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视频引起的联想 || 作者 侯思渭

文化   文化   2024-12-16 00:02   上海  

点上方蓝字天南地北会宁人免费关注



一段视频引起的联想

作者  ‖  侯思渭


2009年会宁县电视台采访老领导雷祥


会宁解放后第一批外籍干部雷祥(首任公安局长、第二任县委书记)、只金耀(第一任县委书记)、弓建华(副县长)。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被各式各样的信息包围着,其中,视频以其直观、生动、易于传播的特点,成为了我们获取信息和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前一段时间我偶然间搜到了一个视频,如同一股暖流,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对过去的回忆、联想和感悟。


这段视频并不长,只有三十秒,通过记者的采访和回答,将一位老人对水的渴望表现的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这位91岁高龄老人就是雷祥,山西沁源人,他是会宁解放后第一任公安局长、第二任县委书记。2009年会宁县电视台对老领导进行了专访,当老人听到引黄入城工程完成,会宁城上人吃上了黄河水,老人表情激动,脸上洋溢着欢笑,内心激荡着无比的兴奋,是什么让这位老人喜悦的光芒照亮心房,激动的情绪如狂风骤雨呢?这要从会宁缺水和靖会电力提灌工程说起。


会宁县地处甘肃中部,十年九旱,国家级贫困县。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农民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饮水靠老天,当时会宁的全年降水量在180至450毫米之间,地下水严重缺乏、盐碱性强、不宜饮用,属于严重干旱缺水地区,被联合国确定为不宜人类居住生活的地方。


会宁解放以来曾发生过5次特大严重的水荒,其中1971年的旱情最为严重,一些地方十个月没下过雨,天气大旱,庄稼棵粒无收,无水可饮的群众达5万多人,牛羊驴牲口因缺水死亡的遍地随见、不记其数。周恩来总理听到国务院调查组的汇报后流了泪,他说:解放这么多年了,这里群众生活还这么困难,心里很不安。随后派出了大批解放军和军车从黄河拉水,以解决水荒。国家给群众每家每户发放了大量的救济粮、救济款和救济衣裤、棉被等物资。


为解决会宁严重缺水问题,1971年6月10日,原甘肃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开国少将张忠视察靖远、会宁两县生产灾害后,在向省革委会汇报中提出兴建靖会电力提灌工程一事。9月2日,省革委会决定:“以工代赈,生产救灾,兴建靖会工程”。靖会电灌工程于1971年11月动工,1976年基本建成,此后又经过多次改建、扩建,到1991年底,工程规模为总干渠1条,干渠5条,总计长184.43公里,设计提水流量每秒12立方米,最大提水高度529米,平均提水高度360米,设计灌溉面积29.4万亩,解决了20万人的饮水问题。


靖会电力提灌工程为靖远、会宁两县农村经济发展,为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大的水利支撑,彰显出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灌区群众称该工程上世纪70年代是“救命工程”,80年代是“扶贫工程”,90年代是“致富工程”,是群众永远幸福的“翻身工程”。靖会电灌工程,不仅创造了人类史上改造自然的伟大奇迹,同时也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提起靖会渠的创业史,不由我想起了曾在会宁任职的两位老前辈、老领导。一位是任建业,一位是王君党。任建业大家不熟悉,他是“3.8式老干部”,山西人。他的个人经历现实了“三个第一”:一是解放后第一批到会宁的25名外籍干部之一;二是第一任甘沟驿区委书记;三是第一任由定西地委副书记兼任靖会电灌工程指挥部的总指挥。第二位是王君党。大家都比较熟悉,他是五十年代关川渠、北川渠建设的组织领导者之一,七十年代初任会宁县委副书记兼靖会电灌工程指挥部的副总指挥,他既是一位土生土长工农干部、农业专家、水利专家,又是一位深受会宁人民尊敬和爱戴的老前辈、老领导。还有人称赞他是会宁县人民心中“焦裕禄式”的干部,但当年有一件事在群众中流传。在靖远县黄河边建造靖会渠第一泵房时,当时十冬腊月,数九寒天,君党书记与民工兄弟一起跳进冰冷刺骨的黄河水中,用沙袋围堵黄河水建泵房的感人亊迹在社会上广为传颂。


五十多年前,靖远、会宁两县人民怀着改变山河旧貌的满腔热情,派出了自己的优秀儿女两万五千多人,不畏艰险,战天斗地,逢山劈路,遇水架桥,开山采石,人拉肩扛,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成了黄河上游第一座电力提灌工程。


靖会电灌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来之不易,它凝聚了几代靖会人的心血。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绿树成荫、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百业兴旺的喜人景象。目前,靖会渠为当地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起到了巨大作用,灌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是靖会两县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保障,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幸福工程。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靖会两县人民将永远怀念为工程做出贡献的劳动者,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让靖会渠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光大。


2024年11月21日



作者侯思渭,现年68岁,中共党员。出生在会师楼下,先后在会宁东关小学、北关小学、城关中学上学,1974年在郭城新堡子插队锻炼、1976年在会宁县农机厂工作、1979年调会宁县公安局工作,1984年调回原籍陕西富平县公安局工作,2017年退休。

退休后喜爱文史资料的挖掘和美篇的制作,先后制作了《富平地下的功勋,人民警察的楷模》《侯家堡与传奇将军胡景翼的故事》《他从忠诚路上走来》《石川河的传说》《富平合儿饼的传说》《潜伏魔窟十三载》《胡景翼将军与立诚中学》《传奇将军胡景翼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交往》《纪念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指示发表五十周年暨新堡子知青插队四十五周年》《纪念会宁解放七十周年》《共产党人的楷模 石油战线的功勋》《我的知青岁月》《我的故乡情节》《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我的乒乓球生涯》等九十多篇美篇,阅读量达十一万多人,受到美篇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点击右上分享到:QQ空间朋友圈
投稿视频新闻广告交流微信号:mlqqlj
搜索公众号allhuining天南地北会宁人关注

分享提醒感谢有您 !

欢迎留言点个“在看”

天南地北会宁人
突出孝德引领的乡土文学大众平台,关注民俗文化、戏曲艺术、人文社科,终于等到您的参与,谢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