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生命的意义——共读《獾的礼物》

教育   2024-09-11 20:04   江苏  












《獾的礼物》

苏珊·华莱/文·图

杨玲玲 彭懿 / 译

明天出版社



獾很老很老了,身体已不听自己使唤了。他不怕死,只是担心他离去后,朋友们会很伤心。为此他提前告诉大家,不久后的一天,他会去下面的长隧道,希望那时他们不要太悲伤,但这对大家而言实在好难。经过漫长的冬季,直到春天来临,所有的动物聚在一起怀念獾,想起他给予大家的帮助……在回忆中,大家的悲伤终于慢慢抚平。













讨论“死亡”的话题

绘本中,年老的獾知道自己快要死了。这一天,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自己在长长的隧道里奔跑,身体轻飘飘的,“他觉得自由了,好像已经脱离了他的身体”……孩子们看着绘本,略带伤感地说:“他死了!”媛媛小朋友补充道:“就像《我永远爱你》里面的那只狗,是睡着觉死的,是老死的。”我冲她点点头表示赞同,随后是两三秒的安静,紧接着听到一个孩子说:“我爷爷是生病死的!”另一个说:“我爷爷也死了。”“我姥姥死了。”“我姥姥也死了。”……阅读勾起了大家一连串对逝去亲人的回忆。

“人死了会怎样呢?”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孩子。

“就去了长长的隧道。”

“我妈妈说就上天堂了。”

“我妈妈说人死了会变成天上的星星。”

“死了就不能说话了,不能站立了。”

“死了心脏就不跳了。”

“死了就要埋起来。”

“死了就是我们再也看不到了,只能和朋友聊和他有关的事情。”

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聊到“死亡”的话题,可能会表现出对死亡概念的不理解,或对亲人“死去”的担忧。也许,有些家长会忌讳跟孩子谈死亡,或者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谈论这个话题。通过共读相关主题的绘本,这样的探讨就自然流淌出来。

以绘本中獾的离去为契机,孩子们根据自己已知的经验从两方面来理解死亡,一方面是死后的去处,去天堂、变成星星,还会化成记忆保存在头脑中并通过聊天说出来;另一方面是身体的变化,不能像活着的人那样行动、说话、心跳。这其实就是幼儿对死亡的直观理解,尤其是身边有亲人离世经历的。















我们要“好好活着”

“獾死后,他的朋友们是什么感受呢?”

“很伤心,很难过。”

“小鼹鼠一直哭,眼泪把毯子都湿透了。”

“大家坐在一起想獾。”

“想獾曾经帮助过大家。”

孩子们显然受到绘本内容的影响,似乎也伤心、难过起来。我把绘本回翻到开头:獾并不怕死。死,仅仅意味着他离开了他的身体……他只是担心他离去之后朋友们的感受……

“他希望大家不要难过。”

“要好好活着。”

孩子们的理解让人惊喜。“是的,要好好活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好好活着呢?”话题一转,孩子们的话匣子立刻就打开了,纷纷说出自己对如何好好活着的理解。

“好好活着就是吃好吃的,我最喜欢吃幼儿园的炸酱面了。”

“好好活着就是好好玩,我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

“好好活着就是听老师讲故事,能学习到很多知识。”

“好好活着就是交很多好朋友,好朋友之间还可以互相帮助。”

“可以在幼儿园一起快乐读书。”

“可以和别人一起玩,开心快乐地在一起。”

“能每天看到我的好朋友,多好啊!”

“好好活着就是能去好多地方旅游,妈妈说暑假带我去海边玩。”

“活着就可以长大,长大了就能做很多小孩做不了的事。”

“好好活着才能学到很多本领,我长大了还要当警察抓坏人呢。”

听着孩子们的讨论,不得不说,他们才是真正活在当下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能够理解好好活着是什么,才能更好地活着。

獾对大家都很友好,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大家能开开心心、互帮互助地生活下去,如果我们每天都过得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和和睦睦,这应该 是对离去亲人的最大慰藉吧。















谢谢《獾的礼物》

绘本中,动物们的悲伤是在“……常常互相串门,常常说起獾还活着的那些日子”中被慢慢抚平的。獾是一个让人依靠和信赖的朋友,总是乐于帮助大家。所有的动物都曾受到獾的鼓励和支持,每个人和獾都有一段特殊的回忆。

“獾教给了鼹鼠用剪刀剪纸。”

“獾教给了狐狸怎么打领带。”

“我喜欢獾教青蛙滑冰的画面,獾很有耐心,拉着青蛙的手保护他。”

“我喜欢獾教狐狸打领带,獾会的东西可真多啊!”

“我印象最深的是烤饼干,我妈妈也会烤饼干,可好吃了。”

“我想知道獾是怎么教小鼹鼠用纸剪出一长串的小鼹鼠的。”

“我也想知道。”

“我也是!”

没想到在共读中幼儿有了新的兴趣点。虽然之前曾经教过他们对称剪,但一长串的小人儿剪纸还没有尝试过,正好借此机会拿出剪刀和手工纸,和孩子们一起尝试。经过不断地试错和反思,我们终于成功剪出了一长串手拉着手的小人儿形象。孩子们的惊喜和兴奋溢于言表,此刻,大家完全走出了和死亡话题相关的伤感氛围,沉浸在当下的忙碌和收获中。

我和孩子们的共读从“读”和“讨论”开始,在“做”和“满足”中结束。

“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鼹鼠走到他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上,他想要谢谢獾送给他的离别礼物……

我要谢谢《獾的礼物》给我和孩子们带来的惊喜,这应该也算是獾给我们的“礼物”吧!

刊载于2024年6月《早期教育》(家教·绘本阅读),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文字编辑 | 早期教育编辑部  谷丽丽

微信排版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林 艳


长按关注我们吧

早期教育亲子
提供0到6岁孩子成长的育儿经验指导、亲子共读材料、亲子游戏创意思路以及家庭与幼儿园沟通联系的方法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