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最难抵达的地方修房子

乐活   2024-11-22 18:07   上海  
多数人或许会对“琼库什台”感到陌生,这个新疆北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的村子,以其藏于草原深处、天山脚下,给人一种世外桃源、避世秘境的梦幻观感。但也正因为隐秘的地理位置,让这里逐渐成为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
几年前,慢珊瑚设计以“弱设计”的理念,遵循当地传统的建造文化与肌理,修复更新了这个村落的十几间房子,逐渐带动了这片土地的“复活”。通过不久前与设计师徐晶磊的对话,我们一起回溯了他们在倾听、尊重在地的声音后,修复每一处地方,让当地人重新爱上家园的故事。

▲ 

徐晶磊

慢珊瑚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




“刚刚好”的逻辑

从一段漫长的地理名称前缀就可以想象,这里为何被誉为世界上最难到达的地方之一,但当你长途跋涉抵达这处秘境时,定会感叹被琼库什台独特的壮阔美景所震撼。这个天山半坡上的村落,四周被巍峨的高山环绕,在户外徒步圈之外,几乎鲜为人知。它的地貌以带有沟壑及溪水的草原河谷为主,其间散落着栋栋独具地域特色的木构小屋。随着人口的流失和老龄化,这些传统的木构建筑年久失修,变成了废弃的空房子。

“仿佛是被世界遗忘了一般。”初次造访后,原始的木屋、广袤的杉林、湍急的溪流和壮美的草原雪山,拼合成的那幅纯净、朴实的画面,一直印刻在徐晶磊的心里。不同于大刀阔斧的改造,他带着慢珊瑚团队选择以回归者的角度介入到琼库什台村,去倾听在地的声音。

哈萨克族的游牧文明是自由的,放牧的生活习性让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各个草原之间流转,便于组建的毡房一直是牧民转场时的临时居所,而琼库什台村的木屋则是他们找回归属感的家园。在自然“当道”的伊犁河谷,这片保留着文化与岁月痕迹的木结构建筑群显得尤为珍贵。

在这里,井干式的木屋一栋一栋呈围合布置,散落在相对平坦的区域,坡屋顶是庇护所的原型,在这里同样以庇护的姿态,迎接牧民们从远方归来。屋顶生长的青草和厚墙上的小窗是当地人特有的建筑智慧,为了保证室内的居住温度,帮人们抵御风雪的侵扰。这些看似原始、破败的木屋,背后有着深厚、扎根传统的尺度逻辑,通常每间房子的宽度会控制在5.5-6米,长度则为15米左右,大了不利于保温,小了又略显拥挤,是刚刚好一家人居住的大小。

然而这样的“刚刚好”,仿佛也是人们在这片土地安居所遵循的逻辑:刚刚好利用了当地的杉木,刚刚好沿袭着场地的地形,刚刚好回收滑坡掉落的石头……


“弱设计”让村落复活


徐晶磊回忆,在项目初期,向当地村民租房子开始改造时其实充满了重重困难。闭塞的环境和视野,让原住民对于这群外来人口的介入,保持了一种警惕的态度。而他们结合当地尊重自然和传统的理念,以“弱设计”的方式逐渐收获了认可和信任,并且部分的改造建筑也是为了改善当地人原本的居住条件。“他们看见我们改建的房子之后,前后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大多数建造所需的材料都从本地获取,通过拆解废弃的木屋,将可利用的木材重新构筑到修复的建筑中去。同时,不远处因为风雪而倒下的杉木,也成为了天然的建造材料。但这些木材需要经过打磨、浸泡等一系列传统工艺之后,才能作为木屋的主材,因此许多传统匠人都加入其中帮助项目的推进。

“当地居民的理解和帮助是修复整个村落的关键。”为了抵御严冬的风雪,他们还在组合穿插的木结构中,抹上当地的泥土,以确保结构更为坚实,同时亦能起到保温作用。

经由“慢珊瑚”团队改造的十多间房子,外在遵循传统的建造文化,室内保留了原有的木梁结构,也以木头作为家具的主要原材料,融入当地民族元素,兼容舒适度与原始气质。随着改造的木屋投入使用,也带动了整个琼库什台村的“复活”。徒步的户外爱好者也不再是这里的过客,在这个秘境之中停留几天,正是这个项目的初衷之一。

同时,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回归了,“如今民宿的管家就是当地的一位小伙子,平时他也一直在维护房子的里里外外。”他们重新爱上了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和留守的家人有了新的盼头,伴随着民宿的落成留住了访客的脚步,餐饮、传统文化相关的业态也逐渐落地,让当地人喜欢,继而让隐世之地被大家看见,让来客被这片梦境治愈,也是保护与更新琼库什台的理想归宿。


让当地人重新爱上故乡


在琼库什台村,徐晶磊一直在当地人和旅客的角色之间试图维持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既是建筑与环境的平衡,他们修复的房子是落在石基上、轻触地面的,对场地内自然环境几乎没有改变和破坏。他们还在场地外围的景观上做了很多大家看不见的取舍,尊重原始肌理,流线、功能的排布顺应当地本身的草坡起伏,与原生环境同频。同时也在设计中追求一种传统与现代的平衡,遵循根植于村落文化的传统,“轻轻”介入现代设施及设计手法,而非入侵式的改头换面。

此外,还有一种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平衡,曾经纯粹的居所,面对发展后的繁荣,如何去规避丢失原来特点的风险,徐晶磊说,他们从规划之初就明确了一种尺度,基于原始聚落的规模和肌理来更新,因为没有新建的房子,这里的承载能力是有边界的。这也将他初访时刻在内心的这片净土小心地保护了起来。前后历经数年,目前琼库什台的民宿集合还在陆续落成,当地人因此重新爱上家园的路也尚未走到尽头。

徐晶磊所信奉的长期主义,源于他在职业生涯初期沉淀了十年的第一段设计研究院工作经历,带着这份由时间打磨出的空间设计经验,他在2018年创建“慢珊瑚设计”时,就将时间带给他的感悟写入了团队的基因。创业以来的第一个综合型文旅度假项目,他们就在浙江乐清雁荡山北麓的下山头村扎根了五年,到后来去往西藏、云南、新疆的自然原始森林。

“我们不怕慢,但希望经过长期打磨出的作品能让大家享受慢生活,感受到其中的价值。”在“慢珊瑚”的案例中,“更新”是最频繁出现的词汇之一,在无数次前往乡村的过程中,倾听尊重在地的声音,以“弱设计”去修复一处地方,也成为他们每一次长途跋涉的初心和归宿。

编辑丨danz
文|沈骏骐
图|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LOHAS Paper》Issue 6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下图订阅


LOHAS乐活杂志
LOHAS乐活,创立于2008年,中国最持久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