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政策:终局目标与灵活管理并行不悖

文摘   2024-10-15 07:38   北京  

2024107日,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发布报告,详细分析了美国在技术、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对华的战略选择,其中不乏多位学者献计献策。随着中美竞争加剧,各方针对美对华政策是否需要一个明确的“终局目标”众说纷纭。一些学者认为,美国需要明确的长远战略目标来应对中国崛起的挑战;另一些学者则主张,鉴于全球局势变幻莫测,美国应保持战略灵活性并专注于管理竞争。

CSIS提出建议,美国必须在应对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既设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又保持灵活应对的能力。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确保自身的领先地位,并在中美关系中找到新的平衡点。报告下载,请点击原文链接。

报告目录

  • 引言:美国对华政策的历史背景

  • 中美竞争的未来

  • 分阶段中国战略的必要性

  • 无法退出的竞争:如何通过稳定的状态指导战略

  • 中国与美国:行动与反应

  • 维护秩序,防止动荡

  • 重塑美国领导力,不仅是应对中国

  • 目标应是避免冲突

  • “胜利愿景”既不必要也不可取

  • 超越去风险:聚焦系统性成功

  • 印度对中美战略竞争的看法

  • 愿景不是策略

  • 中美竞争中的成功愿景:技术竞争

  • 美国需要一个更广阔的愿景

  • 虚假的选择

  • 英国希望从对华政策中获得什么?

  • 模糊的舒适感:欧洲与美国未来的对华战略

  • 与中国的具体目标与战略谈判

  • 胜利不是一个选项

  • 美国对华政策:寻求胜利愿景

  • 战略耐心的尽头

  • 实现胜利

  • “稳定状态”是否正在失效?

1.中美竞争错综复杂

中美之间的竞争已成为全球战略不可忽视的一环。报告指出,虽然中美关系在过去150年间经历了合作与竞争的周期性变化,但现阶段的竞争不仅限于军事和经济层面,还涵盖了技术创新、网络安全及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有学者认为,美国尚未明确提出一项能够有效指导这场长期竞争的胜利理论。与冷战时期的战略不同,之前提出的遏制政策帮助美国赢得了冷战;然而,在面对中国时,美国似乎缺乏类似的长远构想。

综合这些经验,美国战略界开始反思,如何在不断加剧的竞争中找到一种能够确保长期优势的方式方法。一位学者提出,美国若想决定这场竞争的终局,就要抉择是通过改变中国领导层的心态,实现竞争性共存,还是通过削弱中国的力量或政权来结束竞争。无论哪种方式,当前的中美关系都预示着全球秩序开发走向重大调整,其中涉及多方面的战略利益。

2.战略终局与灵活管理之争

关于是否需要明确的终局目标,美国战略界存在两大阵营。第一阵营主张设定明确的长期目标,从而确保美国获得最终胜利。他们认为,美国必须在技术、经济和军事领域设立具体的竞争目标,遏制中国的崛起。例如,一位学者提出,美国应采取阶段性战略,在确保短期内安全的同时,为长期的成功铺路。只有通过设定清晰的分阶段目标,美国才能确保政策一致,避免因政策变化导致出现战略失误。

而第二阵营则主张灵活管理竞争。他们认为,设立一个固定的终局目标,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是不现实的。一位学者指出,长远来看,中美竞争将长期存在,且可能没有明确的结束点。因此,与其设定一个终局目标,不如专注于管理竞争,维持常态化竞争,确保美国在长时间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 管理竞争之必要性

对于如何管理竞争,学者提出,美国目前的竞争管理策略过于被动,缺乏宏大的战略愿景。仅仅应对中国的崛起是不够的,美国还需制定一幅全面的战略胜利蓝图,不仅包括遏制中国,还需要重塑美国在全球秩序中的领导地位。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全球安全倡议等手段,重新定义全球治理的规则和标准,美国必须采取行动,确保全球领导地位不会被动摇。

学者强调,中美竞争不仅限于两个国家之间的对抗,更涉及对全球治理结构的争夺。中国试图通过重新定义国际规则,来建立以自身为中心的全球秩序。而美国必须制定一套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的全球战略,不仅要维持对华竞争的优势,还要确保全球秩序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

图:1972年以来美对华策略

4.阶段性战略之重要性

针对如何应对中国的长期竞争,一位学者提出了阶段性战略框架,即美国的对华政策应同时兼顾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在短期内,美国必须通过增强自身的国内力量,巩固盟友关系来应对中国的挑战,确保美国在技术和军事上的优势不被中国赶超。美国应展示出足够的实力,防止中国通过武力或其他方式改变现有国际秩序。

长期来看,美国应为未来的中美关系设定更宏大的愿景。尽管中国目前在技术和军事上崛起迅速,但中国内部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影响其战略方向。美国应通过持续的竞争与压力,等待中国内部局势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中美关系的稳定化,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这一阶段性战略能够让美国在短期内保持对中国的竞争态势,同时为可能的长期变化做好准备。

5.长期竞争避无可避

一位学者对中美竞争的未来持相对悲观的看法。他认为,这场竞争不太可能有一个明确的结束点,而是将长期存在。他提出了无退出的竞争框架,认为美国应设法在长期竞争中找到平衡点,而非通过设立固定的终局目标来解决问题。

美国学者杜如松指出,历史上的大国竞争通常以战争、协定或一方的崩溃结束,但这些模式在当前的中美关系中并不适用。核武器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而达成全面战略协议也难以实现,因为中美竞争涉及全球多个层面,难以通过单一协议解决。他主张,美国应采取长期的竞争管理战略,避免误判和冲突升级。

6.战略调整之未来展望

本报告的学者普遍认为,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将长期存在,且这一竞争将继续演变为全球性的多领域博弈。尽管部分学者认为设定明确的终局目标是必要的,但更多的观点支持灵活应对、保持战略开放性。无论是通过阶段性战略,还是通过竞争管理,本报告都建议美国的对华政策必须随着全球局势的变化而调整,确保美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报告原文已在联合作战情报参考网分享,请点击原文链接下载。


联参智库现有全球军事领域情报资料80万份,纵向贯穿战略规划、条令法规、指南手册、标准报告,横向覆盖全球主要50个防务智库报告。

资料专题,作战概念、指挥控制、无人系统、人工智能,试验鉴定等;

数据产品,如全球武装力量数据、军用无人机数据等;

软件产品,如全球装备参数数据库、全球现代军用飞机数据库等;

译文产品,如参联会系列文件、联合部队作战与条令等;

研究报告如世界无人作战力量建设、星链反制等。

联合参考
海陆空天电磁网各域作战概念、组织机构、装备采办、训练演习、技术发展,聚焦AI、UAS、S\x26amp;T、M\x26amp;S,提供信息情报、翻译分析、研究咨询、数据建设、数据库软件开发等服务。联系方式:010-664657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