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案例 | 骑行游戏还能这么玩?一个孩子间的矛盾竟成了“优秀案例”生成的契机!

教育   2024-09-19 12:04   四川  


编者按

EDITOR'S NOTE


一定要是复杂的、特别的游戏才能生成精彩的游戏案例吗?其实优秀案例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孩子真实的游戏”,好的案例往往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老师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抓住这个契机帮助孩子深入游戏。在芜湖市启辰实验幼儿园有这么一些孩子,因为无意间的一个“小矛盾”,而生成了一个持续2个月的精彩游戏,一些拥有奇思妙想的孩子和一个善于发现的老师,会出现什么样的火花呢?我们拭目以待!


*注:案例选编自芜湖市启辰实验幼儿园 沙小如 孙唐清 齐丹彩虹桥》





缘起/


在一次建造马路的游戏中,潘潘穿着警察制服在指挥骑车的小朋友不要把车骑到他搭建的区域里,这时小司机默默骑过来问潘潘:“交通警察,为什么不能把车骑进去啊?”他边指挥边说:“你可以走那边,这边是一条河,你不能走。”原来他把操场中间的一个圆圈变成一条河流。可是潘潘的圆圈“河流”总是能吸引很多小司机过来,都想从这个区域骑过去,小警察潘潘一直不停的劝说大家:“这里是河流,不许经过。”小司机们只好无奈地绕道行驶。回到班里,孩子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一个新的游戏契机就此出现了……





01


 桥面搭好了?


“潘潘的河流很好玩,我就想进去看看”“我也是,我也是”,察觉到孩子对于这个游戏的兴趣,我随即提问道:“司机们想过河,有什么办法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思考,大家纷纷开始出主意,小冉说:“可以拿一块长木头搭在河流上面。”杨杨立马补充到:“可以搭一座桥。”在河流上造一座桥!孩子们都觉得这个主意好。


那应该搭一座什么样的桥呢?孩子们议论纷纷,有了很多新想法。于是在第二天的晨间活动时,汤汤和小宇合作玩起了搭桥游戏,其他孩子看到了也生出了自己的想法,在他们俩搭建的桥上又延续出更多的桥来,没过一会,操场上架起了一座座造型各异的桥。






但是在分享的时候,孩子们发现这些桥都太短了,没有办法通过河流。虽然桥在我们的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是在孩子的脑海中,可能还没有被清晰的记录下来,于是在周末,我请家长们带着孩子去寻找我们城市里的桥。经过亲子调查后,孩子们了解了更多桥的种类。结合孩子的语言最后总结出:桥有往上开的路,叫上桥,也有往下开的路,叫下桥。支撑起桥面的叫桥墩。于是,孩子们决定要完善他们的桥……


在这次游戏中,以潘潘为首组建了一支造桥队,孩子们这次在造桥的时候明显思路清晰多了,他们先是拿来一些圆柱形的积木,间隔一定距离立着摆放在地面,然后又拿来一些木板一一平铺在两个圆柱形积木之间,不一会儿桥身就搭建好了,有了之前参观的各类桥的经验,孩子们分别在桥身的头部和尾部也支起一个木板做斜坡状,便于车子上桥和下桥。起初孩子们只是将木板简单的搭在桥身上,但是连着调整了好几次,木板都会倒下。这时,潘潘在旁沉思好一会儿,然后左右看看好似在寻找着什么。突然,只见潘潘快速从积木区抱来几块较厚的积木,然后将其全部垒高起来,放在斜坡下方作为支撑。经过潘潘的调整后桥面果然稳固了很多。



教师思考


此次游戏源于孩子们想要进入潘潘搭建的“河流”参观,但潘潘认为小车不能骑过河流,这本是孩子之间出现的一个“小矛盾”,但我察觉到孩子们对此的兴趣,于是立刻组织他们进行了讨论,围绕“如何通过小河”孩子们自发生成了此次游戏。最初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象搭建了造型各异的桥,对此我并未给予任何建议,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但经过思考和讨论,大家发现了大多桥面都无法让他们通过河流,在孩子们不知下一步如何进行时,我及时联系家长带领孩子去参观不同种类的桥,在他们互相交流经验之后,其搭建有了明显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协商合作能力也明显的加强。




02


 小车能通过吗?


孩子们虽然搭建了一座完整的桥,但是小车完全不能上去,轻轻一碰桥就会倒塌。于是为了能造一座很适合骑车的桥,大家再次开始行动了。这一次孩子们提前进行了图纸设计,有了第一次的建桥经验后,他们在选择材料时更加快速精准。


只见杨杨和潘潘分别在材料区抱来了一些塑料砖和炭烧积木当,他们按照之前的方法将塑料砖一一平铺在地面做桥墩,然后拿起两片炭烧积木并列平铺在砖块上,在建造到一定长度后,潘潘首先骑着小车试试桥稳不稳,结果才刚刚压过第一个木板,车从桥上掉下去了,随即桥面也塌陷了。潘潘吓了一大跳,立刻从小车上下来,拍了拍胸口长舒一口气。大家随即讨论起来,潘潘和小诺都说:“是桥太窄了。”杨杨说:“是车太大了。”潘潘很快反应过来立马补充:“再加一块积木板,让桥面变宽,车也可以通过了。”



接下来,孩子们开始加宽桥面,在搭建过程中,潘潘负责造桥的总指挥工作,杨杨、晖晖、小默负责配合工作,帮助潘潘运送他需要的积木。只见杨杨和晖晖来到积木区,将炭烧积木一个一个垒起来,然后两人分别抬着积木的一边,将其运送到游戏场地,而潘潘则是快速接过,接着他又将炭烧积木横着平铺在下方的塑料砖上,只是这一次他使用了五块积木并列平铺,以此增加桥面的宽度,很快,一座桥就造好了。这时,潘潘细心的站上桥踩了踩,发现桥面木板的连接处有些许松动,于是他立刻半跪在地上,拿起一个木板小心翼翼地塞到桥面下方,让桥墩更加的稳固。


在一切完成之后,潘潘再次骑上小骑来验证,可是当车子骑上去后,原来平整的积木板块在车轮碾压过后都裂开了。小默看到后惊讶地大叫:“桥倒了!”原来桥面在车子的重压下全部裂开了,就这样第一次通车失败了。


✦ 桥面裂开怎么办?

虽然通车失败,但孩子们依旧没有放弃,而是针对这个问题再次进行了讨论,经过斟酌大家一致同意了潘潘的想法:“可以找一根绳子把积木拴起来。”用绳子把这些积木栓起来固定,积木就不散开了。于是他们立刻到材料柜找到了一根软布绳子。潘潘一手抬起木板,一手拿起绳子从木板下方的空隙处穿出,小诺则负责将积木固定好位置同时协助潘潘递绳子,晖晖在旁边一直加油打气。当绳子穿过木板后,大家齐心协力地将绳结系好,在确定木板已经被牢牢捆绑住之后,这时刚好有一辆公交车经过,大家纷纷鼓励司机上桥试试。当车轮经过桥面时,绑着绳子的桥面依旧没有逃开裂开的局面。见状小诺对潘潘说:“这些桥的面太多了,绑不紧。”于是孩子们思考问题的方向开始转变。



他们开始考虑积木材料板块太散,究竟是否适合做桥面?这时,大三班的游戏地垫吸引了孩子们,小诺一边指着地垫一边惊喜的说:“老师,我们可以问他们借那个垫子吗?”闻言我点了点头,并鼓励他们多多尝试。于是几个小朋友立刻跑过去借了一块地垫,一人拉着地垫的一角将其扛了回来。经过几人的协商后,他们把地垫放在了桥面中间,因为地垫比较短,于是潘潘依旧把积木拿了过来,用它们造了一个下坡,可是通车后,不仅下坡桥面裂开了,小车也难以在地垫上骑行。



这时潘潘皱着眉若有所思道:“这个地垫太软了,不能架起来,小车也不好走,我们还是用积木吧。”“积木是很好,但是他要裂开怎么办呢?”小诺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在紧张的气氛中,杨杨灵机一动道:“我们可以试一试别的办法,可以用胶水涂在积木的边上,把积木粘住。”经过试验后,小源摇了摇头说:“胶水的力气太小了,粘不住。”这时又有小朋友提议:“可以用双面胶。”许多孩子制作手工时都曾使用过双面胶,知道双面胶有较强的粘性,于是大家还是抱着期待试了试,但粘好双面胶的木板,轻轻一按就裂开,所以大家再次否决了这个提议。


就在大家都在沉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潘潘迫不及待地举手说:“可以用胶带,我看到老师用过。”孩子们对于胶带的经验不多,于是准备用此材料再试验一下。潘潘请小诺继续将积木固定住,自己则学着老师的样子将胶带粘在并排着的积木左侧,接着一手按住胶带一侧,一手拉开胶带来回绕着积木打圈,用胶带将积木牢牢的捆绑住,然后用剪刀剪断,这个过程进行的很顺利。大家迫不及待地进行通车试验,这一次桥面没有裂开了,孩子们控制不住欢呼起来。



✦ 小车无法上桥怎么办?

紧接着孩子们将桥面抬着小心翼翼的放在桥墩上,准备开始骑车过桥,可就在这时萱萱着急地说:“怎么骑不上去呀?”潘潘见状疑惑道:“是不是你力气太小了,我来试试。”骑上小车后,潘潘咬紧牙关用了全身的力气都无法上桥。于是他推着车往后退了几步说:“我觉得我的力气也不够大,我要换一种方法。”只见他就着这个距离,用冲刺的方法使劲的往前骑,但到了桥的最高点,还是上不去。看着大家持续努力,却没有进展,心情逐渐沮丧。


于是我立刻介入,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小车为什么没有办法上桥。并且为了让他们能更加直观的了解车上不去的原理,我带着孩子们进行了一节科学活动——《车子爬坡实验》。我们做了两组实验,同样长度的桥面分别搭在5个积木高度和8个积木高度的桥墩上,用同样的力让车子爬坡,在爬坡游戏中,孩子们清楚的看到了矮的桥墩,车子就容易爬上去。



于是在第二天的游戏中,孩子们将该经验带入了进来,为了降低桥面,杨杨从材料柜里找到了可以替换塑料砖块的泡沫砖块,由于泡沫砖块的相较塑料砖更矮一些,以此作为桥墩搭建的桥,有的孩子很快便登了上去。但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声音:“我骑不动了。”原来小宇用尽了全身力气依旧没能登上小桥。


为什么他能骑上去,我骑不上去呢?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再一次进行了讨论。经过调查,我们班上小朋友虽然大部分都有小骑车,但是大家很少有骑车上坡的经验,于是我们让有成功经验的墨墨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说:“我在上坡的时候一直在使劲的蹬踏板,让我的小车加速。”原来,上坡要使劲,还要加快脚踏板的速度才可以顺利上坡。掌握上桥的方法之后,这一次,所有的孩子都能骑上去了,有的孩子还能带一个小朋友上桥。骑行游戏也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



教师思考


根据前期积累的经验,孩子们搭建了一座完整的桥,但是新问题也随之出现,“桥面太窄了,车无法登上去”“积木灵活多变,可操作性强,可是用它搭建的桥面总是容易裂开”“用尽所有力气小车都无法上桥”……在游戏中,孩子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坚持尝试。孩子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对已有经验的挑战,也是构建新的经验的过程。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多用绳子来固定的物品,绳子可以起到固定作用已经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成为了定式,所以小诺提议用绳子固定,造桥队的成员们没有怀疑。但是实践却给孩子带来了相反的答案同时也让孩子们获得了“不是所有的情况下绳子都能起到固定的作用”的经验,而也正因如此,他们开始探索新事物,并尝试从新的方向解决问题,用胶水、双面胶等固定木板,将木板替代为垫子等,孩子们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了解了不同物品的特性,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骑行区的游戏看似单调,但孩子们总能从中发现新的契机,生成更多更有创意的游戏。在骑行区孩子们玩了2个月,从几个孩子探索到全班孩子一起参与,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孩子们的变化。他们学会了与同伴交往、协商、合作,学会了遇到问题首先要自己去思考解决。例如,在搭建小桥时,他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指挥,有的负责搬运材料;在发现桥面裂开时,他们开始讨论解决方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进行实验验证。即便多次陷入困境,不知从何着手继续游戏,他们依旧没有选择放弃。所以孩子游戏不是“瞎玩”,其背后是社会性的发展、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品质的培养。


而在孩子的游戏中,教师不仅要全身心投入到观察幼儿的游戏当中去,还要善于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游戏深入开展。在本次游戏中,孩子们的“造桥工作”遇到了诸多困难,在前期“小桥塌陷”“桥面裂开”等问题出现时,我基本没有介入干涉,而是给予孩子足够的权利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开展,所有的问题都是孩子自己发现、讨论、协商解决。而事实证明,适时的放手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成长发展,从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思辩能力在增强,同伴交往合作能力在加强,这也是游戏开展的一个重要意义。


但直到后期小桥建好了,车子依旧无法通过,孩子们的现有经验无法解决该问题,此时他们一筹莫展,甚至十分沮丧。这个时候我把握住时机介入孩子游戏,为他们带来新经验,让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方式理解科学原理,从而让精彩的游戏得以继续深入下去。所以游戏的背后不仅是孩子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的成长过程,通过观察孩子的游戏,我逐渐尝试了解介入的时机,在给予孩子自主权的同时,也为孩子的游戏保驾护航。

更多精彩案例就在建构篇——《看!我搭的 !》和自然篇——《叶子上有洞!》两本获奖案例集中!




读懂儿童新书推荐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特别说明:本文所有图片未经读懂儿童授权严禁盗用,违者必究。)

✦ 温馨提示:更多高质量的获奖案例,老师们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图片 | 芜湖市启辰实验幼儿园

   改编 | 李芸芸

审核 | 小白

读懂儿童
幼教有问题,就来读懂儿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