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时代”话年货,感恩时代之变迁 || 作者 刘东平

文化   文化   2024-12-16 00:02   上海  

点上方蓝字天南地北会宁人免费关注



“票证时代”话年货,感恩时代之变迁


作者    ‖    刘东平




腊月岁末,年味渐浓。在忙忙碌碌备年货的瞬间,开启了记忆的闸门。回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童年时期,在大西北甘肃省会宁县城,那时国家正值计划经济年代,市场上商品极度匮乏,吃的用的穿的都要凭票才能购买,所以老百姓将那一时期称为“票证时代”。

那时候,日常生活用品如手表、电扇、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均需凭票购买。吃的食油,肉类等副食品同样也是凭票购买。布票、粮票、油票、酒票、烟票、糖票、肉票、……各种票证多得眼花缭乱,不计其数。平时票证的定量水平很低,像油票、肉票,平时每人每月供应2两(100克)……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期的大西北甘肃省会宁小县城,文革下乡,县城人很少,居民寥寥无几,每逢农历春节前夕,唯一的肉食门市部(就在现在的会师大酒店附近,是平房)门口也略显热闹,数九严寒,人们迎朔风, 冒风雪,穿着厚厚棉袄,戴着遮耳的棉帽,围着长长的围巾,缩着脖子,抖着身子,耐着性子,互相拥挤着(就几十个、十几个人)抢着买点年货。但是持续时间较短(因为很多人下乡,导致县城人特别少),也就一个小时左右。这一切的一切,为的只是能使年夜饭稍微丰盛一点点。

记得那时的营业员“权力”不少,当时有句话说“听诊器、方向盘,干部不如营业员”,紧俏商品、份量轻重全凭营业员的两只眼,一双手,随机挑取。一般顾客只能碰运气,而朋友熟人,关系户肯定不会吃亏,能得到照顾,此乃当时行业惯例。

每到逢年过节,营业员讲私情、“开后门”也是常有之事。就是能帮他们买到心仪的年货而已。

我当时和我妈妈在县城居住期间,我兜里没有几个钱,只有几毛钱。到肉食门市部,那些阿姨们都认识我,一些还是我祖父、父亲的学生,我从小也比较懂得点礼貌用语,说,x阿姨,你好,麻烦你们有没有便宜点的肉给我买点啊。阿姨们就热情地给我几斤猪肠子,只要一毛几分钱。我拿回家,妈妈和我把肠油分离下来,肠洗干净,吃了,油还能炒菜用……

岁月流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改革开放四十年,国民经济迅猛发展。新时代市场上供应的商品,不管是吃的、穿的,还是用的,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随你挑选。

商场超市,鳞次栉比,比比皆是。

每家每户平时吃穿用标准,早就超过了以前过年的水准!

那种凭票凭证,排长队买年货的年代,已经成为历史,一去不再复返!

现在,它可能只是老一辈茶余饭后的谈笑话题。年轻人听见,还当是天方夜谭,一笑了之。

拥抱时代的千变万化,品尝生活的千滋百味。

年货购买的变迁,亦是祖国日新月异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变化的缩影。

这一切,……让我们感谢感恩伟大的党!没有党的正确领导,这一切的一切的变化无从谈起!

2024.12.15于淮安寓所




刘东平,男,1964年3月生;甘肃省会宁县人,清末进士刘庆笃先生嫡玄孙。内科副主任医师;九三学社社员;从事内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发表论文40余篇。业余爱好音乐(二胡、笛子)和文学。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点击右上分享到:QQ空间朋友圈
投稿视频新闻广告交流微信号:mlqqlj
搜索公众号allhuining天南地北会宁人关注

分享提醒感谢有您  !
欢迎留言点个“在看”

天南地北会宁人
突出孝德引领的乡土文学大众平台,关注民俗文化、戏曲艺术、人文社科,终于等到您的参与,谢谢!
 最新文章