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给期刊编辑发贿赂邮件还被“挂”出来了?
本来以为是一个学术不端的例子,可最后却神反转疑似诈骗邮件....
近日,一封来自中国郑州工商学院(Zhengzhou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的电子邮件就这样火了......
11月12日,心理学期刊《前沿心理学》(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副主编理查德·阿达恩特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郑州工商学院(Zhengzhou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的电子邮件。邮件中,一位自称“魏洋”的教师表示,他有多篇涉及计算机、医学、材料等领域的论文需要发表,并愿意支付1500美元作为推荐费。如此明目张胆的贿赂行为,让阿达恩特震惊不已。
邮件
对于佛罗里达理工学院的心理学家阿达恩特来说,这条消息表明科学研究出版领域需要进行彻底的清理。
阿达恩特称:“看到如此明显的贿赂请求,我感到非常惊讶,而且这种公然的行径让我想到,这可能是一些人的常见做法,他们显然不担心会有任何后果。”
阿达恩特向《前沿》报告了这次贿赂企图,并且拒了一篇他认为与发邮件的人来自同一学校的研究人员的论文。
阿达恩特说:“当一个机构有人提出贿赂时,它给该机构的所有人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周,美国和欧洲的其他编辑也从同一个中国电子邮件账户收到了贿赂提议。
在他们的领英页面上,两位大学教授:
一位是《PeerJ 计算机科学》的编委会成员,另一位是《前沿心理学》的副编辑,分享了与阿达恩特收到的类似的电子邮件截图。
这些邮件的域名都显示为郑州工商学院,不过,这些编辑表示,尽管邮件底部的签名显示邮件发送人为郑州工商学院的魏洋副教授,但谷歌搜索“魏洋”和“郑州工商学院”没有结果。
我们发送到郑州工商学院的电子邮件被弹回,消息显示收件人不存在。我们还打了签名中的电话,但该电话无法接通。当我们致电郑州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时,被告知没有名叫“魏洋”的人在那里工作。
对此,这些编辑怀疑,这封贿赂邮件可能并非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这可能只是一种钓鱼手段,目的是获取这些教授的银行账户。”
阿达恩特也表示,教授们往往过于天真,很容易上当。
事实上,通过邮件来诈骗的,还真不少,甚至很多邮件可以说是为硕博科研人群量身定做的骗局。
今年抖音上就有研三学生分享自己发SCI和导师一起被诈骗的经历,评论区更是涌现大量受害者。
根据网友叙述:去年,她和导师一起投稿了篇SCI,2024年4月24日收到文章被接收邮件。
同时,收到了稿件处理费缴纳邮件,要求她和导师在收到邮件之后的一个月之内缴费。
但因为当时要复习考试,网友就没急着去缴纳费用。
时间线来到了5月7日,文章正式线上发表。
作者和导师都很激动,也是在这个时候,被骗子盯上了。
5月8日,作为通讯作者的导师,收到了一封要求缴纳版面费的邮件。
邮件里信息非常详细,包含作者的文章题目、作者信息、文章刊出时间等。
这封账单和作者在4月24日收到的账单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点是金额为3295美元,折合人民币两万多,费用的名称叫“版面费”。
而上一封邮件里费用名称叫“稿件处理费”。
因为这篇邮件里所有的信息全部准确且正确,所以导师和研究生也没有怀疑。
唯一有点奇怪的就是收款账户是一个中国账户,然后邮件里写的是这是我们杂志在中国的代理商账户。
第二天,研究生就去了银行汇款,交好了之后还拍了银行的回执照片并回了邮件给骗子。并督促对方尽快回发票回执过来。
谁知道下午就接到了96110的电话,告诉网友你被诈骗了,确定汇款账户为境外诈骗账户,让网友赶紧去附近的派出所报警。
类似的邮件诈骗更是数不胜数。
这也给广大研究生和老师们提个醒,对于电子邮件,一定要做一个二次核查,尤其是看起来觉得有点违和的电子邮件。
当然了,归根结底,这种邮件。
无论是损害科学评审过程诚信的贿赂,还是仅仅利用好骗的老师提供他们的银行账户号码,这都是欺诈,而且是科学产业内的欺诈。
当违背了学术诚信和道德规范,那肯定是在学术之路上走不长久的。这些期刊的出版方表也表示,将加强对编辑们的警示,要求他们忽视此类信息。
与此同时,也将根据调查政策与相关人员及机构联系,追查邮件背后的真相,并确保学术出版过程的清廉。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致力于分享最新科研资讯,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学习,所有转载内容,均不代表【科学10分钟】赞同其观点,不能完全保证其真实性。如若本公众号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科学10分钟】小编:19113530170,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