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读物的韵律特征表现——声音和结构

教育   2024-05-29 15:26   江苏  


幼儿读物十分重视显在的语言韵律感。在所有语言类作品中,富于韵律感的歌谣、故事等作品能够迅速赢得幼儿的好感,并促进幼儿对这些语言对象的记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谈到,“押韵的文字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出生之前。在一项研究中,妇女在怀孕的最后3个月反复诵读苏斯博士的《戴高帽的猫》,结果婴儿出生52小时后,可以从其他不押韵的书中分辨出苏斯博士的韵文书” 。


幼儿读物的韵律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声音的韵律

幼儿读物的韵律性首先体现在语音方面。对于幼儿期的阅读来说,韵文类幼儿文学作品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其中既包括传统童谣、儿歌和短小简单的儿童诗,也包括采用韵文体手法的故事、童话等。


儿歌是以语音上的韵律为第一审美要素的幼儿文学作品,其韵律特征体现在语言的各个方面,既包括韵脚、双声、叠韵、连锁等语音上的韵律效果,也包括对偶、排比、回环、重复等结构上的韵幼儿读物的韵律效果。传统童谣中的绕口令、连锁调、问答歌等,大多同时综合了上述多种韵律手法,其抑扬顿挫、节奏分明、朗朗上口的音韵特点,使得幼儿早在理解这些歌谣的意义之前,就已经记住了它的语言。研究证明,韵文作品的听诵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显在的促进作用。


考虑到幼儿对富于韵律感的语言的敏感和喜爱,许多散文体的幼儿故事也常常将韵文手法融入其中,成为幼儿故事创作的一个特色。让我们来读一读下面的这篇小童话:


在碧绿的草地上,开着一朵花。

一朵金灿灿的小花,像是一张美丽的小脸蛋。

小花有10片花瓣,她们紧紧地挨在一起,手拉手,肩靠肩,围成一个小圆圈。

风姐姐吹过这里,她说:“小花瓣,小花瓣,让我看一看,哪瓣最好看。”

10片小花瓣都摇晃着小脑袋说:“我们是平平常常的小花瓣,谁也不好看。”

风姐姐笑着说:“奇怪真奇怪,10片并不好看的小花瓣,围成了一张美丽的小脸蛋。”

在碧绿的草地上,开着一朵花。听了风姐姐的话,10片花瓣笑得多么甜……

(张秋生《小花瓣》)


尽管这则小童话并没有采用韵文体的形式,但它在许多地方使用了含有“an”韵的字,它们有的放在句子的末尾,比如“蛋、肩、圈、看、甜”,有的则嵌在句子中间,比如“瓣、肩、看”,从而带来了声韵上谐和的节律感。与此同时,这些字也与作品中含有“a、ai、ao、ang”等韵的字,构成了声韵上的隐约呼应。这些声韵上相关的字词在如此短小的故事篇幅内高密度集合,给这则散文体的童话带来了一种齐整而又错落有致的韵律感。为幼儿朗读这些富于声韵感的故事,特别能够激发起听觉敏感,使他们更容易记住和复述故事的内容。


2.结构的韵律

幼儿读物的结构韵律也体现在许多散文体的作品中。


我们来看下面这则小童话:


住在北边的小黑熊,用大手掌把大苹果捏碎,揉呀揉呀。小黑熊说:“我要让手掌变得甜甜的,有股苹果味。”

住在南边的小棕熊,用大手掌把草莓捏碎,揉呀揉呀。他说:“我要让手掌变得甜甜的,有股草莓味。”

有了甜甜的手掌,两只小熊去冬眠。

小黑熊住进了一个大树洞里。

一会儿,小棕熊也住进了大树洞里。

两只小熊头碰着头,躺下来。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两只小熊都在想:“是苹果味的好呢,还是草莓味的好?”

小黑熊说:“我的苹果味给你尝尝。”

小棕熊说:“我的草莓味给你尝尝。”

舔着甜甜的手掌,两只小熊都睡着了。

(冰波《甜甜的手掌》)


这则童话中关于小黑熊和小棕熊的叙述采用的是相同的句式,只有少量一些词语的替换,它们在故事里的轮流出现,造就了故事结构上的一种韵律感。它使短短的故事就像一支回旋的曲子,沿着幼儿可以把握和理解的节奏,有规律地向前推进。这样节奏分明的故事结构有利于帮助幼儿顺利进入故事的情境,更有利于其听读注意力的集中。


在另一些幼儿故事中,三段式的回环结构是经常被用到的手法。比如下面这则童话:


早晨,大海对面的天空呈现出美丽的玫瑰色。静静的海滩上,三只早起的小螃蟹,挥动着大钳子在做体操。

一,二,咔嚓,咔嚓,三,四,咔嚓,咔嚓,五,六,七,八……就像是听从指挥一样。随着小螃蟹钳子的挥舞,玫瑰色的天空,渐渐变成了金色。

“瞧!瞧!”小螃蟹停止了做操。这时候,海面上突然冒出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太阳。这里,那里,到处都像撒下金色的粉末一样。

“啊,海那边是太阳的故乡。”一只小螃蟹说。

中午,三只小螃蟹在热得发烫的沙滩上比赛吹泡泡。噗噜噗噜,噗噜噗噜。这时候,一只白轮船鸣着汽笛,飞快地朝海对面开去。

“那条船是去美国的。”另一只小螃蟹说,“所以,海那边是美国。

到了夜晚,三只小螃蟹在漆黑一片的海滩上散步。这时候,海对面的天空忽然一下子变亮了。小螃蟹们觉得波浪上仿佛架起了一座银光闪闪的桥, 从海那边一直通到海滩上。噢,月亮升起来了。

这时候,第三只小螃蟹说:“海那边是月亮的故乡。”

真的,大海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日本]冈本良雄/著 季颖/译《大海那边》)


显然,这则带有知识性和哲理性的幼儿童话在结构上很清楚地分为三个部分:随着从“早晨”到“中午”再到“夜晚”的三次时间变化,大海边的景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大海那边是什么”的问题也有了三个不同的答案。童话的三个结构部分存在着故事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的不同,但又有着基本相同的故事语法形式相近的句子。这样,在每一次故事的推进中,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新的阅读挑战,另一方面又保持着十分严整的结构韵律。绝大多数幼儿可以十分顺利地发现和把握这一规律,从而顺利地理解故事。


对于幼儿读物来说,语音和结构的韵律性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这种韵律性能够使幼儿读者愉快、方便地进入到作品的听读过程中。此外,它的韵律感也有助于增强幼儿读者对于身边世界的一种稳定的秩序体验。


刊载于2024年4月《早期教育》(家教·绘本阅读),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文字编辑 | 早期教育编辑部  谷丽丽

微信排版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李烨


长按关注我们吧


早期教育亲子
提供0到6岁孩子成长的育儿经验指导、亲子共读材料、亲子游戏创意思路以及家庭与幼儿园沟通联系的方法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