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的父亲北上延安西进甘肃会宁的往事 || 作者 侯思渭

文化   文化   2024-12-06 23:51   上海  

点上方蓝字天南地北会宁人免费关注



追忆我的父亲北上延安西进甘肃会宁的往事

作者  ‖  侯思渭



青年时期的父亲

我的父亲侯佩玺1929年9月1日出生在陕西富平县侯家堡的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我的老爷侯爱石曾任国民党朝邑县(今陕西大荔县)政府财政科长。我的爷爷侯云昌在胡景翼将军创办的庄里立诚中学读书时跟习仲勋、胡景铎是同班同学,并且跟胡景铎是表兄表弟关系,胡景铎的大哥胡景翼就出生在侯家堡,并且长到七岁才离开外婆家。胡景翼的舅舅无男孩,只有两个女儿,按照当地的旧俗习惯和顺序,便由我爷爷侯云昌过继顶门。         

祖母和父亲

父亲1948年立诚中学毕业后,1949年2月与他的同学郭鼎彦(底店郭家人,曾任定西地委党校校长,富平县人大副主任)、仇学敏(洪水村人,曾任兰州市文化局局长)、齐志民(洪水村人,曾任甘肃省外贸厅科长),经中共党员、洪水地下红色交通线交通员纪元润(齐志民的舅舅)介绍,由耀县县委书记张仲平开据介绍信北上革命圣地——延安。

侯家堡

1949年春节前由郭鼎彦开始联络在富平立诚、迤山中学毕业的同学上延安事宜。在全国面临快要解放的关健时刻,延安就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把许多追求进步、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吸引来了。延安成为许多进步青年想望和追求的地方。郭鼎彦首先联系侯家堡在迤山上学的同学侯继先,因其人是独子,其母不同意而未成行,后又约定我父亲和洪水村的仇学敏、齐志民同学一起上延安。我奶奶只有我父亲一个娃,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怎能舍得让离开自己的家乡,去一个陌生艰苦的地方,在父亲的坚持下,爷爷奶奶最终同意了我父亲的请求,奶奶连夜给我父亲烙了路途携带的饼子,准备了棉被和衣物,父亲第二天天刚亮就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立诚中学藏书楼

从富平出发到延安,要途经耀县、铜川、宜君、黄陵、洛川、富县六个县、市,三百余公里。我的父亲和他的同学每天要徒步行走五十余公里路程,虽然天气寒冷,但没有下雪水,给旅途行走带来了方便。但到最后两天时间,因长途奔波,吃的干粮也吃完了,既渴又饿,据我父亲讲,那是他一生最艰难的时刻,他们实在走不动了,只好坚持忍受,走走停停,行走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奔赴延安的道路漫长而艰辛,每一步都有惊险,每一步都是一次人生的考验,要克服重重困难,跋山越岭,翻了一山又一山,过是一河又一河,有时还要遭受野兽的袭击,甚至有生命的危险。为了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崇高的理想,他们只能义无反顾,继续前行。终于在第六天到达了延安城。

延安宝塔山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走向接待站,等待着组织上安排工作。他们一行四人都是高中文化程度,既有文化、有知识,又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被分配到延安大学学习。

延安大学旧址

延安大学,这所诞生于中国革命圣地的高等学府,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教育的蓬勃发展。1941年,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刻,延安大学应运而生,成为延安这一革命根据地的重要象征。学校的创建与发展,不仅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的亲自关怀与指导,更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奠定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坚实基础。

会宁会师门

在延安大学短期培训三个月毕业后,跟随彭德怀第一野战军西进。根据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指示,把山西老区的干部和部分陕西干部于8月上旬在西安成立了“甘肃工作团”,下设三个大队,解放军在前面解放一座县城,他们负责建立地方政权,开展除奸反霸,稳定民心,维护社会秩序的工作。第一大队负责接管兰州,第二大队负责接管天水地区,第三大队负责接管会宁地区。第三大队负责管辖的会宁地区包括会宁、定西、西吉、海原、静宁、靖远、榆中7个县,由于会宁缺水、交通不便等原因,会宁专区所在地不久便迁移至定西。当时在甘肃工作团任中队长的只金耀(会宁第一任县委书记)带领25名干部负责接管会宁县。

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

8月12日是会宁解放纪念日。我的父亲是会宁解放第一批到达会宁的25名外籍(外地户籍)干部之一,也是最后一位离开会宁的离休干部。会宁是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三军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里长征的胜利结束,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我的父亲度过了他人生38个春夏秋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会宁人民的事业。他对党忠诚、勤政为民、严以律己、为人老实,在“文革动乱中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没有受到批斗和冲击,实属少见。他先后在会宁工业、农业、财贸、金融、教育、卫生、林业、劳动以及重点工程领域担任部门领导职务。1978年10月改革开放以来,因在社会热点岗位工作,看不惯“走后门”等不正之风的开始盛行,在我的母亲多次劝说下,父亲选择了离休,提前向组织提出申请,并得到了组织的批准。于1987年10月与母亲回到了陕西富平老家安度晚年。2009年8月30日因患胃癌逝世,享年80岁。

作者附言:在编写制作本篇过程中,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和不妥的地方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留言提出批评指正。谢谢!

2024年12月1日



作者侯思渭,现年68岁,中共党员。出生在会师楼下,先后在会宁东关小学、北关小学、城关中学上学,1974年在郭城新堡子插队锻炼、1976年在会宁县农机厂工作、1979年调会宁县公安局工作,1984年调回原籍陕西富平县公安局工作,2017年退休。

退休后喜爱文史资料的挖掘和美篇的制作,先后制作了《富平地下的功勋,人民警察的楷模》《侯家堡与传奇将军胡景翼的故事》《他从忠诚路上走来》《石川河的传说》《富平合儿饼的传说》《潜伏魔窟十三载》《胡景翼将军与立诚中学》《传奇将军胡景翼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交往》《纪念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指示发表五十周年暨新堡子知青插队四十五周年》《纪念会宁解放七十周年》《共产党人的楷模 石油战线的功勋》《我的知青岁月》《我的故乡情节》《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我的乒乓球生涯》等九十多篇美篇,阅读量达十一万多人,受到美篇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点击右上分享到:QQ空间朋友圈
投稿视频新闻广告交流微信号:mlqqlj
搜索公众号allhuining天南地北会宁人关注

分享提醒感谢有您 !

欢迎留言点个“在看”

天南地北会宁人
突出孝德引领的乡土文学大众平台,关注民俗文化、戏曲艺术、人文社科,终于等到您的参与,谢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