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主题墙创设没思路?这所幼儿园将墙面调整后,不仅孩子爱玩,还凸显了儿童视角!

教育   2024-09-05 12:04   四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主题墙是幼儿园环境重要的一部分,坚持以幼儿为主导,创设多元式、动态式、留白式主题墙,不仅能够提升孩子参与的兴趣,增加与环境的互动机会,还能让他们在操作中玩、学、探究的同时,深化主题学习。


但具体怎么创设?如何更好地呈现主题墙内容?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第三幼儿园,老师就基于以往创设主题墙时踩的那些“坑”,不断反思,最终创设出了既让孩子感兴趣又能引发他们思考和探的主题墙。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有哪些调整。

(*注:文章内容选编自杭州市余杭区仁和第三幼儿园 胡杨莉《多元·动态·留白: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在幼儿园的班级中主题墙必不可少,每个主题下,老师们都会呈现不同的主题墙。但,什么样的主题墙才是最理想的呢?先看看这两个场景:


 ✦ 场景一 ✦ 


在中班《天冷我不怕》主题下,老师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不同取暖的办法,在网上找来了很多的照片,张贴在主题墙上。但是孩子们只看了一眼,就走开了。


 ✦ 场景二 ✦ 

在小班《春天来了》主题下,孩子们带着自己收集的“春天里的‘宝贝’”来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有桃花、油菜花、梨花……中午孩子们午睡时,老师将他们分享的内容和带来的“宝贝”布置在主题墙上。


午睡起来后,孩子们走进教室,发现这一变化,开心极了。纷纷围着主题墙,说:“这是我带来的。”“这个小花朵好漂亮呀!”......


通过上面两个场景,大家可以发现:面对主题墙不同的呈现方式与内容,孩子的关注程度也产生了较大差异。在场景一中,老师把没有孩子参与的冬日取暖办法布置在主题墙上,孩子的反应“只是看了一眼”;但在场景二,老师则是将孩子自己收集的春日“宝贝”布置在主题墙上,不仅吸引他们关注,还引发了讨论。


其实孩子对班级当中的主题墙是非常关注的。在创设班级主题墙时,老师应尊重主题核心,思考主题活动开展的脉络,同时根据孩子的兴趣与需要因地制宜地创设主题墙内容。在思考以往创设主题墙的误区后,我们进行了以下调整:




01/

从教师到幼儿

提高孩子的参与兴趣


在以往的主题墙创设中,内容看似都是孩子的内容,但是细想一下,主题墙创设的主导权还是在老师手里。因此,我们在后面的环境创设中,可以慢慢转变这一思想,由“教师主导、幼儿为辅”转变为“幼儿主导、教师为辅”。



案例一:《爱上冬季》 大班


在大班《爱上冬季》这一主题开展前,老师与孩子一起讨论了冬天。对于冬天,孩子们有很多自己的经验想要分享,也有很多事情想要完成,于是我们一起确定了主题墙的板块内容,在商量的过程中,孩子们还想到在美工区编织了很多围巾,可以在这个冬天给人们送去送温暖。


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纸上:有保安叔叔、校医阿姨、园长妈妈、保育员老师、大鹅们……孩子们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还通过实际行动,编织围巾给他们送去了温暖。全程,我们尊重幼孩子的想法,支持孩子的选择,并将这一次温暖行动的过程张贴在了主题墙上。



大班孩子已经有着十分丰富的生活和情感经验,在该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与我们分享冬天里的人、事、物,还联想到在寒冷的冬天里,可以做一些温暖的事情,于是我们将主题墙创设的主导权还给孩子,跟随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开展主题脉络,与他们一起,将这一过程布置在主题墙上。




02/

从静态到动态

激发孩子的探究能力


在以往的主题墙创设过程中,我们多以静态事物来呈现主题内容,如图片、作品等,但是因为没有可操作性,孩子对此兴趣不大,于是我们将主题墙上静态的事物调整为动态的事物,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兴趣度,还能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兴趣地玩、学、探究,以此深化主题学习。



案例二:《瓶罐乐园》 小班


在《瓶罐乐园》主题下的一次音乐活动《瓶瓶罐罐来唱歌》中,我们尝试在瓶罐中装入不同的物品,以此来发出好听的声音,并且跟着音乐,进行了表演。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对会发出声音的瓶罐非常感兴趣。


颀颀:“这个音乐瓶我们可以继续玩吗?”

Mia:“能不能放在教室里玩呢?”


感受到孩子们对音乐瓶的兴趣后,我们一起将音乐瓶布置在主题墙上。活动后,还能经常看到孩子站在主题墙边摇晃音乐瓶,积极地讨论着哪个瓶子发出的声音最好听,还能在瓶子里装什么……



这类型的主题墙之所以能吸引孩子,首先是基于他们的生活:瓶罐都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物品;其次在瓶罐中装入豆子、沙子等,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还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玩性,让活泼好动的小班孩子一下就喜欢上了。原先静止的主题墙,现在变成了孩子们的游戏墙、互动墙,充分发挥了环境作为隐性课程的价值。




03/

从单一到多元

支持孩子的全面发展


从主题墙的内容与布局看,主题墙不应该只是呈现单一、平面的内容,而应该是让孩子能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到”的,支持他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既可以表达孩子在主题中的所思所想,又能展示孩子参与主题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是孩子们彼此交流、分享经验和师幼有效互动的平台。



案例三:《走进小学》 大班


在大班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孩子们就背着书包着书包来上幼儿园了。孩子们对于书包非常感兴趣:为什么要背书包?书包里可以装什么?我们通过书包这一话题,引发孩子对于小学的好奇:小学和幼儿园的不一样,如何做一名小学生等等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最后将孩子们学习的过程记录在主题墙上。



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是跟随着主题内容与兴趣需要,不断学习与思考的,但这一过程不容易引起他们自己的注意,于是老师就通过多元的方式将这一过程性资料创设在主题墙上,呈现孩子们的学习探究过程这样一来,主题墙就不仅是单一的幼儿作品展示墙,还是学习探究的记录板,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




04/

从满墙到留白

支持孩子的多元思考


从满满当当的主题墙到适当的空间留白,不仅能够激发孩子对这些空白之处进行“补白”的强烈愿望,还能给予他们更多的探索机会,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多元思考、探究答案、自由创作。



案例四:《拥抱祖国》 大班


在《拥抱祖国》这一主题中,老师先是绘制了空白的中国地图,在接下来的谈话活动中,基于孩子的原有经验,在地图上填充了他们了解的地方与地方特色,并给予适当的留白。


当孩子看到主题墙上的地图后,他们会思考:“大公鸡”的肚子是哪里?“大公鸡”的头是哪里……然后通过查阅中国地图、绘本、询问爸爸妈妈等方式了解这个地方的名字、风俗以及建筑物,最后再通过“填白”的方式,慢慢将“大公鸡”补充完整。



大班孩子大多有着与爸爸妈妈一起旅游的经历,对于全国部分地区的风俗也有所了解,但是中国地大物博,是没有办法全部知晓的,这时候老师就巧妙采用了“留白”策略,在主题中,给予孩子充分调查与了解的机会,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去调查、去了解、去填白,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到有意,潜移默化地激发孩子学习的驱动力。









主题墙的创设,老师不仅要思考主题活动内容、脉络与实施,更要重视孩子的权利和需求,以孩子为主,站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去解读。


通过动态化策略,让我们的主题墙不仅仅是可以看的主题墙,还可以是孩子能与之互动、游戏的互动墙;通过多元化策略,让我们的主题墙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孩子们可以思考、可以探究,可以学习多元的探索方式;通过留白式策略,让我们的孩子从被动到主动,潜移默化地激发学习驱动力。三式联动,让我们的主题墙真正服务于孩子,使他们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



读懂儿童系列丛书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特别说明:本文所有图片未经读懂儿童授权严禁盗用,违者必究。

图片 | 杭州市余杭区仁和第三幼儿园

改编 | 小白

审核 | 李芸芸

读懂儿童
幼教有问题,就来读懂儿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