.129
ASTRIG SIRANOSSIAN
舒曼(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1810–1856)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Op.129是1850年的作品。当时舒曼就任杜塞道夫市音乐总监,精神也较为安定。舒曼对大提琴的音色甚感魅力,写出这首全曲充满浪漫的忧愁气氛的协奏曲。当时大提琴协奏曲并不很通俗,因此这首作品好像在舒曼生前不曾上演过。此曲有时与德沃夏克、海顿的大提琴协奏曲并称「3大大提琴协奏曲」,但在舞台上演奏的机会不很多。不过还是不失为大提琴的重要曲目。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有3乐章。其形式跟孟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一样,需要3个乐章连续演奏而不中断。演奏时间并不很长,但独奏大提琴需要相当高度的演奏技巧。舒曼的协奏曲作品,除了这一曲外,还有钢琴与小提琴各一曲。
第1乐章 不要太快(Nicht zu schnell )a 小调,奏鸣曲式。
一开始,管弦乐静静奏出E-A-C三个和声。这一小段序奏音形,是成为全曲核子的动机。接着,独奏大提琴奏出源自同一动机的富有感情的第1主题E-A-H-C-A-E-C。之后,管弦乐也以包含8度音跳跃的音型逐渐高扬。然后,独奏大提琴从低音域跑上来提示第2主题。就这样,大提琴利用琶音,在高音域与低音域之间自由来往。管弦乐的声音比较客气,为了使大提琴显现,总是比较有节制而不喧哗。经过大提琴饰奏风格的乐句之后,呈示部结束,音乐进入开展部。
开展部的中心在第1主题,独奏大提琴总是推到最前面。再现部大致依照呈示部进行,但已省略一部分。之后的尾声有饰奏风格。管弦乐会逐渐热情的高扬,但渐被抑制而移入第2乐章。这乐章使用不少连结线,因而一方面注意节奏感,另一方面则使音乐的进行很流利。同时,虽然采用a小调,却多用#D音,显出受匈牙利音阶的影响不少。
第2乐章 缓板(Langsam)F大调,缓慢的三段体。
这是像间奏曲的乐章。管乐器的3个和弦,把音乐从前乐章带进这个乐章。大提琴先降低之后,唱出充满希望的上行旋律。这是平静却藏有热气的音乐。中间乐段可以欣赏到双音奏法的浪漫声响。管弦乐中的大提琴部演奏一段二重奏之后,长笛奏出第1乐章第1主题。大提琴稍稍跟随后,又回到第2乐章瞑想似的世界。大提琴以宣叙调风格在两个世界间徘徊,然后加快速度进入第3乐章。
第3乐章 很活泼的(Sehr lebhaft)a小调,奏鸣曲式。
出现很有节奏感的主题,很清楚的与第1乐章有关联。管弦乐与大提琴对话一阵子后,大提琴华丽的表现一番,并在向上的音阶上逐渐高潮。在开展部,独奏大提琴与管弦乐频频对话。到再现部,大提琴更加热情。在附有管弦乐伴奏的饰奏乐段,大提琴以高难度的技巧,在高音域活跃。到尾声部加快速度,快活的结束全曲。(小提琴作坊)
舒曼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850年的作品。那时舒曼与克拉拉刚刚从德累斯顿搬到杜塞尔多夫,满心欢喜地迎接新生活。这首大提琴协奏曲没有炫技段落,从头至尾都是敏感而细致的内心流露。(田艺苗)
舒曼的这部《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反映了他性格中最为动人的一面。除了终曲乐章一两处嬉戏的段落之处,这部作品没有往常的炫技机会。
从头到尾都是发自内心的典雅。作曲家于1850年10月10日至24日,短短的15天之内完成这部作品的创作,但他对某些细节一直不满意,直至1854年仍在做些小的修改。这部协奏曲是在舒曼逝世后,于1860年首演。
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舒曼一生当中唯一的一首同类作品。舒曼接受了杜塞多夫市音乐总监一职之后,高兴地与家人前往履新,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以大约两个礼拜的时间迅速地写下了这首协奏曲。舒曼对大提琴的喜爱起码可以追溯到一八三二年,我们从他一八四二年的钢琴四重奏与五重奏,一八四九年的五首民歌风大提琴小品中可以窥见。这首协奏曲当时并未即刻出版,一八五四年,深受精神衰弱之苦的舒曼在病中藉由修改这首乐曲得到了慰藉。
此曲於一八五四年岀版,但直到一八六年舒曼死后四年才举行世界首演。舒曼在这首曲子的原稿上注明了(有管弦乐伴奏)的字样,正如他所标示的,此曲的管弦乐部份居於伴奏的角色,主要皆由主奏大提琴来发挥。
第一乐章由木管与弦乐器拔奏奏出a小调和弦后,大提琴的第一主题随即进入,自此大提琴无论在发展部或再现部,始终居於主奏的要角,而乐团则居陪衬角色,几乎可说是衬底的背景。
乐曲不间断地进入第二乐章,这是只有三十四小节长度的短小乐章。在弦乐的拨奏中,大提琴呢喃地奏出如歌的主题,乐团中的首席大提琴接著与之应合。不久,乐曲便进入“稍为活泼的”部分,接著在木管乐器的提示下,再现了首乐章第一主题的前半句,而后半句则转变成本乐章的主旋律(由大提琴奏出。最后在独奏大提琴的段短小乐句中。
进入终乐章。第三乐章开始,便由管弦乐以强有力的和弦与独奏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接下去可说都是属於这个主题的发展。接近尾声时,大提琴有一段精彩的装饰奏,然后乐团部份渐次加入,一起明快地结束全曲。
(薛介维)
保罗·托特里埃
保罗·托特里埃(paul tortelier,1914-1990)是一位个人艺术品格鲜明的伟人,他的演奏风格具有典型的学院派特征,如音色浑厚柔和、细腻准确,运弓稳健,作品整体规整等等。
托特里埃在巴黎音乐学院师从赫金(Gérard Hekking),十六岁毕业时以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获学院首奖,此后五年学习作曲并又获一等奖。
1935——1937年在蒙特卡洛交响乐团期间,他在理查.施特劳斯的指挥下成功演奏了《唐吉柯德》中的独奏大提琴部分,并得到施特劳斯夫人的赞赏。十年后的1947年他又在伦敦的理查.施特劳斯音乐节上担任《唐吉柯德》中的大提琴独奏。他的美国首演是1955年在卡内基音乐厅,由波士顿交响乐团伴奏。托特里埃的巡回演出遍及欧美、非洲和亚洲,与他合作的指挥家有可勒姆佩雷尔、约翰.巴比罗利、比彻姆、卡拉扬、洛林.马泽尔、罗日杰斯特斯基等。
1957——1969年,托特里埃任巴黎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随后在德国埃森和法国尼斯音乐学院任教。
1975年被牛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他还在1964年为BBC电视台作了大师班系列讲座。他最杰出的学生中有杰奎琳.杜普蕾、芬兰的阿尔托.诺拉斯和法国的阿莱思.拉马斯。
1980年9至10月托特里埃访华,在中央音乐学院讲学并被聘为名誉教授,作为文革后第一位最高级别来华讲学和演出的大师,在当时成为中国音乐界的一桩盛事。
中国老一代的大提琴家们对托特利埃心存崇敬和感激之情,因为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来华讲学,当时殊为不易,也令业内大开眼界。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