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案例 | 游戏案例的分析反思、过程细节怎样撰写?这个别样的搭建游戏值得我们学习!

教育   2024-09-23 12:01   宁夏  


编者按

EDITOR'S NOTE


滑梯是每个幼儿园都有的游戏设施,印象中孩子们与滑梯的互动方式大多是钻、爬、滑。但在乐山市市中区实验幼儿园,一群大班孩子却利用幼儿园常见的滑梯及绳子、铁丝、扣子、衣架等低成本游戏材料,进行了充满“问题探究”的搭建游戏,并通过与材料淋漓尽致的互动,自然而然地获得了诸多与科学相关的经验。整个游戏过程十分精彩,老师的案例撰写技巧同样值得学习,一起来看看吧。


*注:案例选编自乐山市市中区实验幼儿园大班 罗梅君 毕宇 王童洁《大战盘丝洞





缘起/


建构游戏是大班孩子最喜爱的游戏类型之一。最近,孩子们在阅读《西游记》中“火烧盘丝洞”的章节时,便玩起了搭建游戏——利用钻洞圈、鞍马等材料在教室里搭建室内“盘丝洞”。



一段时间后,考虑到教室空间、班级一日活动开展等因素,孩子们决定在户外换个更宽敞的地方继续搭建,让新的“盘丝洞”难度增加,同时能有效保存。




01


 固定“蜘蛛丝”


换在哪里搭建更合适呢?在问题的驱使下,孩子们开始在幼儿园寻找起最佳地点,前操场、后操场、底楼大厅……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勘察了好一会儿,有的提议后操场,有的提议前操场,但都被柽雨否决了:“不行不行,后操场和前操场都要做早操,搭好了还得拆,我们必须要找一个能够长时间保存的空地才行。”就在大家为了最佳地点争论不休时,心喻已经跑到了幼儿园大门旁边的滑滑梯处,她吆喝道:“大家快来,我觉得滑滑梯这里可以搭盘丝洞。”


在心喻的召唤下,孩子们很快围过来,卓航指着滑梯中部较窄的空间说:“滑梯这里窄了,盘丝洞只能搭一点。”心喻点点头:“是有点窄,但是我们在滑梯上下都可以搭,上面睡觉,下面用于活动。”董璇还提议:“这里有阳光,蜘蛛精生存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要黑一点才行。”



心喻马上指着滑梯下的隔间说:“这里比较黑,我们可以在木头柱子上拉蜘蛛网。”于是大家纷纷钻进隔间,打探一番后,这个提议得到了一致认可,孩子们开始规划起楼梯、餐厅、卧室、布蜘蛛网的位置,整个班级掀起了搭建“盘丝洞”的热潮。



第二天一早,柽雨在美工区找到红色丝带作为蜘蛛丝,卓航、灏然、源尧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先是找到滑梯上的支撑柱将线的一端系上结,再将线拉到另一端,测算大概使用的长度,测量好之后,剪下多余的线,最后系上另一端的线,并不断调整。



就在孩子们兴致高涨时,董璇发出了灵魂拷问:“等一下,我们大班晨间锻炼,跑步时会经过滑梯下,那么在这里搭的‘盘丝洞’也要收,不能一直保存,怎么办?”孩子们犯了难,滑梯到底适不适合搭建呢?一向爱动脑筋的灏然提议:“要不我们就做早操的时候把‘丝’拆下来放地上,做完早操再给它系上去吧。”但是如果每次都系的话太慢了,心源灵光一闪:“用双面胶粘,速度快!”大家又开始尝试使用双面胶来固定盘丝洞的蜘蛛丝。



孩子们两两配合,有的剪线、有的贴双面胶、有的拉线……可不一会儿,紫棠就扯着嗓子大声喊道:“蜘蛛丝掉啦——!”原来刚用双面胶粘在滑梯柱子上的线,轻轻一扯就掉下来了,不仅如此,还很容易勾住衣服。见此情景,有孩子提议用更有粘性的泡沫胶,然而尝试后这个设想再次失败。



孩子们陷入沉思,眼看游戏遭遇瓶颈,我及时带着孩子们进行了回顾:

师:“我看见你们尝试用双面胶和泡沫胶来固定蜘蛛丝,似乎好像都没有成功。”

心源:“对,它们的粘性都不行。”

灏然:“泡沫胶虽然比双面胶牢固,但是用力一拉,绳子还是会把泡沫胶分成两半。”

师:“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固定‘蜘蛛丝’呢?”

源尧:“我们可以做一个扣子,扣在滑梯的柱子上,这样就不用系绳子了,还方便拆卸。”

师:“这个办法好像还不错,你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是什么样的扣子吗?”

源尧:“就是两个圆圆的扣子,两边都可以绑上线。”


源尧一边说一边比划,但我和其他小朋友没有听明白,他很着急地拿出笔和纸画出他脑中构想的扣子:“你看,就是这样的扣子,有点像我们水杯上面的扣子,但又不完全是。”说完,他又找到红色丝带,绕了一个圈给我看。



源尧的点子给了孩子们新思路。可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扣子”呢?源尧早已想好:“用轻黏土。”但他的提议很快被灏然否决了:“不行,轻黏土不牢固,容易坏。”卓航马上说:“我们可以用硬一点的材料,比如铁丝。”可没等孩子们找到铁丝,这一天的游戏时间就要结束了,于是他们约定明天再继续游戏。


教师思考


搭建“盘丝洞”的想法完全来源于孩子,在游戏中他们更换更合适的搭建地点,并积极想办法解决“蜘蛛丝”的固定问题,我没有因为“无法实现”限制孩子们的游戏设想,正因为如此,孩子们才会用自己的方式测量“丝”的长度、考虑“盘丝洞”的拆卸和安装等实际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以支持者的角色支持活动深入,在游戏进入瓶颈,无法固定“蜘蛛丝”时,我及时带着孩子们进行复盘、回顾,源尧大胆的创想不仅给同伴带来了解决思路,也让我惊喜!孩子才是真正的游戏专家,这种环境与材料的不完备和意外,让我们得以看到孩子在游戏中的自然与本真,挑战与发展!同时,教师的“放纵”不仅给了孩子张扬的空间,更促使了他们在自主游戏当中的深度学习。




02


 钩子设计的诞生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便分组寻找,最后彦皓在大三班的美工区找到了软铁丝,随即他和梦淮一起先把线在柱子上缠绕四圈,再将软铁丝绑在红色的线上,很快“蜘蛛丝”就固定完成。灏然却说:“不对,你这个不好拆卸安装。”“很好拆卸啊。”彦皓连忙给大家演示,拆卸时确实很快,可是一直没能重新固定。



另外一边,源尧和心源在询问了厨房龚叔叔之后,从幼儿园的小库房里找到一圈硬铁丝,他们拿着铁丝比划着长短请门卫李叔叔帮忙剪断,随后就爬上了滑梯的网道开始制作扣子。不一会儿,扣子就固定在了滑梯网道上,源尧用红色的线套过扣子后,两条线合并为一条,他连忙招呼大家来看,灏然跑过来双手拉住线,使用身体的重量来测试扣子的稳定性,夸赞道:“还不错,很稳固。”



彦皓:“那另外一端的绳子固定在哪里呢?”

源尧:“我再做一个扣子就好啦!”

彦皓继续反问:“你的扣子那么紧,绳子系上去也不好拆卸的。”

灏然手比了一个圈说:“可以做一个钩子,钩在柱子上,绳子系在钩子上。”



随后,灏然就开始尝试用硬铁丝制作钩子,但力气太小,于是鼓捣几分钟后他就跑到门口,邀请李叔叔帮忙。

灏然:“李叔叔,你能帮我制作一个钩子吗?”

李叔叔:“什么样的钩子?”

灏然比划着:“就是这样弯弯的钩子,用铁丝,它太硬了,我需要你的帮助。”

李叔叔:“你能跟我说清楚是什么样子的吗?我听不懂。”


灏然赶紧跑进教室,拿出纸和笔画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拿着画好的设计图跑过来找李叔叔:“就是这样的弯弯的钩子。”看懂了图纸的李叔叔开始帮灏然制作钩子。钩子制作好后,灏然便将绳子系在上面,再小心翼翼挂在滑梯柱上,可是轻轻一扯就滑下来了。



一旁的卓航看到灏然的设计图突然有了灵感:“毕老师,我可以用表演区的衣架吗?衣架就有钩子呀!”我立刻肯定了卓航的想法,于是,卓航找来了衣架,将线绑在了衣架的坐体部,绑好蜘蛛丝后,再将衣架的挂钩挂在滑梯的支撑柱上,方便组装和拆卸的蜘蛛丝就成型了!



不一会儿,5条“蜘蛛丝”就布好了,卓航大声嚷嚷着:“快来看呀,我们成功了!”孩子们都围了过来,他们从蜘蛛丝之间跨过去、爬过来,觉得很结实,便最终决定用衣架作为蜘蛛丝的钩子,可正要实施计划时,新的问题再次出现:表演区的衣架不够了!并且孩子们在跨越“蜘蛛丝”时,总因衣架太大而被碰到。


正当我犹豫要不要介入时,灏然说:“我有一个办法,铁丝有很多,我可以把我设计的钩子增加一个圆圈,就像衣架一样,这样绳子就不会滑下来了。”灏然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紫棠说:“可以!铁丝做的钩子比衣架小。”于是灏然改进钩子设计图后再次寻找李叔叔帮忙制作。



李叔叔询问大家要几个钩子,卓航说:“丝的一边要一个钩子,丝有两条边,所以一条“蜘蛛丝”就要两个钩子。”源尧一口回答道:“需要20个钩子。”卓航马上反驳:“20个根本不够,滑梯这么大”。争论不下,孩子们决定进行现场统计,他们围着滑梯一边走,一边测算,很快,孩子们在统计表上进行计数,卓航一一对应地点及“蜘蛛丝”数量后说:“一条‘蜘蛛丝’要2根钩子,一共有15条‘蜘蛛丝’就需要30根钩子。”为了验证卓航统计的钩子数量是否正确,源尧在蜘蛛丝的左右两端标注了1、2、3...数字进行统计,经过验证确定需要30根钩子。



明确了钩子的数量和造型,李叔叔带来手钳帮孩子们自制钩子,在无数满含期待的目光下,30根大小一样的钩子很快就做好了,孩子们试了试,觉得很结实。



教师思考


“扣子”到“钩子”的转变,是孩子们利用轻粘土、铁丝、衣架等材料不断尝试的过程,期间他们经历了多次失败,但我并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们自己寻找适合的材料,打开思路,也拓宽了他们寻找可利用材料的空间。当孩子们“使用铁丝和衣架”的设想出现冲突时,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尝试,最终灏然的“直钩”和卓航的“衣架”两个方法整合,取长补短,优化了钩子的设计,进而诞生了小巧、且便于拆卸和收放的自制铁钩。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平顺,历经了多次波折。但他们仍然表现出了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思考能力,他们从生活中的水杯扣、衣架挂钩等物品受到了启发并迁移经验,发现“弯弯的钩子”能够实现快速拆卸和安装的功能。并且,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到了软铁丝和硬铁丝两种材料的粗细、软硬等物理特性,通过预测、推断等方式判断硬铁丝更加稳固,也在游戏中进行验证,进而选择了最适宜的材料来制作钩子。


钩子设计图定稿后,需要多少钩子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孩子们先后遇到三个新问题:一是搭建过程中需要多少钩子;二是通过需要的蜘蛛丝数量类推钩子的数量;三是蜘蛛丝到底应该如何分布?这三个问题是随着游戏的进程而出现的,环环相扣,对孩子们提出了一个接一个的挑战。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从估算、规划布线、实地测算,到统计的整个逻辑分布,同时,也能看出卓航具有一定的类推能力,才能了解由“1条丝需要2根钩子”的道理,而源尧为了验证卓航类推数量的准确性,进行了数字标注的点数验证,在自主游戏活动下,幼儿数学领域核心经验自然而然地生发了。




03


 纵横交错的“盘丝洞”


孩子们将绳子在铁钩上系好,再将其挂在滑梯柱子上,拉着绳子走到滑梯另一端的柱子上,测量好长度后剪断绳子,最后系好另一端钩子,挂在滑梯柱子上。这次的安装、拆卸过程都很顺利,但最后发现钩子顶端有一个锋利的尖角,孩子们自发讨论起来。


灏然:“这个钩子尖是锋利的,不安全。”

卓航:“你刚刚在挂蜘蛛丝的时候我已经发现了,如果小班弟弟妹妹把这个取下来很容易戳到手,会有生命危险。”

心喻:“而且摸一摸就会刺到手。”

师:“那怎么办呢?”

卓航:“用胶布粘一圈,就像李叔叔粘的那样。”

心喻:“可以用黏土搓成一个圆粘在钩子尖上。”



通过尝试,不管是黏土还是胶布,都能将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但包裹了轻黏土的钩子刚挂上滑梯的柱子就会掉下来,这样看来胶布包裹钩子的方法显然更胜一筹,最终孩子们决定将30根自制钩子都用胶布进行包裹。很快,一个布满15条纵横交错的蜘蛛丝的“盘丝洞”很快就搭建起来了,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在“盘丝洞”之间穿梭着,呼朋唤友,爬的爬、钻的钻、跨的跨,玩得可带劲了。



不仅如此,早操环节拆卸“盘丝洞”时‘丝’很容易打结,他们想了一个好主意来避免——用收跳绳的方式进行收纳。从那以后,每逢早操时间,就能看到孩子们迅速收纳,又重新搭建“盘丝洞”的壮举。



半个月过去,游戏依然进行着,“蜘蛛丝”的分布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天,准备从“盘丝洞餐厅”滑下来的紫棠被挂在滑道柱子上的“蜘蛛丝”给粘住了



因此在回顾环节,我预留了足够的时间让孩子们讨论总结:

源尧:“我们的钩子不能钩在滑梯的柱子上,不然就会堵住滑道。”

灏然:“我发现这几天我们布的丝都太高了,埋着头就能穿越过去,根本没了难度。”

师:“钩子不能挂在滑梯柱子上,并且蜘蛛丝都在一个水平线上,没有难度了。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董璇:“我们可以把蜘蛛丝挂在旁边的轮胎上,轮胎不高不矮的,还可以增加难度。”

卓航:“或者我们在滑梯中间的桥上多挂两个钩子,形成一个‘叉’的形状,也可以做成三角形提升难度。”

源尧:“并且还要避开滑梯的滑倒和楼梯口。”

董璇:“我们可以画一个设计图,照着设计图来搭,这样就可以避免问题出现。”

灏然:“还可以在线上标上数字,这样就不会把线搞错了,每次搭的时候就根据记号的数字搭。”


根据讨论的内容,孩子们重新设计了“盘丝洞”,还将每条丝的具体位置用数字标注好,避免拆卸后无法还原。



很快,孩子们便按照设计图进行布“网”,他们分工合作,短的“蜘蛛丝”挂在距离较短的两个立柱间,长的“蜘蛛丝”挂在距离较长的两个立柱间,有的蜘蛛丝线不够长,孩子们就用钩子挂钩子,并且在蜘蛛丝的分布中呈现出“X”形、三角形等设计。几经调整,孩子们将确定好的“丝”与滑梯柱进行了标记,他们采用数字符号一一对应的进行标记。一个具有难度、且易拆卸和组装的“盘丝洞”就完成了。



教师思考


搭建时偶然碰到的尖角,让孩子们对铁钩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在消除安全隐患的操作过程中,他们借助材料改变尖角形态,在尖角、钝角以及轻黏土圆球的探究过程中,解决了自制钩子的安全问题,在后续收纳问题上,也运用已有经验,进一步提升了拆卸和收纳的速度。


随着游戏的深入,孩子们还发现了每次搭建的造型不一样、难度不一样、甚至布的“丝”堵住了滑道等一系列问题。他们在反思、重构、整合下,将滑梯和“蜘蛛丝”的设计进行了平面图绘制,并在搭建过程中将设计的“X”形和三角形“蜘蛛丝”照进现实,同时利用数学符号作为记号进行标注,体现了幼儿 数学概念、数学关系的符号和记号经验,抽象的数学思维在这一刻具体化,孩子们也在宽松、愉悦的自主游戏中获得了视觉数感。





✦ 支持幼儿的游戏需求,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盘丝洞”的搭建游戏,前期是在教室里进行的,当室内区域已经满足不了孩子们的游戏需求时,我及时肯定他们的想法,并许孩子以整个幼儿园作为游戏的选择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搭建需求。


此外,“儿童在前,教师在后”也在活动中充分得以体现,大班孩子在搭建技巧、解决问题、合作能力都具有一定的经验,并有独立完成搭建的能力,能在游戏中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还能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调整,完成自己的目标。因此,当孩子们出现问题时,我没有立即介入游戏,而是退后观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奇思妙想,同时,作为支持者的我,采用各种手段来鼓励、支持孩子们继续探究下去,对他们大胆地想法给予支持和肯定,尊重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 幼儿自主游戏成就师幼教学相长

“盘丝洞”的系列游戏源于《西游记》绘本故事和孩子们的搭建兴趣。我摒弃“提前预设目标、内容及流程”的固化模式,从室内搭建到户外搭建的每一个游戏片段,都是孩子自发进行的,而我们坚持每日观察和记录。这样的游戏形式看似随意,实则是以“基于幼儿立场”“儿童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这样一条主线为牵引,来寻找游戏活动的生发点,使得游戏的内容真实、自然、生动而不花哨。


在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层面,我们看到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儿童、教师、家长共同愉悦生长”的办园目标。在案例中,教师课程观的转变给孩子的游戏带来了自由空间,这也是他们能在活动中大胆思考、尝试、探究的重要原因。随着游戏课程化的进阶式开展,教师与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达到了相互学习、互相成就的良好势态。


✦ 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幼儿的学习品质

在本次别样的建构游戏中,“盘丝洞”从极其简单到具有难度,再到既有难度又易拆卸、组装,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活动,由于游戏材料的低结构性和多样性,他们便大胆尝试并探究材料的不同用法,甚至采用自制铁钩来进行搭建,这都充分体现了儿童积极主动、敢于尝试、合作坚持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幼儿是天生的游戏高手,我们只需提供适宜的支持,饱含希望,静待花开!


更多精彩案例就在建构篇——《看!我搭的 !》和自然篇——《叶子上有洞!》两本获奖案例集中!




读懂儿童新书推荐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特别说明:本文所有图片未经读懂儿童授权严禁盗用,违者必究。)

✦ 温馨提示:更多高质量的获奖案例,老师们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图片 | 乐山市市中区实验幼儿园

   改编 | 小白 李芸芸

审核 | 李芸芸

读懂儿童
幼教有问题,就来读懂儿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