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成东南亚犯罪集团进行非法活动的“关键场所”
在这份内容扎实的报告中多次出现了Telegram的身影,同时,报告也指出Telegram 已成为东南亚犯罪集团进行非法活动的“关键场所”:被有组织犯罪集团广泛利用进行各种非法交易,包括未经许可的加密货币交易、在线赌博、信息贩卖、深度伪造等活动 。
在2024年2月至7月期间,东南亚地区特定的Telegram市场和论坛中,深度伪造(deepfake)关键词的提及次数显著增加。深度伪造相关犯罪在亚太地区从2022年到2023年增长了超过1530%,仅在2024年上半年,Telegram上深度伪造相关内容的提及次数就增长了超过600%。
信息窃取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Telegram群组,一些专家估计在Telegram上每天就有超过40万个新的窃取者日志被分发。
近几个月来,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观察到一些大型的湄公河流域综合企业,特别是那些涉及赌场、旅游团和在线游戏的企业,并且已知有犯罪参与和联系,正在进入虚拟资产服务业务,并在Telegram上建立市场。
以上节选内容均摘自报告,完整报告内容可复制下方链接到浏览器查看(也可文末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跳转):
https://www.unodc.org/roseap/uploads/documents/Publications/2024/TOC_Convergence_Report_2024.pdf
Telegram(又称TG、电报、纸飞机)是跨平台的即时通信软件,用户可以相互交换加密与自毁消息,发送照片、影片等所有类型文件。Telegram曾被视为言论自由的象征,因其强大的加密功能和对用户隐私的尊重,吸引了全球近十亿的用户。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Telegram逐渐演变成了各类犯罪活动和灰黑产的温床。《纽约时报》曾对1.6万个Telegram频道的320多万条信息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调查,结果显示,Telegram已经成为汇聚全球犯罪活动、虚假信息、儿童性虐待材料、恐怖主义和种族主义煽动的下水道。为何Telegram会成为犯罪的温床?
①强大的隐私功能:端到端的私密聊天(用户通信内容难以被第三方轻易解密)、使用虚拟号码注册(没有实名制,难以追踪身份信息)、提供阅后即焚、防止截图(防止手机系统和其他软件读取屏幕)、用户位置不可追踪等隐私功能,为不法分子提供了隐蔽的交流空间。
②支持创建20万成员的私人聊天群组:多数聊天软件都如法创建如此规模的聊天群组,这也方便不法分子将更多用户聚集统一管理。
③缺乏有效的内容审核机制:Telegram的内容监管相对宽松,这导致了大量非法和有害信息的泛滥。由于Telegram的开放性,它成为了分享和传播非法内容的理想场所。
“Telegram+物流邮寄+虚拟货币”成为毒品犯罪新常态。为了逃避打击,近年来,许多毒品犯罪分子改变传统的接触式毒品交易模式,使用Telegram等网络社交平台上的虚拟身份进行交易,犯罪手段更加隐蔽多样。毒贩使用Telegram的公开频道和机器人功能进行毒品销售,用户在Telegram可以通过搜索特定关键词轻松找到这些毒品销售渠道,毒资结算则通过虚拟货币。
《纽约时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至少22个拥有7万以上用户的频道里,摇头丸、古柯碱、海洛因和其他毒品的广告被投放到20多个国家。
UNODC发布的报告中也显示,地下信息窃取者(UCLs),允许不同的行为者通过在包括Telegram在内的平台上运行的机器人,购买并使用被盗数据流的访问权限。因为用户友好的界面、广泛和多样化的数据源以及机器人共享、使用的犯罪行为者和信息窃取工具数量的增加使得Telegram已成为获取这些服务的主要平台之一,一些月度订阅套餐的价格低至150美元。
国内警方也已经破获多起通过Telegram+虚拟货币进行信息贩卖的案件。犯罪分子通过Telegram贩卖公民个人信息,包括个人的行踪轨迹信息、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住宿信息、通信记录,甚至是面部活体信息等,并通过虚拟货币进行资金结算,以隐匿犯罪资金转移。
Telegram也是虚拟货币诈骗的聚集地,充斥着虚拟货币骗与被骗的故事。常见的诈骗手段有:
①Telegram盗号行骗。不法分子盗取受害人的Telegram账号,然后将受害人加密项目社群内的收款转账地址替换成自己的。或者盗取账号后复制一个受害人的加密项目社群,并将群内的转账地址放置成骗子自己的,这样所有的转账都到了骗子的口袋。
②冒充类行骗:在Telegram在冒充“项目官方账号”,引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到骗子地址,或者误点钓鱼链接而被盗币;冒充官方客服/工作人员/政府工作人员,发送钓鱼链接,让受害人误点而被盗币;通过深度伪造冒充名人图像和音频为假的加密项目站台,诱导受害者进行转账投资。
微信扫码添加【人工客服】
Telegram+虚拟货币犯罪案件技术协助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